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确定建邺区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3 年实践成果显著
2015年,民政部指定建邺区为“国家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
由此催生了建邺区一系列项目
“推动社区减负增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生动的动画卷轴。
三年来,建邺区紧紧围绕“实验区”主题,结合“社区治理、社区自治、社区服务、社区党建”四大主要内容进行创新,社区建设走在了前列。居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3年实践·幸福社区“建业样本”
-样品1-
推行“三委一中心”新型社区制度,以“以中心制”服务群众
【案件】
”
过去,所有的章节都是由社区起草的,所有的文件和事项都是由社区来实施的。社区里就算有十几个人也不够。
”
——沙洲街道中城社区党委书记 孙连娟
针对社区负担过重的现实,建邺区在全省率先剥离街道经济职能,全面收回社区行政事务管理职能。
社区层面,取消了25项任务、48类评价。
42个机构,72个账本,
整合20个社区网络平台。
清晰的“服务清单”明确了社区权利和责任的界限。政府部门要向社区下达任务时,必须在“服务清单”中找到项目;如果没有资金,社区有权拒绝。减轻负担的同时,社区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社区,了解居民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
【实践】三年来,建邺区实现了去经济街道、去行政社区、去网格化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改革。
社区机构成为“三委一中心”,形成了党委全面掌控、居委会回归自治、综合治理委员会牵头治理、社区事务服务中心的现代社区运行机制专注于服务。建业“三委一中心”社区改革荣获2016年度南京市社会建设优秀案例奖,去年8月再次荣获典型案例奖。同年9月,被民政部列为全国“民政智库社会调查点”。
-样品2-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专业”服务人民
【案例】在兴隆街道残疾人之家,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早上做手工,中午吃午饭休息,下午进行文娱活动,包括歌舞训练、阅读和写作训练等。
兴隆街道残疾人之家也是一个救助残疾人的社会组织。总统府景区和中山陵“惠爱芳”广受游客喜爱的《红楼梦》明信片,主要由该社会组织25名智障、智障学生包装完成。经常受邀参加《爱情金陵》文艺演出。在市区小有名气的“天使之翼”艺术团的成员也来自这里。
【实践】目前,建邺区有社会组织736个,社区社会组织数量达到每万人16个。
在登记方面,建邺区简化了登记手续,放宽了登记条件,缩短了登记时限。在政策支持方面,出台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文件,从场地使用、资金支持、设施设备等方面对社会组织给予支持。平台建设方面,将在全区引入枢纽型社会组织,承担中心的日常运作,提高年检效率。扎实推进社会组织评估,将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纳入评估范围。 2016年,社会组织考核率达到66.8%,位居全市第一。
同时,建邺区对所有社区和网格员实行绩效考核,加收绩效工资。街道委托第三方评估,根据评估分数评定社工等级,体现“多劳多得”。
https://chinaminzheng.ccnu.edu.cn/__local/2/72/B3/654E87B316727B64CA29761CE96_E0B80CD8_147ED.png
-样品3-
引导居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零距离”服务群众
【案例】近日,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康福村、利民村10个楼道单元的数百户居民陆续收到了社区发放的10斤大米作为奖励。因为他们单位在2017年第四季度荣获“走廊之星”。
选择“走廊之星”有何意义?原来,这个小区有五个小区,都是80年代的老小区。道路杂物堆积,墙壁地板脏乱,环境卫生有待改善。为此,社区动用“为民服务资金”,在全市率先尝试“走廊环卫自助管理”。
以各社区单元为单位,居民共同参与楼道卫生管理。每次清洁结束后,你在专门的公示牌上签名,社区每月评估并评选出“走廊之星”。
”
打扫家里的走廊并获得奖品真是太棒了!
”
——73岁的邓秀珍高兴地说
【实践】文体社区引导居民自己办事做了有益尝试。这样的努力正在建业各个社区不断开展。
建邺区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审议、民主听证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并以“居务公开、民主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总结推广社区工作法、社区精神、社区协商、社区公约、“胡同总理”承诺等一批创新实践。
-样品4-
推进网格化治理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全覆盖”服务
【案例】建邺区象山路社区的一群租客曾一度让其他居民头疼不已。很多人每天都很晚甚至半夜才回来。他们不仅制造噪音,还从楼上扔垃圾。屋子里也一片狼藉。社区工作 记者寻找有业主和群租的单位,但收效甚微。
接手这项任务后,“家庭妇女安全志愿服务队”带着抹布、扫帚等进屋打扫卫生,小区群租、扰民的问题得到解决。随后,社区和社会组织利用电网,一一消除辖区内的安全隐患。
【实践】当前,建邺区正在全面推行网格化治理服务,按照“一网五统一”总体布局,全面构建全时空布局、全要素集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全方位保障、全流程覆盖“一张网”。
在“实验区”创建中,建邺区开发创建了社区门户、“建邺社区”微信公众号、“我的掌上网格”、“我的志愿者银行”、“我的社区”等系统,打造社区居民喜爱的味道。 、社区营地。将社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统一纳入城市智慧社区综合应用数据库。
-样品5-
试点国际社区为民众提供“便民”服务
【案例】非遗体验、茶艺、中国传统文化、美食、戏剧表演、篆刻……在青奥社区麦球外事服务中心,类似的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参与。
自国际社区试点以来,这里的当地居民与外国人交往频繁,开展了夜游报恩寺、过年等活动;通过学习书法、学习南京白剧、学习茶艺等活动,外国人增进了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兴趣和感悟。
【办法】河西青奥国际人才中心设立全省首家具有社区准入和签证权限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海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为居住在建邺的海外人员提供服务区提供便捷服务。
试点期间,青奥社区(筹)还在社区公共活动场所实施了“双语”标识引导;让多种语言和文化在社区橱窗促销中共存;培养了高素质专业人才,拥有多名能用外语进行交流的社会工作者。以青奥博物馆为载体,有效利用社区配套建筑等公共空间,建设升级青奥社区文化交流中心,使之成为多元文化共存、融合、发展的文化交流平台。
追梦三年·社区治理创新在路上
https://www.gov.cn/xinwen/2016-06/24/5084976/images/2b4691112d994aa088cc0f39a618b0cd.jpg
建业始终将“减负增效”主题贯穿于加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时代内涵和特色,总结形成了“新时代党建引领现代社区治理”创新“1+5”,彰显时代特色。
“1”——党委主导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
积极推进“三委一中心”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区党委是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居委会注重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综合治理委员会重点关注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在区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接受居委会和居民的评价和监督。
“5”——现代社区治理的五种创新模式
“12345”社区党建模式
树立“搞好基层党建是党委最大政绩”的理念,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构建健全基层党组织“8+X”制度体系即八项基本工作制度,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X”项其他工作制度。构建“三会一站”工作机制和“五微”党建机制。
“一体化自治”幸福家园模式
善荣社区打造社区养老综合体,构建“15分钟社区养老生态网络”,提供“为贫、为特、为小、为老”细致务实的服务。
美容社区突出“社区治理,美丽建业”理念,着力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网络”。
乐农社区重点开展各类社区公益活动和社区文体活动,营造“用心服务、乐在其中”的乐农自治文化。
和融社区建立社区治理“一张网”,完善“一门”服务模式,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
二荣社区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建立“我+社区哨兵”、“我+志愿银行”、“我+幸福社区”新时代社区治理信息化智慧平台。
德荣社区以“以德治区”为核心,打造“伟德建业社区”品牌,实现社区美丽、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大力引进优质养老品牌机构,全面对接建邺区养老服务产业指导中心、区虚拟敬老院等专业机构,强化爱老为美、尊老为美、尊老为德、尊老爱老的理念。以善心、助老为乐,打造强大的“15分钟社区”“养老生态网”,着力打造“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一网”服务治理模式
构建建业基层社会治理网络,深化网格、深耕社区、深耕基层,让社会管理的有效末端触手可及、触手可及。 “一网”分为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 “一网”实行岗位公告、定期工作会议、检查走访、情况报告等制度。
“足丈”舆情访谈模式
按照“三知、四能、五要、六员”的总体要求,始终把“足尺”舆情走访作为常态工作路径,让走访推动社区治理,共建共建,共同发展。执政共享新时代叶氏“幸福”。现代社区。
建业还总结了市级社区协商民主示范点成果等典型做法,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社区精神、社区工作法、社区协商法和社区创新案例征集,形成了一批有效、建业特色。社区居民自治和社区协商新实践。
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建邺区还充分利用外部专家,联手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率先创造性地建立了“现代全省社区研究院”,建立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培训基地,推动成立江苏省社区发展促进会建业工作委员会。
通过多年的实践,
建邺区社区治理成效显着。
社区文化更有品味,
社区品质更加迷人,
公共安全与幸福指数调查
连年名列南京前茅,
实现省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全覆盖,
进入现代社区治理新时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