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难?用对方法启蒙,借助这就是数学开启兴趣
数学学习往往让人感到挑战重重,然而,若采用恰当的启蒙手段,便能轻松点燃孩子对数学的热情。这种启蒙的核心在于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本期少年书房向您推荐由百年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由名校数学专家亲自指导编写的《这就是数学》。这本书以漫画分镜的形式,条理清晰地呈现数学知识,非常适合4至12岁的孩子们学习如何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数学,那门曾令孩提时倍感沮丧,成年后听闻亦觉头痛的学科,究竟该如何拯救?
数学启蒙的标准玩法:
数学小游戏
数学网课
刷练习册
除了这些标配之外,数学启蒙还有什么高端玩法?
数学启蒙的高端玩法
数学启蒙,标准玩法和高端玩法最大的区别就是:数学素养。
当我们目睹武亦姝时,常赞叹她具备深厚的文学底蕴。她必定是位对文学充满热情的读者,涉猎了众多文学作品,并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知识。
素养并非课堂之内所能获得,它是在课外通过个人兴趣驱使下,孩子们自发积累的相关知识。
毫不夸张地讲,按照规范的方式,培养【数学素养】实属不易。市面上专门针对【数学素养】的书籍可谓是凤毛麟角。
《 》(即数学之精髓)乃是一系列与提升【数学素养】紧密相连的著作。
百年权威出版社出品
名校数学专家指导编写
此类聚焦于数学基础教育素养的著作,对编者提出了相当高的专业标准。
World Book出版社,一家历史悠久的权威百科全书出版机构,拥有超过百年的辉煌历程。
《World Book》出版社推出了全球销售量领先的百科全书——《世界百科全书》。这部作品在美国家喻户晓。比尔·盖茨曾感慨,正是《世界百科全书》陪伴他度过了成长的岁月。
本套(《这就是数学》)系World Book 为儿童量身定制的。
所以,它的专业程度真是没话说。
它特别邀请了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两位数学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负责指导该教材的编写工作。
这套书和市面上的数学启蒙书有什么不一样?
它并不只呈现浅显的数学知识。它最大的优点是:
一是提供了用数学思考的思路
二是,它有点深度。由浅入深,层层进入到有点深度的数学知识。
学会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思路
此书并未深入探讨复杂的数学理论,而是从实际问题入手,逐个剖析。它向我们揭示,加减乘除并非冰冷的计算公式,而是我们解决各类问题的得力助手。
讲除法的书里,引入了小朋友们在露营时分饼干的场景。
四个小伙伴在户外扎营。其中,负责除法运算的小家伙带来了28块全麦饼干,打算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那么,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块呢?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28除以4等于多少?
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用【分组】的思路来解决:
28能够被拆分为两个14,而14又能进一步拆分为两个7,这表明28实际上可以分解为四个7。这样的答案难道不是显而易见了吗?
那除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路呢?
这里又引入了一个大灰熊觅食的场景。
大灰熊每过一小时能捕获七条鲑鱼,若要捕获三十五条鲑鱼,它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呢?
这个问题,可以画一条数字线来解决。
划一道线,仅用简洁的刻度和数字来标记。以7作为距离的基准。据此,我们便能轻松计算出大灰熊捕捉到35条鲑鱼所需的时间。
如何和小朋友讲清楚乘法的思路?
乘法可不仅仅是背诵九九乘法表。
https://img0.baidu.com/it/u=1660273060,23419521&fm=253&fmt=JPEG&app=138&f=PNG?w=427&h=569
书中引入了细胞培养的场景。
小孩子们来到实验室,那里有两位研究员。他们被告知实验室里有两组培养皿,每组培养皿中装有27个细胞。那么,两组培养皿中一共有多少个细胞呢?
2*27=?
即便熟记九九乘法表,这样的计算依旧相当困难。那该如何是好呢?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重组一下数字:
(20+7)+(20+7)
20+20=40
7+7=14
那么:40+14=?
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了。难怪说乘法和加法是一对好朋友。
用这样数字重组的思路,可以让所有乘法变得更简单。
你是否察觉到,通过运用【重组和倍数】的技巧,数学竟然变得如此有趣?当孩子们下次遇到乘法运算时,他们定会充满期待地想要去探索和分解它。
弄懂思路比记住答案重要多了!
用漫画分镜展示
数学也变得有条理
这本书全部是漫画式的设计。由卡通形象来给你展示和讲解。
那些略显刻板的数学符号,诸如加减乘除、分数和数字,此刻都变成了一个个迷人的小精灵,引领你踏入数学的奇妙领域进行探险。
漫画式的讲解方式,特别适合将复杂的事物讲得通通透透。
比如,我们如何跟小朋友解释【分数】这个概念?
若依照其内在含义进行阐述,恐怕孩子们会迅速失去兴趣。此外,他们理解起来也相当困难。孩童们普遍倾向于形象化的思考方式。
在《分数》这本书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漫画分镜手法,使得内容阐述得清晰易懂。
如何来表示分数?我们先看看如何来表示不同颜色的纺线。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小盆友带领我们来到了一个布满了纺线的场所。
一共有十二根纺线,其中蓝色和绿色各占了一半的数量。那么,我们该如何用分数的形式来描述这两种颜色的纺线占比呢?
首先,我们需要统计纺线的总数,结果是12根。由此可知,分母应为12。接着,观察蓝色纺线的数量,共有6根。因此,用分数表示蓝色纺线的比例,即为6除以12。
绿色的纺线同理。
这种逐步阐述、逐层剖析的方法,显然让小孩子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明朗。不得不说,漫画的分镜呈现手法确实非常出色!
我们再来看书中是如何讲解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的。
要判断具有不同分母的分数何者更大,例如1/4与1/8,教材中通过一幅图表进行了展示。
谁大谁小一目了然
这样的展示方式是不是特别清晰明了,还很好理解。
众多孩童对数学缺乏热情,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未能充分理解。若采用生动且明了的讲解方法,即便是对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孩子,亦能轻松掌握。
作为课堂外的补充
让孩子深入了解数学内涵
如果只是通过课堂,小朋友对数学的了解是有限的。
这套书籍中蕴含着众多引人入胜的讲解方法,不仅让孩子们明白数学现象,而且揭示了其背后的原理。这有助于孩子们对数学的理解更加全面和丰富。
比如【数字】这一本。这本书会教孩子很多关于数字的科普知识。
1.数字的历史
古时并无数字存在,人们习惯于在壁上以石块刻下记号。这些记号材质各异,包括骨片、石块以及木块。
古埃及人巧妙地发明了一种统计大量物品的简便方式:他们用一块真正的石头来象征十只羊。相较之下,在当今社会,我们只需使用数字10来代表较大的数量。
2.古时候的计数系统
https://img1.baidu.com/it/u=207357058,87684175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00
古埃及人采用独特的记号进行数字的记录。他们甚至将莲花符号用作代表大数目,例如,用莲花来标识1000这个数值。
中国古代的计数:
玛雅人的计数:
罗马数字(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
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程中,最初的印度式阿拉伯数字,其形态与我们现今使用的数字是否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后,他们将这一数字体系引入了欧洲。而那时的欧洲,尚在沿用罗马数字。欧洲人使用罗马数字系统历经数百年之久。
直到后来,欧洲的数学家开始用印度阿拉伯数字取代罗马数字。
除了这些历史知识,每本书还聚焦于一个核心知识点,例如加法。加法在我们心中通常被视为一个基础且简单的概念,然而这本书却深入浅出,对加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探讨。
什么是加法?
加法小朋友向你展示加法的概念和本质
数数
通过数气球,让你明白加法是怎么起作用的
找到10的倍数
找到10的倍数,让你用加法时更加有效率
双倍
引入双倍的概念,倍数的思路让加法更加高效
让数字变得友好
通过重组让数字变得更友好
让数字更友好
只需要掌握重组的思路,你就可以在大脑中计算出加法的答案
鲨鱼觅食的加法
通过鲨鱼觅食的例子巩固加法的思路
配对和计数
通过加法去找到两组数据的不同
加法无处不在
数学让你更好地描述身边的事物
这些讲解让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适合什么样的孩子?
这本书是英文原版的。暂无引进版。
我们先看一下里面的英文难度:
看似有很多生词,其实里面的单词就算不查词典也可以猜出意思。
比如(矩形)、(分子)、(分母)等等。
由于书中提供了该单词的图解和详细说明,例如:这个符号代表(分母)。
若家长与孩子一同阅读,从四岁五岁开始便适宜。此举有助于孩子对数学知识有更透彻的认识。
若孩子能独立阅读,须年满8岁,且具备独立阅读绘本的能力。本书将助力他们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阅读本书也能让他们对数学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非常适合小学生使用,不仅有助于拓展数学课外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英文科普阅读技巧。特别是有助于他们积累数学领域的专业术语。
《这就是数学》
已上架外滩教育
长按下图
扫码购买
注:周末或节假日发货可能有所延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