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三峡大坝建设时9位专家拒绝签字,如今结果如何?
当年国家决定要修建三峡大坝时,有9位专家拒绝在同意书上签字,他们分别是郭来喜、李玉光、廖文权、侯学煜、何格高、伍宏中、覃修典、方宗岱、黄元镇,这是为何呢?当时他们提出了两个异议,第一个异议是,修三峡大坝会造成淤塞,会阻断航道,第二个异议是,修三峡大坝很容易变成攻击的目标,但是从如今的情形来看,这些都没有应验。
当时的这9位专家应该未曾想到,我们国家经济能取得这般巨大成就,工业化与城市化获得了极大发展。在当时那个落后时期,农民四处毁林开荒,而如今主流是退耕还林,淤堵状况已大幅减少。至于容易成为攻击目标的问题,三峡大坝设计时便已考虑到,所以大坝在设计质量上能够承受小型核弹的轰炸。
现在三峡大坝对防洪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自三峡大坝建成后,98年那样的洪灾便再也没有出现过,它对振兴经济同样贡献巨大,例如重庆一举成为内河大港,年吞吐量从千万吨提升至2亿吨,推动重庆成为西部首个实现人均gdp超1万美元的省市 。湖北不会担心“花园口溃堤”,湖南也不会担心“花园口溃堤”,江西同样不会担心“花园口溃堤”,每年不再需要那么多抗洪经费,抗洪人员伤亡也大大减少。
还有另外一个好处,三峡的蓄水能够实现春季对下游的补水,解决了下游居民生活用水的大问题,对洞庭湖、鄱阳湖各种鱼类的繁衍生息也有极大好处。三峡每年的发电量在900亿度至1000亿度之间,这一电量相当于上海半年的用电量,等同于3000万吨煤的发电量,按照小汽车一年行驶2万公里的里程来算,可满足4000万辆纯电动汽车的用电需求(全国有2亿辆纯电动汽车),三峡发电属于清洁能源,在减少污染的同时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整体来说,三峡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好在当年我们具有发展眼光,不局限于当下,从而造就了为亿万民众谋福祉的基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