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信息技术,西咸新区信息办,陕西省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
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 ©悦西安6 月 20 日,西咸新区发布了《西咸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 - 2025 年)》以及重点任务分工。该规划内容总计 324 页。它对西咸新区未来几年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还对人才引进以及入驻企业的奖励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同时,它也列举出了众多正在建设或者即将落地的大项目。
西咸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它还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在“一圈一轴三带”的空间格局里明确表明,要建设由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共同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
目前大西安正处于发展利好叠加的黄金时期。今后,这个国家级新区将走向何方?此次公布的规划文件以丰富的“干货”为西咸新区的发展指明了目标。
西咸新区产业规划图
产业目标6000亿,五年发展大西安新中心
未来的西咸新区要以建设大西安新中心作为目标,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展开工作。同时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新区发展的总体要求,用两年时间打好基础,用五年时间实现大发展,最终形成“一节点二示范三高地”的格局。
·一节点·
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凭借丝路科创谷、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部科学城等创新载体,主动去吸引全球顶尖的实验室、研究院所、高校以及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从而打造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沣西新城丰富的科教资源
首期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占地近 6000 亩,今年秋季将迎来数万名西安交大师生入驻;西工大翱翔小镇打造了首个以“空、天、地、海”无人系统产业为核心的科创示范小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划建设“西农未来高等农业研究院”,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该校农业相关学科,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
·两示范·
能源金贸区二期CBD效果图
·三高地·
诗经里小镇
八大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在 2020 年达到 505 亿元;到 2025 年则达到 1015 亿元。
六大产业属于千亿级规模:在 2020 年达到了 2200 多亿元;到 2025 年,将会达到 6000 亿元。
2020 年高端人才引进数量为 5 万人,2025 年高端人才引进数量为 10 万人。
2020 年引进优秀创业团队和创新团队的数量为 300 个;到 2025 年,引进的数量突破 800 个。
2020 年要培育出 50 家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到 2025 年则要培育至 150 家。
2020 年区域城市绿化覆盖率突破了 40%。2025 年区域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70%。
2020 年引进 100 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数量为 20 个;2025 年引进 100 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的数量为 50 个。
2020 年引进的世界 500 强企业数量为 20 家,2025 年引进的世界 500 强企业数量为 100 家。
构建“一轴、五新城、一园”产业新格局
“一轴五新城”产业空间分布
依托西咸新区的资源分布以及产业发展现状,对五个新城和园办已有的规划与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进行统筹推进,使其能够有机衔接,这样就会形成“一轴、五新城、一园”的“151”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能源金融贸易区CBD效果图
空港新城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临空+自贸+保税 +跨境+口岸”以及第五航权的优势进行放大,以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作为核心任务,重点对临空制造、临空服务、临空物流等产业进行布局,致力于打造临空之城。
沣东新城依托科教资源以及产业基础所具有的优势,将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核心区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商贸服务等领域,同时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和智能制造产业,致力于打造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和现代商贸之城。
秦汉新城发挥区域文化和生态资源的优势,依托现有的产业,将重点布局文化旅游产业,并且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和先进制造业,以此来打造文化之城、健康之城和智造之城。
https://img2.baidu.com/it/u=1209412734,205853213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85&h=500
沣西新城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等科技创新载体,也依托丝路科创谷等科技创新载体,还依托西工大翱翔小镇等科技创新载体,以及“硬科技”小镇等科技创新载体。它重点布局科技研发产业,重点布局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此来打造科创之城和现代信息之城。
泾河新城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以及现有产业基础的优势,凭借乐华城、茯茶小镇、崇文景区、农业示范园区等产业载体,将重点布局文化旅游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并且积极承接制造业的转移,以组团式发展先进制造业,致力于打造现代田园和先进制造之城。
建设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推动“6+1”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使其不断向前推进。加快四大特色经济进行融合发展,促使它们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实施六大重点工程,把这些工程切实地开展起来。构建以高端、高质、高新为特色的实体经济体系,让实体经济具备这些特点;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促进现代金融的进步;构建人力资源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的水平。让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这四个方面协同起来,形成一个现代产业体系。
其中,“6+1”主导产业包含都市农业。
·先进制造·
宝能新能源基地
统筹产业链的研发环节、制造环节以及应用环节,提升产业协作配套的能力,促使先进制造装备得以研制并且实现产业化应用,让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加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进行深度的融合,推动制造业朝着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的方向持续前进。
重点项目
宝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基地在秦汉新城,这里建设了整车工艺车间以及核心零部件智能化的研发制造项目。
三一西安产业园位于沣西新城。它建设了三一筑工区域总部。还建设了昌吉工厂中试基地。同时建设了建筑机器人区域研发总部基地。并且建设了军民融合双创基地等系列子项目。
中国中药(西安)产业园位于沣西新城。它建设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中心,还建设了中药饮片厂,同时建设了中药配送中心,并且建设了中国中药科学院西安中药资源分中心等。
2020 年底时,先进制造业的营收达到了 700 亿元。2025 年,先进制造业的营收突破了 1300 亿元。
·电子信息·
坤同柔性半导体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硬件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军工与行业电子设备等;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涵盖大数据与云计算、高端软件服务、物联网等;积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前沿产业,有下一代通信网络、虚拟与增强现实、数字创意与区块链等。
重点项目
陕西坤同柔性半导体服务制造基地位于沣西新城。该基地建设了月产 3 万片(规格为×)的第 6 代生产线,还建设了月产 1 千片(规格为 370mm×470mm)的中试线以及世界级技术质量验证中心。
蓝盾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产业园位于沣西新城,它是一个集技术研发、产品生成、企业办公以及产品上下游配套体系研发和专业技术人才居住生活于一体的产业园。
树根互联西北总部位于沣西新城。它打造了“专用通用设备制造”这一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它还打造了“电力电子设备制造”这一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它也打造了“汽车零部件及专用车制造”这一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0 年底时,电子信息产业的营收达到了 700 亿元。2025 年,其营收突破了 1300 亿元。
·临空经济·
西咸新区具有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应加以发挥。要紧紧抓住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机遇,以及“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的叠加优势。结合自贸区的发展需求,以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为目标。着力促使航空企业总部聚集。大力推动临空偏好型制造、临空指向型服务和临空枢纽型物流等外向型产业的发展。打造出国内一流的临空经济产业集群。
重点项目
天羽飞行训练中心位于空港新城。它建设了飞行楼以及飞行楼的配套建筑,还建设了乘务楼以及乘务楼的配套建筑,新建了 1 座 4 星级酒店,同时新建了 1 处配套生活设施。
四川航空西安运营基地在空港新城。该基地建设了生产运行中心,还建设了酒店以及文体中心等配套附属设施。
安博沣西物流中心位于沣西新城,它建设了约 26 万平方米的物流设施,这些设施包含仓储中心、分拨中心、结算中心以及物流信息中心等。
2020 年底时,临空经济产业的营收达到了 300 亿元。2025 年,临空经济产业的营收突破了 1000 亿元。
·科技研发·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大西安的科教、军工资源优势要得到充分发挥。要鼓励高校、院所、实验室以及大中企业的研发部门等科研主体去设立研发服务机构。这些科研主体要对外提供专业的科技研发服务。
以国际技术交易市场作为枢纽,以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当作门户,促使科技服务和产品能够流向全球,着重发展科技研发服务、技术交易服务以及专业技术服务,推动科技研发产业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建成大西安科技研发副中心。
重点项目
中兴深蓝科技产业园位于沣东新城。它的总建筑面积为 35 万平方米。该产业园建设了科研办公楼。还建设了用户体验中心。同时建设了合作交流中心。以及可靠性测试中心。还有试产厂房和库房等。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位于沣西新城,其总建筑面积为 360 万平方米,并且集中建设了科研板块、教育板块、转孵化板块以及综合服务板块这四个板块。
中国兵器工业第〇五一基地研究中心位于沣东新城。该研究中心建设了西安试验方法与测试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也建设了高新武器科研中心。
https://img1.baidu.com/it/u=3584249513,276975796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11&h=400
2020 年底时,科技研发产业的营收突破了 300 亿元。2025 年,其营收达到了 700 亿元。
·文化旅游·
《秦汉·风云》演艺©市侩影像
大西安建设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得以围绕,区域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被依托,全域旅游成为主要方向,“旅游+”成为抓手,通过对要素资源进行整合,推动旅游业在“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全民化”等方面发展,重点发展历史文化旅游、滨水生态旅游和休闲体验旅游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终建成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旅游产业高地。
重点项目
西安恒大童世界位于秦汉新城。它建设了童世界。它还建设了动漫网游文创产业园。并且建设了高端写字楼等。
云汉大道商业街区位于沣东新城。其建设分为商业区域和停车场区域。商业区域主要分为旅游配套区以及休闲商业区等。
西安国际美术城位于空港新城。其总建筑面积为 31 万平方米。该城建设有西安国际美术博物馆主馆。还有专题美术博物馆群区。以及艺术商旅酒店区。以及综合商业中心区。还有画家公寓区。
2020 年底时,文化旅游产业的总收入突破了 300 亿元。到 2025 年,文化旅游产业的总收入达到了 800 亿元。
·总部经济·
沣西新城西部云谷一期
以五大新城核心区作为承载,发挥其区位优势,吸引企业机构法人总部等入驻;以能源金贸区作为承载,发挥其产业优势,吸引相关机构入驻;以陕西自贸区西咸主体功能区作为承载,发挥其政策以及自贸区功能优势,面向国内外企业,吸引企业机构法人总部等入驻,重点发展在岸和离岸总部经济,打造具有西咸特色的总部经济集群。
重点项目
中国国际丝路中心一期位于沣东新城。它的总建筑面积为 70.66 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有酒店、公寓以及办公楼等。
西安空港企业总部商务中心位于空港新城。它的总建筑面积为 51.5 万平方米。该中心建设有商业、写字楼、精装公寓以及酒店等。
西咸商务中心位于能源金贸区,它的总建筑面积为 23.5 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的有办公场所以及生活配套等综合建筑。
2020 年底时,总部经济的规模达到了 200 亿元。到 2025 年,总部经济的规模突破了 1000 亿元。
·都市农业·
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为统领,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目标,依托西咸新区全域进行承载。发挥新区在农村和农业资源方面的丰富优势,加快促使城镇化与农业化同步发展。依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对应相应的产业类别,着重发展生态立体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及现代高效农业。
2020 年底时,都市农业的增加值突破了 50 亿元。到 2025 年,都市农业的增加值达到了 55 亿元。
四大特色经济
中俄丝路创新园
自贸经济:利用自贸平台的功能优势,以四大实体自贸功能区作为承载基础。结合各区域的资源禀赋以及产业特色,促使六大千亿级产业与自贸区建设快速深度融合。推动产业之间的协作以及区域的联动发展。对自贸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进行探索。突出西咸开放型经济的特色。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的高地。
平台经济依托六大千亿级产业,构建起了具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其中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三个经济”创新平台以及能源交易中心平台。凭借平台的辐射带动效应,能够推动产业实现聚集与融合,进而打造出产业集群,创新经济形态,最终达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沣东自贸产业园
数字经济方面:要大力推进光网西安以及无线西安和物联西安的建设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沣东自贸产业园省级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的带动效应。以创建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区当作目标,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借助“数字经济+”这一手段,促使数字经济与六大千亿级产业相互融合,激发新的业态和模式不断涌现,进而达成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头部经济是以行业内具有绝对话语权的头部企业作为核心的。它能够发挥头部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聚集。进而推动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生态圈。这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六大重点工程
制度创新工程: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发挥着多重创新赋能优势,要重点围绕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展开工作。做好制度创新以及产业政策创新,构建西咸新区的产业创新体系,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主体培育工程:要强化企业的产业主体地位。以招商引资、创业创新以及孵化培育作为重要抓手。通过龙头企业进行招大引强的工作,对存量企业给予扶持使其壮大,同时对创新企业进行孵化培育。这样就能进一步壮大企业主体群落,构建起产业主体的生态网络,从而实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平台搭建工程:利用西咸新区以及大西安的科教资源和区位优势,凭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产业载体等,搭建起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产业实现“横向联合”与“纵向整合”的一体化发展。
沣西新城海绵城市试点
产业升级工程的目标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包括开展产业体系重建、空间布局调整以及存量企业转型。通过这些工作推动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使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新的方向发展。
载体建设工程:依据专业化聚集、园区化承载以及集群化推进的思路,规划并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小镇、产业化园区(基地)以及专业综合体,推动产业空间实现集聚,从而构建起分工明确、特色显著且功能完备的产业载体体系。
环境营造工程旨在推动招商引资与服务产业发展,加快西咸新区整体环境的优化升级。此工程重点聚焦于“三个环境”建设,即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生态宜居环境以及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通过这些举措来构建国际一流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 悦西安 保留所有权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