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杀不痛,自残会很痛吗,如何自杀不痛
如果你是个常跑步的人,想必你也讲过类似的话。比如“每次跑完都觉得快死了”。还有“膝盖疼就咬牙接着跑”。以及“今天无论如何得完成40公里训练计划”等等。我有个跑友老张 他45岁 三年前开始跑步健身 刚入门就迷上了 半年后参加了人生第一个全马 感觉良好后 他一周跑6天 每次不低于10公里 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膝盖疼就贴贴膏药继续跑 累也咬牙按计划完成
结果如何?去年一次长跑过后 他的膝关节完全不能用了 医生诊断是半月板严重撕裂 还伴有软骨损伤 这使得全年的比赛都无法进行 甚至可能这辈子都很难再跑马拉松了
说实话 老张那种类似慢性自杀的跑步方式 在我们跑圈极为常见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在坚持 实则是在过度消耗 你可曾想过 这种跑步方式到底有多可怕 今天 我想跟大家谈谈这个话题
一、从身体层面来看
你是否认为“跑得越多越佳”?我起初也是这般想法。然而,关节与肌腱率先无法承受。据数据统计,近七成长期跑步爱好者都曾有过肌肉骨骼系统的疼痛或损伤。这些伤害常常是逐渐累积的。待你有所察觉时,或许已然较为严重。
还有个易被忽略的问题。过度训练致使免疫力降低。你是否发觉,在特别勤奋训练一段时间后,会莫名感冒?这是由于过度训练会造成淋巴细胞功能下降。
说到这还有个更吓人的情况 那就是内分泌失调 我有个女性跑友 为备战全马 三个月内每周跑量超80公里 结果月经不调 体重还增加了 医生诊断是压力过大致使皮质醇水平升高 你说多冤 跑步本是为了健康 却把荷尔蒙给跑乱了
https://img1.baidu.com/it/u=1766920367,410679917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40
还记得孙英杰吗?她是2008年北京奥运马拉松的希望之星。她因长期过度训练,致使膝关节软骨磨损。所以31岁时她就不得不退役。多年的付出就此结束。
你愿意用自己的膝盖和健康,换一个PB成绩吗?
二、训练方法的那些坑
“不跑到吐不算好训练”,这话你听过吗?我身边好多跑友把自虐当作荣誉。每次看App里别人的跑量。再看别人的配速。就急得不行。恨不得立刻把自己训练强度翻倍。
说实话 我自己也掉进过这个陷阱 以前总觉得没效果的训练无关紧要 结果一个月疯狂增加里程后 直接伤停三个月 现在明白了 真正的训练效果源于适度刺激和充分恢复 而非无休止的自我折磨
你是否察觉到,好多人跑步仅关注强度,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有氧能力构建?低心率的轻松跑看似“不够炫”,但它才是你能够长久坚持的根基。
还有个更让人痛心的问题 睡眠质量也是个大问题 睡眠不足6小时的运动者 其运动表现会下降超过20% 且伤病风险增加将近一倍
说到营养补充,你是不是只晓得喝点蛋白粉?实际上,合理补充碳水。合理补充维生素D。合理补充铁元素。这些对跑步恢复同样重要。
真正的训练智慧不在于"多狠",而在于"多巧"。
三、心理健康,跑步上瘾
https://img1.baidu.com/it/u=3728793816,212984083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8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不跑步便会浑身不自在,休息日时坐立难安,看到他人发布跑步动态就会焦虑?需留意,这或许是运动成瘾的迹象。
我身边不少跑友皆是如此 一旦某天没跑到计划的公里数 便会格外自责 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渐渐地 跑步不再是爱好 而成了一种证明自我价值的方式 你是否也稍有类似情况
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是社交媒体对跑步的影响 每次刷朋友圈 看到别人PB了 看到别人发完赛照了 看到别人买新装备了 你是不是也会有焦虑感
当然 还有个特别现实的问题 过度训练全面入侵生活 为了跑步 多少人推掉家庭聚会 多少人周末不陪孩子 只为完成长距离训练
所以啊倘若跑步变成了纯粹的数据与任务不再有乐趣这或许是最大的危险它提示你的跑步方式需要调整了
四、如果调整这些错误的方式
回头看看,"慢性自杀式"跑步的危害可真不少。
那怎么办?其实答案很简单:调整心态,科学训练。
首先循序渐进是铁律。每周跑量增加幅度不要超10%。强度提升也要逐步来。其次别忽视监测与反馈。要定期体检。关注疲劳程度。记录睡眠质量。让数据发挥作用。最后要把跑步置于合适位置。它是生活一部分。而非生活全部
还要看谁能跑得健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