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最该学会存钱!掌握正确方法,工作时长或更短
近期,一则深夜发布的借款信息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这让我猛然醒悟: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真正需要掌握的技能或许并非储备食材,而是积累财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民众的储蓄额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然而,仍有高达45%的年轻群体储蓄额未达到五万元。这一现象揭示了什么?仅仅拥有储蓄的观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会科学的储蓄技巧。
如同我的同事小王,他去年通过“工资分割法”在月薪7000的条件下,成功积攒了马尔代夫蜜月基金。众人皆言储蓄需开源节流,然而具体实施方法何在?一个出人意料的事实是:那些擅长储蓄的人,他们的工作时间或许比你还少。
https://img1.baidu.com/it/u=3736630170,77283443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88
我所熟识的自媒体人李姐,她的本职工作是会计,每天的工作时长仅限于三小时,剩余的时光则投身于管理小红书上的家居账号。她经常提起“与其无效加班,不如高效地休息”这样的观点。
关于“无痛存钱”这一方法,众多银行APP均支持自动分账功能,一旦工资入账,便会自动将30%转入特定的储蓄账户。我个人亦是如此操作,目睹着定期存款的数字从四位数跃升至六位数,成效显著。
https://img1.baidu.com/it/u=4159240153,131427051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此外,我近期得知了一个名为“9.9元包邮心理战术”的新概念。商家故意将商品定价定在类似奶茶的价格区间,使我们产生“不买就是损失”的错觉。然而,真相是,购物车中待发货的商品越少,我们银行卡中的安全感就越强。在每次冲动购物之前,我都会打开记账应用查看同类商品的使用频率,这样的做法帮助我削减了70%的不必要开支。
在当前副业需求日益增长的时代背景下,选择正确的助力领域比一味地埋头苦干显得尤为关键。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短视频制作者的数量增长了120%,与此同时,图文内容的阅读量也同比增加了65%。我的朋友阿斌便专注于撰写家电评测的长篇内容,在知乎平台上积累了3万名粉丝,如今他所接的商业合作报价已经能够达到他半个月工资的收入水平。
归根结底,储蓄是成年人的理智选择。这并非意味着要日日以粗茶淡饭为食,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管理财务。正如《小狗钱钱》所言:“理财并非等到富有才开始,而是从理财开始,才能逐步走向富裕。”若将储蓄视为一场挑战自我的游戏,那么每月增长的存款数额便是最令人欣慰的成就标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