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整合与教师角色定位
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普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过程从单一的灌输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再到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的自主课堂。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要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有效学习,教师必须采用正确的观念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本文认为教师应把握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把握教学技术和媒体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然而,教育适应全球科技革命的关键在于教师。关键词: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集成 教师角色定位
:由……、在、、、组成。并从进入一个模型来指导,自学一个新的模型,然后进入自己的模型。的 , 在 中 是 a 中的角色。
要使用to,必须采用for and的右边。本文认为,把握、把握、媒体、、、很好。 ,必须适应,在于。
关键词: , , , ?角色 。
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但不少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仍存在认识误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教师发挥的作用是决定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我选择“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内涵,然后列出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研究现状。通过现状,对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的阻力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其次,从课程设计的历时结构出发,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策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策略。最后,我们得到了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定位点,并就如何实现教师的定位点提出了建议,这是画龙点睛的一步。最后为不断完善融合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提供建议和帮助,从而推动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内涵阐释
1.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课程整合过程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程度和深度的不同,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融合阶段;开放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整合阶段;综合课程整合阶段。目前,整合仍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期。许多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验和探索过程,在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于胜全博士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目标与策略》中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定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是指与现有学习活动相结合的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不是被动的包容,而是主动适应和改变课程的过程。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宏观目标可以定义为:“构建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推动学校教学方式根本变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具体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掌握时代自信的学习方法;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现状
2.1 国内外一体化现状
1.国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情况
美国是最早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一体化的国家。在其“2061计划”中,专门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融合的思路。 1996年成立了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和课程评估监测评估监测中心。组织课程整合进度。英国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比美国晚了20多年。 ICT概念的提出,显示了英国对互联网认识的不断加深,体现了国家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工具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
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最早始于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研究。 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要求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其他学科教学融合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走进每个课堂,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阻抗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在理论研究上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在实践中却难以推进。 “阻抗”一词最初来自物理学,可以引申为阻力和阻碍的意思。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实施的阻力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层教育信息化意识淡薄;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教师能力和素质较差;学生因素;缺乏教育信息资源;评价机制不科学等因素;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从课程设计的历时结构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策略包括:形成信息课程理念;制定信息课程目标;选择信息内容;构建信息课程结构;实现学习体验的转变;和创新信息课程实施活动模式、开发信息化课程评价技术和方法等若干策略;
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策略包括:在各学科中寻找有利于信息技术进入的知识点的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思维和情感因素参与学习的策略;利用情景策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实践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感知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策略和培养学生协作探究学习的策略;
https://img1.baidu.com/it/u=3720675489,240197716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38&h=500
4、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重要作用
4.1 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的作用分析
在《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中,张耀以2006年沉阳理工大学122名非英语专业和8名参与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的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教师的六点建议'定位。 :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创新者;教师是教学问题的顾问;教师是教学情感的激发者;教师是教学信息的筛选者;教师是教学理论的传播者;教师是教学职业的进一步学习者。 WHO。
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并不总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召唤而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始阶段应定位为:
1、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生产者、教学信息的加工者和加工者;
2、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
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4、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者;
现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不再像初始阶段那么简单。已经达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在一切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的作用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定位点:
1、教师成为教学信息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筛选者;
2、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先锋者和指挥者;
3、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者;
4、教师成为学生心灵的保护者和沟通者;
总之,教师在整合中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需要而变化。人们常说“世事无常”。虽然它发生了变化,但教师的角色围绕一个固定的原则保持不变。即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始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最佳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过程。
4.2 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发挥作用?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有着明确的定位点,但如何才能实现这个定位点呢?高波、秦叔平在《在线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中指出,教师如何发挥好自己的角色,有以下六个视角:
1、以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
2、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课堂环境设计思维;
4、具有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6、当学生的良师益友;
4.3 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要求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那么可以改善哪些条件,让教师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作用呢?以下分别从课堂层面和学校层面进行分析:
1、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具备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一)强化融合意识;
(2)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https://img2.baidu.com/it/u=1423374346,69177132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8
2、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师提供信息平台,缓冲教师角色冲突。
(1)加强学校基础信息建设;
(二)提高教师待遇,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三)加强备课,互相学习,鼓励研究;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环境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知识水平等教学需要不断转变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动态的,可能是讲师、管理者、研究人员、传播者等,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使教师更好地适应自己的角色,强化自我认同,缓解自我价值与角色的冲突。
参考
何克康:“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理论与方法”.电化教育研究。 2005 年第 1 期。
卢红,孙跃胜:“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理念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 2001 (9)
石舜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3期
谢月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廖谦:《信息技术与课程一体化实施的阻抗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
徐彦伟《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存在的问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2008年,第12期。
郭彦新,陈义红:“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与教师角色定位”.继续教育学院。 2008年。
何克康:“e化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电化教育研究。 2002年。第1期。
刘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7)
《教育——财富的所在》(中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
金玉乐,李森:《现代教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7)第1版
张耀:“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外语教学研究。 2008.16.
刘千红,程锦荣:“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中教师角色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24,第1期
高波:《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出版社. 2008 (10)
陈义红:“网络教学模式与教师角色定位”.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 (3)
牛万阳,李晓:《浅谈教师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沉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林存军:《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济宁日报:2007年(7)第003页。
殷艳:《新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定位与角色转变》.平原学院学报. 2008.25,第3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