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昨天 23:12

网络热词对孩子的影响:语言组织能力逐渐退化

    定义播报

    编辑

    网络热词,顾名思义,指的是主要在网络中流传的词汇。这些词汇被赋予了特定时代和语言环境的意义,并且使用频率较高。

    影响播报

    编辑

    对孩子的影响

    有媒体对 2000 多名常用网络语言的受访者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觉得自己基本上不会说诗句,并且也不会运用复杂的修辞手法。

    试想一下,当要表达对某人的敬佩之情时,古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而习惯使用网络用语的学生可能会写出:“孟夫子 yyds”。到底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更差,一眼就能看出来。

    很明显,在各种网络用语、网红文案以及表情包的冲击之下,孩子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组织能力逐渐出现了退化的情况。 孩子在各种网络用语等的冲击下,其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逐渐在退化。 各种网络用语等的冲击使得孩子在语言文字上的组织能力逐渐退化。

    很多时候,孩子若想表达一件事,却不知怎样组织语言,便会直接抛出一张表情包,这样做看似便捷又省事。但倘若这种行为变成习惯,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就会逐渐变差,语言会愈发贫乏,有时甚至连个成语或诗句都难以说出,着实让人担忧。尤其在孩子写作文时,他们脑袋里或许有很多想法,可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动笔。——青春深圳

    https://img1.baidu.com/it/u=2586262828,1413715271&fm=253&fmt=JPEG&app=138&f=PNG?w=500&h=667

    未成年网民数量在不断增加,他们不可避免地被卷入网络热梗的风潮中。未成年人口中经常说出一些网络热梗,调侃玩乐的热梗时常被学生写进作业里。

    评价播报

    编辑

    新华社

    一些热门网络用语体现出人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改革开放 40 年取得丰硕成果,惠及众多家庭,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跳广场舞、跑马拉松、去健身房等这类“燃烧我的卡路里”的健康生活方式变得流行。人们借助“确认过眼神”“土味情话”“皮一下”等风趣的语言,愉悦了自己,也感染了他人。

    一些热门网络用语能传递正能量,能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广大网民把那些不关注客观事实,以抬杠为目的,为反对而反对的人称作“杠精”,以此来表示不满。对于认可的做法和事情,大家也会毫不吝啬地用“skr”来点赞称道。“C 位”始终留给最受瞩目的那个人,并且身处“C 位”也就意味着要肩负更多的责任。

    一些网络热词饱含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拜锦鲤”表达了对诗和远方的憧憬与向往;“佛系”心态这类热词,折射出部分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些许无奈以及自我调整的尝试。

    青春深圳

    互联网对孩子的影响较为显著。例如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栓 Q”,原本是较为小众的、不属于常规语言范畴的表达,然而在短时间内就几乎遍布了所有的网络平台,并且在使用层面获得了认可,具备了“合法性”。可以说,网络用语带来了一种“平等”的氛围,不论身份地位如何,人们都进入了相同的文化场景之中。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的话,网络语言是容易消逝的。我们能够记住唐诗,可是或许已经记不起五年前的那些网络用语了。因此,网络语言存在着一个难以避免的尴尬状况,那就是很多用语的文化内涵比较浅薄,它们被经典化的可能性很低。

    光明日报

    https://img1.baidu.com/it/u=3495640851,306386425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993

    在互联网时代,每年都会有新冒出来的几个网络热词,同时每年也会有几个小学生把它们用在试卷里。例如,有的学生用“舔”组词得到“舔狗”,用“奥”组词得到“奥利给”。还有小学生把“栓 Q”写进作文,要是放在几年前,这个故事或许会有其他的版本,比如学生将“蓝瘦香菇”写在答案中。实际上,这类事件并不是让人感到陌生的,传统语文教育与网络文化在试卷中发生了碰撞。

    有人觉得后头大,有人表现出紧张。他们担心意蕴不深厚的网络词汇会消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其实没必要太过紧张,网络用语并非像洪水猛兽那般可怕。随着时间的变化,时尚的网络语言很快就会过时,去年很热门的词汇今年可能就会变得无趣。

    在语言极速变化的网络环境里,每一个网络热词的诞生,就如同一个剖面。它成为见证当时互联网语言变迁的符号化缩影。在网络空间中,因为身体处于不在场的状态,人们就需要更夸张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态度。于是,网络用语似乎以一种灵活的、凝练的且戏谑的姿态,来总结人们对某种情绪的共识。试卷上出现的“栓 Q”,它是以一种类似方言发音的 thank you 形式呈现的,这代表着一种无奈。在这样的情境里,人们依靠着使用网络词汇这种既简单又幽默的表达方式。

    在语言运用方面,语文教育与网络各自承担着责任。网络用语、短视频文案、表情包对学生产生了影响,使得学生在网络社交中掌握了简单易懂且更具个性的口语表达。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告诉学生,语言不只有一种表达形式,还可以有含蓄凝练、经典化的词句。

    建议播报

    编辑

    学生用网络用语写作时,老师和家长不应过于严厉地苛责他们。然而,需要提醒孩子留意网络流行用语与标准汉语之间的界限。并且,可以通过让孩子背诵积累以及进行写作训练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对于网络热梗的滥用这一情况,要找出对策的话,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三方一起共同努力来应对。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是很重要的。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示范,做到勤阅读,并且主动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待互联网新兴事物,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质疑能力。软件开发公司需要不断优化未成年防沉迷系统,从技术层面减少未成年使用手机的时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热词对孩子的影响:语言组织能力逐渐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