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的拼音怎么写,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联合北京大学出版社召开中国民法典评注编写工作准备会
2019 年 8 月 27 日,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了《中国民法典评注》的编写工作准备会,且该准备会顺利召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的讲师王琦出席了本次会议。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蒋浩先生首先介绍了组织出版《中国民法典评注》的背景。他表明法典评注的编写属于一项大工程。在国内,目前一些被冠以“评注”之名的著作,大多只是停留在条文释义的层面。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期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刑法评注、合同法评注选粹等项目。所以,该出版社具备良好的出版评注的工作基础与经验。国内民法学者们对我国民法的个别条文评注撰写进行了尝试,并且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根据立法计划,明年三月份将会出台中国首部民法典。在这个时候,启动撰写《中国民法典评注》是最为合适的时机。
https://img1.baidu.com/it/u=1085148735,253231760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接下来,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的朱晓喆教授介绍了《中国民法典评注》的撰写规划和撰写方法。他指出,为使撰写工作能高效推进,按照民法典的体例把它分成了十六卷册。每一部分由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来主稿,并且依据学者们各自擅长的研究领域进行划分。法典评注应当服务于法律适用,而司法实践能够反哺法典评注。撰写高水准的法典评注并非易事,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我们当下的任务是在已有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努力做到尽善尽美,既要注重效率,又要保证质量,并且可以期待民法典评注在后续的不断修订过程中能够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与会学者接着就《中国民法典评注》的名称与撰写方法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其一,与会学者们都认同,在民法典获得通过之后,应当汇聚众人的智慧,全力以赴地撰写一套大中型的民法典评注书籍,以此来为民法典的适用提供服务,并推动通说的形成。其二,对于书籍的名称,大家认为定名为《中国民法典评注》是比较合适的。再次,与会学者们对《中国民法典评注》的导言、目录、层级、引注、边码等诸多细节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初步形成了共识。
最后,华东政法大学的姚明斌副教授介绍了其在评注撰写方面的心得。他突出强调了评注在定位上的“四个不是”,分别是:评注不是教科书;评注不是法条释义;评注不是案例汇编;评注不是专题论文。同时,他还强调了评注在写法上的“五个方面”,包括:条文的外部关系与内部结构;学说整理与理论文献;裁判梳理与裁判文书;段码的标示与参引;评注的预设读者与文风选择。
https://img1.baidu.com/it/u=1791136228,233365106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14
讨论结束后,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蒋浩先生主持。与会学者与北京大学出版社进行了签约。本次《中国民法典评注》编写工作准备会圆满结束。
- 有朱晓喆。
供稿人:马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