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养殖:鱼塘要求、鱼苗放养及清理注意事项
笋壳鱼养殖鱼塘要求一般而言,养殖家鱼的普通鱼塘同样适合笋壳鱼的养殖。在养殖初期,鱼苗体型较小,鱼塘的水深维持在约1.2米时,生长状况较为理想。随着鱼苗的成长以及水温的上升,应逐步提升水深至1.5至1.8米,这样做有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通常情况下,鱼塘水深保持在1.5至1.8米,面积在3至5亩之间较为适宜。池塘既是水产养殖动物的栖息地,又是病原体繁殖的温床;鱼塘内的野生杂鱼和虾类可能携带有病原菌,极易引发交叉感染,因此必须定期对鱼塘进行清洁。
笋壳鱼养殖鱼苗放养
https://img0.baidu.com/it/u=3156390545,299487523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回水后,池塘水位需提升至20至30厘米,随后需将生石灰均匀撒入全塘,以消灭池塘内的杂鱼及其他生物。通常情况下,放苗后的存活率在60%至80%之间。鉴于此,放苗数量通常较多,对于3至5厘米的规格,每亩池塘适宜放苗量约为4000至4500尾;对于5至7厘米的规格,每亩池塘适宜放苗量约为3500至4000尾;而对于7厘米以上的规格,每亩池塘适宜放苗量约为3000至3500尾。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笋壳鱼在饲料投放过程中,若遭遇环境突变,往往会引发剧烈的应激反应。同时,确保水质优良、维护鱼塘水环境的相对稳定,对于笋壳鱼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率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http://t13.baidu.com/it/u=3309239514,2015431035&fm=224&app=112&f=JPEG?w=500&h=500
笋壳鱼常患的表面疾病主要包括:在捕捞过程中,鱼体之间相互碰撞摩擦,导致表皮损伤不易被发现,从而引发疾病。对此,可以通过将鱼浸泡在20毫克/升的溶液中一小时,以消毒伤口,并使用水产消毒剂对整个鱼池进行泼洒消毒。至于水霉病,这种疾病多见于鱼苗培育阶段、鱼种及亲鱼的越冬时期。在苗种培育阶段,需谨慎操作以防鱼体受损;越冬时搭建保温设施,实施升温措施,确保水温保持在17℃以上;对于已出现疾病的鱼塘,应全面撒布亚甲基蓝,使池水达到0.2克/米³的浓度,每隔两天重复撒布一次。值得注意的是,笋壳鱼对这种疾病不太敏感,少量感染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但若大量繁殖,则可能引发疾病。笋壳鱼对毒性物质有很强的抵抗力,无论是常见的还是其他类型的水产都可以使用,施用量为每亩0.5斤,并且需要与部分铜制剂混合,以达到杀虫的效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