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的秘密大公开!原产北美,含油量高用途广来历全知道
说起向日葵,你们会首先想到什么呢?是葵花籽还是向日葵朝着太阳转?
其实,向日葵的秘密远不止这些
今天绿容君就来给大家揭开向日葵的神秘面纱
小伙伴们可要认真听哦~
向日葵,一种众人皆知的植物,属于体型硕大的年生草本。其应用范围广泛,生长速度迅猛,栽培过程简便,遍布全球各地。这种植物的种子富含油脂,香气扑鼻,既可烹饪食用,又可提炼油脂,是关键的油料作物。此外,它的花托、茎秆、果壳等部分,还能用作工业原料。
向日葵的来历
向日葵起源于北美洲,于1510年由西班牙殖民者引入欧洲,到了万历年间,它又通过传教士的传播来到了中国。西方的博物学家们普遍关注到了向日葵的这一特性——向日性。在明末清初的学者们记录向日葵的资料中,他们也都特别指出了这一点。而在1688年出版的《花镜》一书中,对向日葵的描述更是详尽:“向日葵,又称西番葵。植株高度可达一至二丈,叶片比蜀葵更大,形状尖细,边缘多皱褶。”六月份绽放,每根茎端仅开一朵,花瓣金黄且心形,形状宛如圆盘。随着太阳的转动,若太阳升起东方,花朵便朝向东方;当太阳高悬正午,花朵便笔直向上;而太阳西下时,花朵又转向西方。
中国古时所谓的葵,是指野葵(学名:Malva),此植物亦具有追逐阳光的特性。唐宋时期的诗人们对其赞颂不绝,例如杜甫在诗中写道:“葵叶倾心向太阳,其性坚韧不可移。”梅尧臣在《葵花》一诗中亦表达:“此葵心向朝阳而生,岂信群草能遮蔽其光芒。”刘克庄在《葵》一诗中也有描绘:“葵草生长于古墙之阴,园中草木虽深,却未曾沾雨露,其向阳之心始终未改。”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自古以来,“葵”与“向阳”这一特性便紧密相连。
野葵Malva ,它的花只在太阳照射时盛开
向日葵在传入我国初期被称为“丈菊”或“西番菊”,后来更名为“向日葵”或“西番葵”。这一名称变更可能与它们的向日特性有关。如今,“葵花”一词已专指向日葵,甚至导致一些注释者错误地认为唐宋诗人笔下的葵花实际上指的是向日葵。
向日葵主要分为观赏型和食用型两大类别。通常,观赏型向日葵的植株体型较小,适宜作为盆栽养护;而食用型向日葵的植株则相对较高大,通常选择在户外进行露天种植。
观赏型向日葵,花型花色丰富多样
向日葵几时向阳?
那么向日葵究竟向不向阳?
向日葵是否朝向阳光,取决于其生长的时期。若将向日葵一概而论地描述为“总是面向太阳”,这种说法并不可靠。
从种子萌发至花朵完全绽放的这一阶段,向日葵无疑始终面朝阳光,其叶片与花盘在日间跟随太阳从东方移动至西方,但这种跟随并非瞬间完成。据植物学家研究,向日葵花盘的朝向比太阳的移动滞后约12度,相当于48分钟的延迟。当太阳西沉,向日葵的花盘又会缓缓转向,大约在凌晨3点左右,再次转向东方,静待黎明的到来。但是,花盘一旦盛开后,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
向日葵为什么朝着东方?
向日葵叶子与花盘之所以能够随太阳转动,其原因是阳光照射使得生长素在向日葵的背光面含量增加,这刺激了背光面的细胞伸长,进而使得向日葵缓缓地转向太阳。而当太阳下山之后,生长素重新进行分布,向日葵又会缓缓地转回到初始位置,即东方。
当花盘绽放之际,向日葵的生长便告一段落,其花盘随之稳定地朝向了东方。为何最终选择朝向东方而非其他方位或向上?这或许源于自然的选择,对向日葵的繁殖大有裨益。
向日葵的花粉对高温较为敏感,一旦气温攀升至30摄氏度以上,便可能遭受灼伤。鉴于此,它们通常保持朝东的方向,以规避正午时分阳光的直射,降低辐射的影响。然而,尽管花盘在清晨便开始接受阳光的照耀,这一特性却有助于蒸发夜间凝结的露水,降低霉菌侵袭的风险。此外,在寒冷的早晨,阳光的照射使得向日葵的花盘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小空间,从而吸引昆虫前来停留,助力花粉传播。
向日葵蕴含着数学规律
在向日葵花盘内花朵的排列不是无序的,其中暗藏着数学规律哦~
原来,在向日葵的花序中心,那些管状花与种子呈环状分布,从中心向四周延伸,每一圈的数目依次为1、2、3、5、8、13、21、34、55、89、144……这些数目遵循着斐波那契数列的顺序,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
向日葵的种子之所以如此紧密地排列,是为了确保尽可能多地繁育后代。这种排列模式能够在相同的面积内容纳更多的种子。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斐波那契数,频繁地映入我们的眼帘——例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方式,某些花朵的花瓣数量(比如向日葵),蜂巢的结构,星系的分布,鹦鹉螺的螺旋形状,罗马甘蓝的排列等等……
说了这么多,热衷的粉丝们不妨亲自前往辰山植物园,去那片向日葵花海中实地观赏向日葵的美丽景象吧!
绿容君特地提醒各位,尽管向日葵花海风光旖旎,但在欣赏的同时,请务必爱护它们,切勿造成破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