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体系建设与创新要求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与平台建设,在战略层面需实施网络“思政平台”加“平台思政”;在战术层面要实施“生活加思政”“学习加思政”“社交加思政”。现阶段要从构建内容供给、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转变为创新内容、延展平台、赋能教师、培育技术和完善制度的“五位一体”体系建设。[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政;平台思政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指出:“教育属于国之重大计议、党之重大计议。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何种人、以何种方式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此内容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明确了需求。需借助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促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得以显著提升,以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内容生产与传播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优化网络意识形态的供给,让其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是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突破点。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巩固价值认同、提升供给质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体系包含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供给内容、供给平台(供给方式)、供给技术、供给制度等要素。过去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与平台建设方面,注重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平台等要素的变化及影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中,应当更加注重供给制度和供给技术的建设。在新发展阶段,要深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与平台建设的创新。这需要关注供给客体、供给方式、供给技术和供给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变革。通过引入新要素以及调整旧要素,能够形成更细致、更多元的内容供给策略,进而探索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
供给主体要实现全员参与,把社会力量调动起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主体,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的有生力量。对于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进一步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主体,让各组成部分能有效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施和推进这项宏大工程的前提。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对“全员参与”提出明确要求,并将其纳入教职员工立德树人的考评体系。要采取计入工作量等措施,将其纳入考评体系,制定奖惩条例,以此来引导教职员工主动投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要依据实际工作的需求,明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的比例。同时,要注重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以及朋辈教育的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对自身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并且要积极带动和影响更多的大学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方面,应特别注重发挥外部供给主体的作用。要重视对社会化网络平台从业人员的监控与管理。有关部门需督促社会化网络平台进一步制定并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按照平台的性质,让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化网络平台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能,主动承担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并且,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其积极参与进来,尤其要注重发挥学生家长以及校友的积极作用。积极挑选能够承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社会导师,尽力让大学生处于更广泛的生活化、学习化、社交化的场景之中,给他们提供更丰富多样且潜移默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的客体是大学生。在教育对象方面,需要实现全员覆盖,要关注各类大学生群体。当代大学生个性较为张扬,表达较为直白,国际化程度较高,生活和学习方式更具网络化特点,他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供给客体具有这些新特点,这带来了需求侧的新变化,接着这种新变化传导到了供给侧,从而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供给平台提出了新要求。
大学生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需要予以关注的群体有以下这些:其一为出国留学生,尤其是国内高校在读的进行短期交流的学生以及双培生;其二是在华的外国留学生;其三是浏览境外网站的学生。正因如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方面必须做出改变。努力覆盖出国留学生或对其产生影响,打造为在华外国留学生服务的平台。在高校网络平台、主流媒体网络平台以及社会化网络平台的传播过程中,要留意跨文化因素的作用。为大学生搭建起能够合法获取国外最新科技、学术动态和多种资讯的网络平台,降低境外网站对他们的负面作用。
其次,大学生容易接受生活化教育。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供给方式方面,要与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相贴近,努力在生活化、学习化、社交化的场景里,运用更加生活化、网络化的话语体系,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为大学生提供的多种服务之中。
https://img1.baidu.com/it/u=2086529116,337721762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9
大学生需要理论引导。当代大学生具备善于思考的特点,他们个性强且有主见,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注重讲好故事,另一方面也要讲好理论,通过深入浅出的道理去说服大学生,以此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并巩固价值认同。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是供给内容,它也是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实现机制创新能提升供给质量。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内容方面,话语风格和表达形式正在正向变化。构建持续、稳定的优质内容输出机制至关重要,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改革的重点。
要树立媒体融合的思维,用开放共享以及互联互通的思维去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生产与分发。其一,要将报网端等各种不同的介质进行融合,把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加以融合,持续增强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以及影响力。其二,要发动全校的力量,把校内校外的资源进行融合,构建起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宏大格局。利用持续且稳定的优质内容供给机制,推出更多能够入脑入心的网络内容,这些内容能够赢得大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引领时代传播、强化队伍培养
供给平台的作用在于实现“平台思政”并强化“思政平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不能仅仅依赖网络思政平台,必须彻底打破高校界限以及教育行业界限。在精心打造网络“思政平台”的同时,要注重发挥高校其他自有自建网络平台的功能,借助主流媒体平台和社会化网络平台的力量,从而真正达成网络“平台思政”。网络“思政平台”是重要的旗帜,也是关键的主阵地;网络“平台思政”是基础的部分,更是广阔的大课堂。这两者都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共同发力并且协同配合,才能够从根本上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好,从而取得预期的教育成效。
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需着眼于高校各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情况。通过资源共享以及技术创新等方式,打通各网络平台之间存在的壁垒和孤岛。在解决自身平台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后,要向社会化网络平台进行延伸和拓展。尤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化网络平台的规范管理,对其进行监督并引导其履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着力推进网络“平台思政”建设,从而形成多平台聚合式且协同型的供给体系。
供给技术方面:要实现技术的同步发展,引领时代的传播。将网络传播的新媒体新技术及时引入并不断进行创新,这样就能打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之间相互隔阂且难以融通的瓶颈,还能有力地支撑优质内容持续且稳定地输出,进而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时效性、针对性、精准性以及实效性等方面的表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以及平台建设的技术创新,某一高校独自行动、单独作战是难以获得明显成效的。另一方面,要借助互联网领军企业的力量,把前沿技术转化为自身可用的资源。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赋予能量。
供给制度需要实现优化创新,同时要强化队伍培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依靠供给制度,它能协调内容供给体系内的各个要素,激发供给主体和供给平台的积极性,还能调整供给侧结构。制度优化与创新所产生的改革效应是成倍增加的。政策和制度所带来的红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制胜法宝之一。
当前,要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的制度改革与创新。其一,需强化对社会化网络平台的引领、规范以及指导,促使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进一步发挥,打造出网络“平台思政”,以达成供给平台与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相匹配的目的;其二,要进一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制度进行完善。明确向全体教职员工提出“全员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并且出台了细则来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在各级各类人才计划以及培训体系当中,需要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单独专门列出来。重点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媒介素养和理论素养,以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实现全员化、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监管、成果认证、评价和激励制度。依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定期对各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进行督查或抽查。对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进行加强认证,然后把认证成果运用到科研成果统计等方面,以认证评价和激励制度作为导向,从而能够有效调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对策
https://img0.baidu.com/it/u=1297773306,124203308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99&h=500
在新时代,当前的紧要之事是构建这样一个供给体系:它要与当下的形势相契合,要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相匹配,还要与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相符合。
实施“思政平台”与“平台思政”的战略,构建起对网络平台进行分类指导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网络“思政平台”的吸引力、传播力以及影响力。并且高校的网络平台都肩负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要将网络“平台思政”切实地落实到位。还要积极地鼓励高校通过共同建设、共同分享等方式,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内容和优质成果渗透到社会化网络平台中。强化主流媒体平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出专门面向大学生的内容板块与服务项目。深入研究大学生的特点以及接受信息的习惯,使其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融合,凭借优质服务吸引大学生关注并使用主流媒体平台。
加强对社会化网络平台在履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的监管,以推动实现网络“平台思政”。引导社会化网络平台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强化起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到社会化网络平台从业人员的培训当中,并且定期举办社会化网络平台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建立高校与社会化网络平台的联动机制,社会化网络平台被鼓励将高校创作的优质内容,依据群体特征来锁定 IP 段并投放人群,从而进行精准化且个性化的传播。
实施“生活+思政”的战术,积极引入新媒体新技术,将单向传播转为社交传播,注重学生的反馈和互动;实施“学习+思政”的战术,积极引入新媒体新技术,从资讯传播转向生活化场景传播,整合与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等相关的网络资源,利用学习场景渗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营造润物无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实施“社交+思政”的战术,积极引入新媒体新技术,注重学生的反馈和互动,从资讯传播转向生活化场景传播,整合与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等相关的网络资源,利用社交场景渗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营造润物无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要尽快改变技术严重落后的被动状况。在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不断涌现的大环境下,需高度留意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将先进技术的媒介应用当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先考量的方向。通过多种形式,如设立重点实验室、委托攻关等,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需关键技术的研发。形成并推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技术“超市”,以模块化、功能化且可选用的小程序方式进行嵌入。这样能让高校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选用到自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从而彻底改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新技术方面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通过金融创新以及产权创新等途径,吸引并鼓励互联网领军企业承担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研发工作,倡导它们在推广新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向高校提供较为成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解决方案以及服务端口。要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出国留学生和在华外国留学生等群体。对出国留学生和在华外国留学生这两个群体要予以重视。强化针对特殊群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以及平台建设。积极创办一个能为海外留学生提供服务和引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把在华外国留学生归入日常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对象范畴,积极构建适合在华外国留学生信息接受习惯和信息接受心理的专门化、跨文化的网络平台。同时,主动去查找并弥补不足,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覆盖。
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利用政策给予支撑以及制度进行激励,从而构建起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培训以及岗位训练作出清晰的规定。应鼓励专业课教师踊跃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计入工作量。要积极地扶持 IP 教师。注重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以及朋辈教育的作用。引导网红主播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引导师生主动生成具有个性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举办多场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意创新为主题的活动,促使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与话语表达方面进行创新,吸引社会化网络平台以及新媒体从业人员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工作中。提高师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师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动员师生自觉生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师生自觉生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且这些内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
本文是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以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战略课题“5G 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是铁铮和杨涛,铁铮是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创会理事长,他们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和江南大学。
原载2023年第15/16期《中国高等教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