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9 - 15日网安周:网络安全与人民关系及个人信息安全的思考
9月9日至15日,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举行。今年网络安全周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依靠人民”。它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人民群众既是网络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网络安全离不开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参与和行动。个人信息安全是网络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8.0%。日常生活中,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远程教学、人脸识别等早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必需品、一种常态。然而,万物互联在让我们享受数字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和风险,比如“大数据查杀”、恶意软件骚扰、虚假信息满天飞、个人信息被随意收集和使用等。网络诈骗等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隐私、财产甚至生命安全。这一切都直指一个核心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泄露的普遍性、严重性和危害性。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85.2%的人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对此深感困扰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呼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2021年11月1日,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正式实施,与此前颁布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一起实施。 ,制定了我国的信息保护法。安全法律保障体系。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更独特的意义在于,它更加强调“民”权价值和民生视角,赋予公民个人“自决权”和充分的“权利”。了解”关于他们的个人信息。 ,标志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体系进入新阶段。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以及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的实施,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实中,不同平台购物遇到价格不一、进入社区、公共场所被要求刷脸、下单时强行索要无关个人信息、填写一次联系方式收到多条信息等现象依然存在。第二天就会出现十几次销售电话等等。
打造安全放心、舒适的网络环境,首先,各网络平台需要切实承担监护责任,真正尊重法律和消费者利益,依法依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坚决杜绝滥用、盗用、诈骗个人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边缘行为。要做到这一点,平台企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理念,理顺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关系,拉紧个人信息保护红线,认识到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制化轨道后,这已成为所有互联网企业的基本要求。
同时,光靠自己是不够的。有关部门也要继续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网络平台在每一次涉及个人信息的行为中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在线”和“在场”,对个人信息领域违法违规的企业落实各项监管措施。信息安全法。如果到位,将倒逼企业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始终走在法治轨道上。
个人信息保护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我们不仅要提高警惕,学习必要的网络安全技能,更要在遇到个人信息不当使用、个人权利受到侵犯时更加真心实意,勇敢并善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权利。个人努力不仅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保障,也是我们共建网络安全、共同治理网络空间的坚实基础。只有共建共治,才能实现共享、共赢。 (央视特约评论员的心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