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4-2 22:47:08

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面临挑战,高校应创新理念、方法等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创新论文

    现如今网络在不断发展,这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兴起了,所以现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其观念和模式需要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去寻求新的创新,以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高校能够在教育理念方面寻求新突破,能够在教育内容方面寻求新突破,能够在教育方法方面寻求新突破。通过网络来优化思想内容,通过运用新媒体的手段来引导网络舆论,以此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网络环境 思想教育 理论创新 方法创新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我国在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网络得以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教育创新也将成为必然。因此思想教育工作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也势在必行。

    一、网络环境新形势下思想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https://img2.baidu.com/it/u=715339737,89345654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457&h=304

    第一,分析网络文化与新阶段思想教育的关系。首先,二者关联性很强。网络文化能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新形势的载体与手段,还给其理念、方法等带来新挑战。网络文化是全新文化形态,是当代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它创设出了新的思想教育环境,新的思想交流方式得以形成,人们的行为习惯和表达方式发生了改变,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由此产生。如今,网络话语已成为表达人们情感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它是维系人们身份和社群关系的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讲,为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其次,网络的发展提升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交流情感的方式,还改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方式,进而提高了人们的认知效率。之所以说网络的发展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主要是因为网络信息传播能够跨越空间限制,并且能够超越时间限制。另外,网络发展使得受教者和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发生了改变。二者在网络环境中处于平等地位。教育者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网络的各种形式有机融合在一起,但不会强迫受教者接受其思想观点。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具有可选择性,以及网络环境下受教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这使得思想教育工作更具人情味。

    第二,网络环境带来的新挑战。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和隐匿性等特点,这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比如存在信息垃圾、内容低俗等不良信息,还有恶意攻击、网络诈骗等非法行为。以上问题有很多。网络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剧烈冲突,主要表现在:西方资本主义思想通过网络冲击社会主义意识,若教育者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易形成错误思想观念;其次,网络环境下不良信息输入会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给其法律意识造成消极影响,使其产生误区并陷入迷惘。长此以往,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和心理健康。

    二、网络环境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

    第一,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先导,主要需注意以下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宣传型向服务型转变,以让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思想教育工作要从“他育”型转变为“自育”型。网络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自我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差异。

    第二,关于内容创新。内容创新需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科学地把现实思想教育内容转变为网络思想教育内容。其二,有效的科学转化是在网络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接受特点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科学转化”,它能更透彻地阐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次,网络环境不断注入新内容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文化发展过程中,要降低网络的不可控性,提高网络监督的技术。所以,要依据网络的发展来设计并创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是网络素质意识,另一个是网络道德教育。通过这样做,能够努力使大学生的自我追求得到完善,进而形成大学生的道德自律。

    三、网络环境下教育的方法创新

    https://img2.baidu.com/it/u=252580809,376386640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6

    第一,机械创新。机械创新对于网络环境下教方法创新至关重要。需根据发展教育的形势需求着重构建以下机制:其一,构建网络思想教育互动机制,使大学生能够就其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交流沟通,并合理运用网络;其二,教育者要搭建思想教育的引导机制,举办文明建网、文明上网等活动,以积极引导网上舆论等;其三,建立思想教育工作的约束机制,借助各种网络规章制度的施行以及网上行为监控体系的完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增强其责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律能力,营造出一种有效的约束氛围。

    第二,在手段与形式方面的创新。与传统教育方式相较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一种双向传播的过程。其一,大学生能够直接且迅速地从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其二,大学生还可以针对某一热点话题发表自身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此同时,教育者可以借助 QQ、微信以及微博等相关软件,对受教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应用软件具有这样的优势:能够把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召集到一起,使有着相同关注点和兴趣点的学生借助网络进行交流。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还可以借助这些应用去进一步知晓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下,借助网上应用的运用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很多高校进行思想教育的新方式。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发出了新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能够树立起社会责任感。同时,这也会促使传统模式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蒋钦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进行创新。此观点发表于《长江丛刊》2016 年第 14 卷第 09 期,该期页码为 128 页。

    王盛在其研究中指出,在网络环境之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进行创新。该研究成果发表于《亚太教育》2016 年第 10 卷第 10 期,页码为 23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面临挑战,高校应创新理念、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