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未讲向下管理,多数人却在做,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德鲁克的理论现代管理领域的先驱人物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科学管理理念,并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时间管理的技巧,论述了向上管理的策略,以及管理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观点。
然而,德鲁克未曾提及向下管理这一概念,相较之下,在我们的管理活动中,大多数人实际上所从事的却是向下管理的工作。
是不是有点儿奇怪?
关系是核心
https://img0.baidu.com/it/u=3287128159,308183697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6
相较于下级,上级掌握的资源更为丰富,具备更强的实力,因而理应承担起处理更多、更复杂任务的责任。
谈及管理话题,人们普遍重视的往往是财务数据、管控流程与进度、管理技能以及组织架构等多方面内容。
德鲁克提出了一个观点:在组织内部,所有资源都遵循机械法则,然而,人这一例外情况存在。
人们遵循有机原则,正是由于人的作用,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他们共同为组织注入了活力,进而增强了组织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是人,完成任务的是人,当然犯错误的也是人。
将下属视作工具,仅关注任务完成情况,而忽视其情绪与状态的做法,无疑是不正确的。
僵化的执行方案,将关键绩效指标奉为至高无上的准则,结果可能既实现了目标,又伤害了员工;当然,也有可能伤害了员工,却未能达成目标,最终还损害了公司的企业文化。
以员工为本
https://img2.baidu.com/it/u=1901765428,179035889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8
在WTT超级挑战赛期间,王浩教练反复强调的便是:打球应遵循自身舒适度,随心所欲地挥拍。
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下属管理,上级的角色通常是协助下属,共同实现目标并实施基于自我控制的管理。
管理者应当成为下属的助力,而非单纯的领导者;他们不仅是资源的供给方、支持者,还不仅仅是审核者、评估者。
以明确的目标和自我约束为基础进行管理,这应是每位管理者的追求。通过更为严格、更高标准以及更高效的内在约束,我们可以取代外部的控制手段,进而激发管理者采取积极的行动。
以内在可控,战胜外在的不可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