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5-7 05:07:37

湖北最美地名名单公布!仙桃剅河镇等生僻地名超有意思

    每个角落都蕴藏着一段被岁月尘封的过往,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以及一则动人的故事。荆楚大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变迁,在这些蕴含着深厚历史渊源和传说的地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近期,湖北省地名普查办公室通过“寻根湖北”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湖北省最美地名的候选名单,这份名单中收录了一些非常独特的地名,其中仙桃市剅河镇的名称就光荣地成为了其中之一。

    浏览完这些鲜为人知的湖北地名后,小编不禁对自己是否真正属于湖北人产生了疑问。不信的话,各位不妨数一数,你能认出多少个呢?

    黉(hóng)学(枣阳)

    黉学,亦称文庙或黉宫,乃明清时期乡试的场所。枣阳的黉学始建于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坐落于枣阳南街,现今位于粮食局院内。其原建筑规模颇为壮观,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部分建筑遭到了日军的破坏。目前,至圣殿已成为湖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侴(chǒu)潭(沙市)

    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长湖畔的偃月村,坐落着被称为“偃月城”的古城土垣,据传这是关羽水军曾经驻扎的地方。考古工作者在此地发现了大量北宋时期的瓷片及其他文物。根据地方志的记载,偃月城最初名为侴潭城。在城址处竖立着一块古石碑,上面刻有“关圣帝偃月城故址”的字样。

    侴潭城在明朝时期被称为侴潭店,它是荆州府江陵县侴潭庄署的所在地。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的是诸葛亮对关羽留守荆州的情况感到不放心,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即在荆州东部修建侴潭城,目的是为了确保关羽能够坚守荆州。然而,关羽却自视甚高,仅在汉江、东荆河和长江沿岸修建了烽火台,根本未曾考虑过要建造侴潭城。当诸葛亮前来视察时,关羽面对无法交代的情况,内心感到十分不安,只能尴尬地应付过去。 侴,是一个罕见姓氏,侴潭古城也传说是周仓所筑。

    奤(tǎi)子岗(猇亭)

    宜昌市猇亭区虎牙街道的高家店村东侧,坐落着一座山岗,其东侧与黄龙寺山岭相连,南侧毗邻黎家岗,西侧则靠近刷子溪,北侧则倚靠奤子岗水库。这座山岗位于两道山谷之间,两侧地势并不陡峭,较为平坦,而山岗顶部则陡峭峻峭,整体呈现出由低至高逐渐上升的态势,形状厚实而敦实。当地居民便将此山岗称为“奤子岗”。

    “奤”这个字有三个不同的发音。首先,读作pò时,表示脸庞宽阔;其次,读作hǎ时,用作地名的字;最后,读作tǎi(奤子),指的是a。在我国某些地区,人们用这个发音来戏称那些身材肥胖、动作迟缓的人。b。而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方,旧时人们用这个发音来贬低北方人。在我们这里,大家习惯用第三种发音,即tǎi(奤子)。

    垚(yáo)儿岩(远安)

    https://img0.baidu.com/it/u=781347890,324444533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89

    垚儿岩坐落于宜昌市远安县旧县镇洪家村二组。它距离村委会所在地大约400米。这里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情况,即在陡峭的山腰上,分布着一片岩屋群。这些岩屋共有20多间,它们沿着一条长达300米、宽50米、距离地面约30米的峭壁山腰展开。

    在元朝那个战事频仍、山贼横行的年代,县城居民深受其害。为了逃离战火,他们想出了在山中挖洞藏身的方法。村民们用绳子将自己绑住,携带凿石工具,从山顶沿着绳索下降至半山腰,开始挖掘。他们首先挖出岩洞,然后在洞内分隔出不同的空间,如卧室、餐厅等。更有一些村民在洞内凿出了深达数十米的水井。 战乱来临时,便将吃穿用品和老人小孩依上述办法提前送入洞中。

    溾(āi)水(京山)

    溾水(京山段)起源于荆门市京山县城西北方约20公里的杨集镇花石岩村,其水流自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流淌,途径孙桥、新市、永兴、曹武四个镇,最终流入艾家棚,进入天门市境内。京山县内的河道绵延65公里,汇聚了该县中部18条主要支流以及众多溪流,构成了贯穿县中部的关键水系。流域覆盖面积达624.5平方公里,几乎占据了京山县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溾水之名最早在《水经注》中有所记载,古河床处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回水深渊,正如其名,被誉为“溾水莹波”,是京山八景之一,享有盛誉。因此,这段河流成为了京山县的一段,并以此命名。

    乌玍(音独)山(钟祥)

    荆门市钟祥市长寿镇北部,相传周仓曾挑山而过,这一传说与长寿镇北部的灰掩坡、尖山、乌玍山的名称由来密切相关。

    在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在麦城战败后,其英勇之魂并未消散,四处飘荡,不断呼唤“还我命来”。后来,他得到了高人的指引,最终成为了神仙。与此同时,他的义子关平和马童周仓也随关羽一同成为了神仙。周仓性情急躁,行事鲁莽,颇似张飞的个性。成仙之后,他被安排前往山西执行任务,然而,他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便匆匆上路。行至长寿北部区域,他骤感腹部不适,急需排泄,便迅速放下肩上的担子,寻至西侧一处隐蔽的山坡进行方便。便利完毕,忽闻远处公鸡鸣叫,天色渐明,他担心错过时间触犯天规,急忙返回放下担子的地方,重新扛起担子奔跑。由于心急,他未能保持平衡,导致扁担前头突然下坠,后头则向上翘起,最终挑山的扁担被抛飞。周仓无奈之下,只得舍弃两山之地,前往关帝圣君的身边履行报告职责。随后,人们将周仓昔日便利的山坡命名为灰掩坡;原先的山顶部分因平地而变得平坦,故被称为玍山;而其后凸起的部分山顶直指云霄,于是被称作尖山。

    冚(kǎn)爹陈家(赤壁)

    咸宁市赤壁市赤马港办事处周画岭社区东北角,紧邻京珠高速公路赤壁服务区。这里称作六姓湾,湾中居住着鲍、李、谢、陈、邱、何六姓人家。其中,陈姓人家有一位名叫清华的老者。有一次,他在肉铺买肉时忘记带钱,肉铺老板便让他先拿肉,并记下赊账,随后询问老人的名字。老人回答道:“我叫冚爹”,言下之意是想让老板难堪。肉铺的掌柜不认识“冚”字,又觉得不好意思开口询问,于是他灵光一闪,写下了“上五下寸”,在赤壁方言中,“五寸”就是“冚”。时间过去许久,肉铺掌柜前往六姓湾催讨欠款,他询问当地居民:“我们六姓湾并无姓冚之人,更别提有谁叫冚爹了,您是不是记错了?”当地居民将冚爹赊账买肉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六姓湾陈家的陈清华老人声称是我赊账,特意难为我写不出“冚”字,因此称我为冚爹。次日,冚爹将购买肉类的款项交给了肉店店主。由此,冚爹的名声远扬,后世便将原本的六姓陈家族称为冚爹陈家。

    骕骦(sù shuāng)桥(随县)

    骕骦桥位于随州市随县唐县镇中心医院附近,是一座由一墩和两个台基构成的、横跨人行道的桥梁。这座桥梁拥有悠久的历史,是随西北地区的一个显著地标。在历史上,有两位州官曾为这座桥树立了纪念碑。关于第一座碑的具体立碑时间和立碑者,目前没有确切的考证资料。然而,从第二座碑文的内容可以推断,在分州判周文骥任职之前,已经有过一次立碑(碑文落款提及“分州判周文骥重立”)。而“骕骦”一词指的是一种名为骕骦马的珍贵宝马。相传,唐成公放牧骕骦马时毕竟过该桥,故而得名。

    剅(lóu)河(仙桃)

    https://img0.baidu.com/it/u=4098967165,28593743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3342

    剅河坐落在仙桃市的西部区域,其东部边界与排湖相邻,南部则与通海口和陈场相接,西部边界与潜江市相接壤,北部则紧邻毛嘴和三伏潭。在古代,剅河被称为芦苇荡,亦称作芦洑河。

    奓(zhā)山(蔡甸)

    奓山,亦称奓山街或奓山村,是一个地名。它目前坐落在武汉市蔡甸区的版图之中。地理位置上,它东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界蔡甸区永安镇,北靠玉贤镇,南界军山镇。奓山街作为武汉西郊的一个卫星城镇,不仅是武汉经济开发区对外开放和引进项目的前沿,同时也是蔡甸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街道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其下设有48个行政村庄和2个居民委员会,目前居住人口约为6.3万,拥有耕地5.3万亩。

    礓䃰(jiāng cā)子湾(宜都)

    在1950年代之前,五羊河、横冲子以及大包垴等地通往枝江的必经之道上,居住在坳口的江氏家族为了便于人们通行,便利用这个湾口,从低处到高处,用石板和灰浆砌筑了一条阶梯状的路径。在宜都方言中,这种阶梯被称为“礓䃰子”,虽然它是日常口语的一部分,但用字却显得较为不常见。

    铁砦(zhài)(大悟)

    铁砦坐落在孝感市大悟县刘集镇铁砦村西部,其形态犹如金字塔,花岗石结构,体积约为20万立方米。得益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拔地而起,屹立在崇山峻岭之巅,显得异常雄伟险峻。四周环绕着悬崖峭壁,通往顶端的路径仅有一条,那是一百多级仅能容纳一人通行的石梯。此情此景,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光遷(qiān)(保康)

    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之前称作光迁镇,亦称光迁乡。在县城区内,光千路、光千社区、光千商场、光千酒楼等地名和机构均以“光千”命名。现在,人们常用简笔字来书写“光千”。至于“光迁”这个名字的由来,追溯其历史,背后藏有一段引人入胜的趣闻。

    “光迁”这一名称古时被称为广仙。据湖北省文史馆的潘新藻教授在其著作《湖北省建制沿革》中记载,往昔传说这里曾有三百人于房山修炼成仙,因此将此地命名为广仙。后来,这一名称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误传,演变成了光迁。所谓“房山中”,指的是保康县马桥、欧店两镇交界处的茅山岩地区。由于保康城原本隶属于房县,因此有了这样的称呼。茅山是祖师坐位的宝地,故称“茅山之地为广仙”。

    广僊,即“广仙”的繁体字写法。“广”与“光”发音相近,“僊”与“遷”字形相似。进入西魏时期,一些顽皮的文人随意书写,竟将“广仙”误写为“光迁”。这一词的演变背后,蕴含着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它提醒我们在书写地名时,务必注重文字的规范性,警惕错别字和不规范字的出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最美地名名单公布!仙桃剅河镇等生僻地名超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