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特机器人完成2亿元B1轮融资,协作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近日,协作机器人公司“阿利特机器人”宣布于2020年底完成2亿元B1轮融资,本轮由联想创投、张江科投领投,中关村发展集团跟投启航资本、东方证券资本、晓村资本、前海鹏辰、索道投资等老股东持续支持。云秀资本担任本轮顾问的独家财务官。协作机器人主要有两个市场,存量市场包括3C电子、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等,增量市场包括电力、医疗康复、新商业、AGV复合、建筑等新场景。与传统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具有灵活、安全的特点,适用于安全性要求较高、力敏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高工产研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2.55万台,市场规模44.1亿元; 2014年至2019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预计到2023年2020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达到8万台,市场规模逼近120亿元。其中,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达到2.65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27.1亿元。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埃利特、杰卡、奥博等一批协作机器人厂商。
“阿利特机器人”成立于2018年,是36氪持续关注的公司。精英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基于平台控制能力的协作机器人产品,是协作机器人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
目前,Elite有EC和CS两个系列产品,每个系列有3kg、6kg和12kg三个型号。 EC系列是Elite目前的主打产品,主要面向中端客户; CS系列相当于UR的e系列产品,主要面向高端客户和海外客户。
精英CEO曹育男告诉36氪,CS系列目前处于小批量客户测试阶段,两个月内将在全球上市。此外,该公司还准备推出EC和CS系列产品的20kg或22kg型号。
精英团队有技术基因。其创始团队均来自北航机器人研究所,深耕机械控制赛道17年。从底层操作系统,到嵌入式软硬件,再到工艺包和高端算力,以及协作机器人的关键模块技术,除减速机外,艾利特都实现了自主研发。
在具体的适应领域上,Elite没有严格划分,可以适应多种场景。在汽车、3C、电力、医疗、消费等多个垂直行业拥有标杆项目。场景包括物料搬运、视觉检测、螺丝锁紧、码垛卸垛、涂胶、打磨、装配、AGV复合应用等。
在向深还是向广的问题上,艾利特选择更专注于做本体厂商,与集成商合作,同时服务多个领域的客户,采取平台化的发展策略。
协作机器人市场具有长尾特征,涉及领域多,且注重“行业专精”。 认为,公司应该更专注于做本体制造商,致力于制造最简单、好用的协作机器人和平台化产品,并形成与集成商相互合作的生态系统,而不是埋头苦干做事集成商更擅长。
此外,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Elite的一大优势在于会在产品端定制机器人,根据用户需求添加防水、防油、排水等功能,为客户节省成本。它不提供无用的需求。
在业务发展方面,2020年伊利特销售协作机器人1000台,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西班牙、葡萄牙、巴西、泰国等数十个国家。
曹育男告诉36氪,精英去年实现盈利。 2021年的经营目标原本是2000台。截至一季度,Elite销售额同比增长4倍。很可能超额完成全年经营目标,达到去年的2-4倍。
目前,精英公司员工约150人,其中50%为产品及应用研发人员,销售人员不足20%,即不到30人。然而,Elite在国内外拥有60家代理商。
本轮融资的完成,标志着艾利特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截至去年底,精英机器人已顺利完成第二阶段目标——完成新一代平台级协作机器人产品的开发,持续迭代优化产品应用端,适应领先细分行业的客户。
关于投资
联想创投总裁何志强:协作机器人是未来人机工作环境的关键自动化技术。精英是行业的佼佼者,具备与国际大厂竞争和弯道超车的能力。联想将携手亿利达,全力推动智能生态圈建设,通过深度的产业合作,为中国智能制造做出贡献。
张江科投总经理于红亮:协作机器人是机器人行业的新方向,具有泛场景、长尾市场的应用特点。未来,精英机器人将在制造、电力、生活服务等场景有更大的发展机会。例如,在电力场景中,据了解,精英公司与一家隶属于电网的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此外,张江的产业生态将为企业提供生物医药、半导体、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产品应用测试场景,增强产品展示和行业知名度,助力开拓新市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