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校强基计划招生对象、报名条件及专业计划
[]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在我校实施强基计划的招生区域,凡满足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资格,立志投身国家重要战略领域,并具备出色综合素质或顶尖基础学科能力,同时拥有强烈专业热情、科研抱负以及坚韧不拔意志的高中毕业生,均有资格申请参与报名。报名者可划分为两大类别: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
在高中时期,曾荣获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涉及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信息学等领域)的决赛金牌或银牌的选手(其获奖情况需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名单确认)。
02
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为了彰显基础学科在国家关键领域的支柱和引导地位,并集中精力解决我国人才短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我校在强基计划中精心设置了招生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以及哲学等,具体的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情,请以报名系统内公布的信息为准。
03
报名方式与选拔程序
[]
考生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依据个人实际情况提交申请,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进行注册,录入相关资料,并挑选意向报考的专业(考生可依照志愿优先的顺序,申报多个专业)。
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报名时段为2025年4月21日的上午9点至5月10日的正午12点。
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三、校考确认
高考落幕之后,考生需对高考分数与自己的报考意向进行深入分析,务必在6月12日中午12点至20日中午12点之间,登录“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完成校考的确认步骤,同时下载并签署“华中科技大学考试诚信承诺书”,随后将其上传。若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确认或上传承诺书,将视为自动放弃参加校考的资格,我校将不会为其进行校考资格的排队。
考生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审慎决定是否参加学校考试。对于已确认参加学校考核却无正当理由放弃的考生,我们将对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向相关省份的考试招生部门进行通报。
四、入围校考办法
考生在高考中取得的分数(不包括任何政策性加分,以此类推)必须达到其所在省份(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特定类型录取的最低标准分数线(亦即本科第一批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截至6月26日,对于符合第一类报名资格的考生,我校将根据高考成绩,按照不超过各省各专业招生计划数的六倍来选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若高考成绩相同,则将优先考虑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来决定入围名单。在选拔过程中,学校将遵循“分数优先、志愿优先”的原则,将入围的考生分配至其填报的特定专业,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考核。
未进入第一类考生名单的考生,若在高考某一科目表现出色,且该科目成绩达到所在省份高考满分80%以上,并且符合所报考专业的特殊录取标准,则可以破格被纳入录取范围,所录取的专业将与该科目相对应。各专业对高考单科成绩的特别录取标准和具体要求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专业需高考数学成绩达到145分或以上;物理学专业则需高考物理成绩取得满分;化学、基础医学专业则要求高考化学成绩达到满分的98%或更高。
符合第二类报名条件的考生,直接获得入围校考资格。
五、高校考核
学校计划在7月4日之前组织进行高等教育入学考试,该考试包括专业选择测试以及体能测试。在专业选择测试中,考生、测试地点和评审人员将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配,同时,整个测试过程将进行录音和录像。
测试形式:分专业测试、体育测试
测试地点:华中科技大学
针对不同专业入围的考生,将实施分专业测试。该测试将参考考生的综合素质档案,进行全方位、细致的评估。重点考察考生在学科方面的潜力、创新能力和科研抱负等,总分设定为100分。
体育测试内容涵盖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两项,其评分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中针对高三学生的规定。体育测试的得分不会影响学生的综合成绩,然而,它将成为录取过程中,若分数相同时的排序参考。所有参与学校考试选拔的考生都必须参加体育测试,任何未出席体育测试的考生将视作自动放弃学校考试资格。因健康问题或其他因素无法参与体育测试的考生,需提交免测申请表格、三甲医院的诊断证明等相关文件。我校在审核通过这些材料后,该考生将无需参加体育测试。对于免测的考生,其体育测试成绩将按照60分计算。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招生流程所作调整,我校将另行通知。
六、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综合评定结果等于高考分数(未包含额外加分,并换算为满分100分)的85%与学校考试分数的15%相加。
2.确定录取名单
全程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方可进入综合成绩排序。
依据各省份及专业招生计划,依照考生综合成绩的优劣排列,来决定强基计划的预录取名单。若考生的综合成绩出现并列,则将依次参考他们的高考成绩、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外语成绩以及体育测试成绩,以此作为排序依据。
https://img2.baidu.com/it/u=2705062179,298486701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17&h=500
学校本科生招生委员会依据招生计划对强基计划的预录取名单进行审核,随后将名单上报至各省级招生办公室进行审核,并完成相应的录取手续办理。
我校将在7月5日之前公布录取的具体要求。对于已经获得正式录取资格的考生,他们将不再参与所在省(区、市)后续的高考志愿录取流程;而对于未能被录取的考生,他们则可以按照常规流程继续参与所在省(区、市)后续各批次的志愿录取。
04
培养方案
一、本研衔接
我校对符合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以及本研转段评价标准的强基计划学生,精心构建了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体系以及科研训练体系,并实施了本科到研究生的连贯培养模式。研究生阶段开始,学生们主要在强基计划对应的基础学科专业接受教育,同时,一些学生还可以依照培养计划,在高端芯片与软件技术、智能科技、新材料开发、先进制造业以及国家安全等关键行业,还有我国急需人才的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领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培养。具体的专业衔接范围,请参考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的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
此专业在数学与统计学院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支持下设立,并设有两种不同的培养计划。
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培养计划着重于数学学科及其交叉领域的前沿基础问题,秉持“扎实基础、宽广视野、强化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推行由首席科学家带领的本科生导师制度,致力于培育那些数学基础稳固、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卓越,且能够在数学及其交叉领域进行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的顶尖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培养计划紧密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专注于智能芯片、算法架构、智能系统等核心领域的自主研究,旨在培育出既符合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又具备坚实数理基础和智能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优秀的人文素养、团队协作精神、国际视野以及持续竞争力的创新人才。这些人才在智能科学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能力,能够有效解决该领域的复杂问题。
物理学
该专业以物理学院及集成电路学院为培养基地,设立了两种不同的培养计划。
物理学院的培养计划依托于国家级科研平台,致力于打造一个理工交叉融合的顶尖创新人才培养架构。此架构旨在培养学生的坚实数理基础,并增强其科学实验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通过这一体系,学生能够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芯片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以及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具备开展创新研究或从事相关工作所需的全局观念和创新能力。
集成电路学院的培养计划强调理工科的结合、产业与教育的结合、科学教育与教学的结合,以及学生个人特质的培养。它旨在建立跨学科融合的物理、电子和集成电路科学创新领导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科学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出科学和工程方面的素养,并具备在电子科学基础学科、高端芯片与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智能科技、信息材料、先进制造以及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或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学生有望成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杰出领导者。
化学
该专业立足于化学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以大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借助国家级科研平台,坚持“志趣驱动、科创引领”的育人理念,精心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在此过程中,特别重视加强学生的数理基础,深化对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性思维,并增强其国际化交流能力。此外,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其能够解决国家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从而培养出高层次人才。
生物科学
该专业位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阵地,专注于智能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能制造、纳米医药与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国家关键战略需求。通过模块化教学、宽口径培养,实施“一生一导师、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的个性化培养模式,致力于培育出具有深厚家国情怀、丰富文化底蕴、扎实专业基础、突出创新实践能力,且在理工医多学科交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顶尖生命科学基础人才,以及未来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卓越科学家。
基础医学
该专业致力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尖端研究,坚守“以人为本,知识为基石,能力为核心”的精英人才培养宗旨,在国家基础医学拔尖2.0基地的支持下开展精英教育。我们汇聚院士等高级人才和教学专家,形成强大的师资队伍,打造以重大疾病研究为方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相衔接、医理工文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同时,我们加强科教融合、产教结合、国际教育合作,实施“四早进阶”“四阶递进”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培育具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和全球视野的医学科学家后备力量,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该专业根植于深厚的传统学术土壤,其基础建立在传统小学教育之上,广泛涉猎古典语文、古典文献以及古典文学等多个领域。紧密贴合国家关键发展战略的要求,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术根基和文化责任感,增强他们的数字人文素养和科研技能,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古文字学及中国古典研究的顶尖复合型人才,积极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学术进步提供核心支持。
哲学
该专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指导,推崇大师的引领作用,实行个别指导的导师制度,精心构建了哲学经典与前沿主题的系列小班研讨课程。旨在培育学生全面理解哲学理论,熟练掌握哲学方法论、逻辑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技巧,擅长进行批判性阅读和论证性写作。学生将具备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国际化视野,能够满足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进行前沿学术研究。他们有潜力成长为我国急需的一流哲学学者和思想家,成为既具有哲学素养又具备科学精神的创新型一流哲学人才。
二、科教协同
我校积极推行科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将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要科研平台(基地)全面向参与强基计划的学生开放。我们引导学生以重大科研任务为核心,加入大型科研平台、团队和项目,以便他们能够尽早投身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之中。
三、因材施教
强基计划的学生将独立编入班级,实施导师指导、小班教学和个性化教育,配备顶尖师资力量,提供优质学习资源,营造卓越学术环境,旨在促使学生尽早参与课题研究、实验室工作、团队协作以及科技前沿探索。
四、开放交流
借助“世界顶级大学交流计划”、“世界级学科交流项目”以及“全球视野拓展资助”三种支持,鼓励基础学科学生前往世界著名高校进行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致力于培育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05
其他说明
针对那些在综合素质档案中弄虚作假或在高校选拔过程中作弊的考生,我们将剥夺他们参与强基计划的报名、考试及录取的资格。同时,我们将把相关情况通知到相应的省级考试招生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并取消他们当年参加高考的报名、考试及录取资格。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我们还将对其采取在3年内禁止参加国家各类教育考试的处罚措施。已入学学生,根据教育部及我校的相关规定,其学籍将被取消;若毕业后被发现有取消资格的情况,其毕业证和学位证也将被撤销。中学需对所提供材料进行严格审查,若发现存在伪造等不实行为,我校有权采取相应措施。
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在入学后,原则上不得转至我校强基计划招生范围以外的专业进行学习。学生若需退出或补充进强基计划,需依照学校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在选拔测试阶段,考生需自行承担交通和食宿相关费用。对于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入围考生,他们可以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将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路费和住宿补贴。
(四)学校未曾授权任何个人或中介机构负责强基计划及类似考试招生活动的组织工作,同时,学校也不开展任何盈利性质的培训项目。
(五)在参加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中,所选择的考试科目应当与所报考专业的科目要求相匹配。
在已设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地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将考生的电子化综合素质档案集中上传至强基计划报名系统。而在尚未建立此类平台的省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首先收集本地各中学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然后统一上传至报名系统。
06
监督保障机制
https://img1.baidu.com/it/u=267629529,360410769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65&h=500
我校的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招生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本科生院招生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与执行。在执行本简章的过程中,我校确保了招生方案的透明公开,选拔方法的公正性,以及录取结果的公示。
我校将对录取新生进行入学资格的核实,对于不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将依照教育部制定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我校在实施强基计划招生过程中,始终受到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的全面监督,同时,也对外开放,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07
咨询方式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
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
本科生院招生工作办公室
邮编:
咨询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纪检监察电话:
各培养院系咨询方式:
数学与统计学院:
(李老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严老师)
物理学院:
(教务科)
(学工组)
集成电路学院:
(齐老师)
化学与化工学院:
(吴老师)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陈老师)
基础医学院:
(晏老师)
人文学院:
(宋老师)
哲学学院:
(张老师)
08
本简章由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院招生工作办公室负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