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总怕冷?甲状腺诊疗专科医生提醒最好查查甲状腺
进入冬季,总有一部分人显得格外“畏寒”:在同一个房间内,旁人穿着单薄的衣物,他却得穿上厚外套;当他人还在品饮温热的水时,他已迫不及待地拿起了保温杯……甲状腺诊疗专科医生提醒:比周围人更怕冷,最好查一查甲状腺。
甲状腺犹如人体的“体温调节器”,它通过释放激素来维持体温稳定,若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个体可能会出现畏寒或发热的症状。
“甲减”究竟是咋回事?
谈及“甲减”,便不得不提及甲状腺这一重要器官。甲状腺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其重量介于15至25克之间。它坐落于颈前部,位于喉结下方约2至3厘米的位置,形状类似蝴蝶,分为左右两个侧叶,并由峡部将其连接起来。
甲状腺持续不断地释放着关键的“武器”——甲状腺激素,这一激素群主要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它们的功能在于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同时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若人体内缺少或过量这种激素,其能量代谢、心脏、大脑以及体温调节等功能将无法保持正常运作。
若人体内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便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亦称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不罕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涵盖临床型和亚临床型)的发病率大约为6.5%,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似乎对女性有特别的偏好,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的比例大约为8比1。特别是处于青春期、怀孕期间、分娩之后以及更年期的女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患有甲减的个体,因其血液循环不佳和能量生成不足,常常会表现出异常的寒冷感、无汗现象以及体温下降等症状。
由于甲减的发病往往不易察觉、其症状并不明显,故大多数患者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患病。
[]
甲减的症状复杂多变,缺乏明显的特征,与甲亢的“大脖子”、“凸眼”等典型症状不同,而且病情发展较为缓慢,这就导致甲减在初期阶段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
常因月经周期紊乱而误诊为更年期综合症;因沉默寡言、精神不振而被误诊为抑郁症;因心跳减慢、心包积液、浮肿而被误诊为冠心病;记忆力下降常被视为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便秘常被认为是缺乏锻炼的后果;体重上升常被误认为是中年发胖的表现…
学3招自测甲减风险
甲状腺专科医师指出,若感到比他人更易感到寒冷,这并不一定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迹象;然而,若出现以下三个方面中的任意一点,都建议您前往医院进行血液检查,以检测甲状腺功能:
01
10项症状自测
以下10条症状符合5条以上,就可能患有甲减。
怕冷;
记忆力下降,行动和反应变慢;
没有食欲,体重增加;
便秘;
皮肤变得干燥,很少出汗,毛发干枯;
乏力,犯困;
情绪低落;
肌肉和骨骼僵硬,甚至疼痛;
心跳变慢;
胆固醇水平增高。
02
拉发实验
连续三天不洗发,挑选出一段发丝(约40至60根),随后来自发梢部位轻轻拽拉,留意掉发状况。
脱发数量超过五根时,可能表明存在病理性脱发的情况,而病理性脱发则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一个显著特征。
03
测试体温
连续3天,在晨起未进食、不活动的情况下,测量基础体温。
在正常状况下,人体的腋下温度应维持在36℃至37℃之间,一旦测量值低于36℃,这表明基础体温偏低,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潜在信号。
甲减患者的“食谱”
甲减一般采用替代治疗方法,也就是补充甲状腺激素。
在饮食方面,应当注重营养的补充,优先选择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适量增加瘦肉、鱼、去皮的家禽肉类、蛋类以及豆制品等。
甲减患者往往因为新陈代谢减慢,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一般会较高,因此建议患者应当控制摄入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例如蛋黄、奶油、坚果、芝麻酱、肥肉以及五花肉等。
患有甲减的人往往面临贫血的风险,因此他们需要摄取含铁量高的食物,例如瘦肉和动物血液。同时,甲减患者的饮食应避免过于咸味,以防水肿症状加剧,建议他们增加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