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物质构成与分子热运动:速记知识清单详解
速记知识清单1. 物质的组成
1、普通物质都是由大量的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分子大小:分子很小,人们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无法区分,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3、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十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测量分子。
2.分子的热运动
1、定义:所有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这种不规则的运动称为分子的热运动。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相互进入的现象。
(1) 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2)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扩散现象的解释:①分子不断地无规律地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间隙。
3、注:肉眼能直接看到的运动不是分子热运动,如飞扬的尘埃、云彩等。
3. 分子间力
1.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2、分子间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1)当分子间距离变小时,吸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且斥力增大更明显。此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当分子间距离变大时,吸引力和斥力均减小,且斥力减小更明显。此时,作用力表现为重力;
https://img0.baidu.com/it/u=3676548687,292378723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89&h=500
⭐注:当r=r0时,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斥力相等;当r≥10r0时,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4. 分子动力学理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不断地无规则地运动。
3.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5、内能
1、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2. 单位:焦耳(J)。所有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3. 特点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它们都具有内能。
(2)当物体的质量、材质、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量:在热量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称为热量,热量的单位为焦耳。
(2)传热的本质:内能的传递。
(3)传热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差。
(4)传热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5)在传热过程中,物体吸热时,其内能增加;当它释放热量时,其内能会减少。
https://img2.baidu.com/it/u=3425499569,236264931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93
(六)注意事项
①传热是传递热量(内能),而不是温度。
②物体的内部会变化,但温度不一定会变化。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当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少。即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传热和做功的变化相当于物体内能的变化。
(1)热传递是内能的传递。
(2)功是其他形式的能量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7. 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与升高(或降低)温度的乘积之比。
2、比热容用c表示,单位:J/(kg·℃),符号:J/(kg·℃)。
3、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其物理意义为:1kg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为4.2×103J。
5.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8.卡路里的计算
1、公式:Q=cm△t,其中△t为“温度变化”。
2、热平衡方程:发生传热时,若不计入热损失,Q吸入量=Q排出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