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早已商用,其商业化速度超乎业外人士预测
AI 绘画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在观摩 AI 绘画那令人瞠目结舌的成果之时,我更多的是在看观众姥爷们如何吐槽,而并未关心它在商业上能达到何种程度。最近查阅了一些新闻,得知 AI 绘画早就开始商用了。不仅如此,第一批开发 AI 绘画的商业公司似乎已有失败的案例。既然有失败,那就应该也有成功。我并非绘画行业的专家,只是一个普通的“绘画消费者”。简单来讲,我只是欣赏绘画图片,消费图片,并不懂得创造绘画。我比较偏爱日系动漫,所以鉴赏的“绘画”大多是一些二次元气息浓厚的动漫图片。然而,AI 绘画的商业化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我这个外行人的预测和认知。本身看一些 AI 生成的绘画只是为了图个乐,不会认真去欣赏,直到……
我在自己常翻阅的动漫同人网站上发现了一套 loli 风同人图,很合我口味,正准备下单浏览时,突然看到“此作品为 AI 生成的”几个大字。点进去看预览图,画风很一致,按合集看质量也高,人物表情自然生动,没看出异样。我这才恍然大悟,“啊!”原来AI绘画已经到了商用的地步了啊……”
https://img2.baidu.com/it/u=117423929,120704414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11
同人作品主要用于交流,本质上并非营业性质。然而,同人站需要运营费用的支持,同人团队也需要资金。所以,这些作品是以“有料交流”的形式进行贩售,本质上是要收钱的。而 1000 张这样的图,在 D 站上卖到 500 多人民币,平均每张 2 块钱,其质量确实不错,但价格也不低。
问了圈子里的几个大佬后才得知,原来 P 站早就有大量 AI 生成的动漫同人图。P 站和 DD 站都属于同人圈的阵地,并非正式的商业网站。不过 P 站和 D 站的运营模式,其收益部分都离不开收费会员这种形式。所以如果是真爱,就需要花钱。可以说 AI 动漫图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可以预见,AI 绘画的正式商业运用应该已经开始了,并且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那么问题出现了,AI 所画的动漫图,是否属于创意呢?又是否会有人为此买单呢?就像笔者之前提到的那个系列的 lori 实用图集,他们社团的 AI 绘画作品总共卖出的数量不到 500 份。至少从 D 站这种小众的角度来看,这个数量是非常少的。但这很难说是大家不接受的原因,因为他们售卖的价格实在是过高了,一张图 2 块钱的价格不是每个阿宅都能够承受得起的。那么,价格便宜的AI动漫同人图呢?
https://img2.baidu.com/it/u=3670238991,306657888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17&h=500
笔者找到了另一套高人气的 AI 同人漫画,准备用来制作。这个程序能以文本直接生成图像……这部剧情简单的漫画已售出 12900 多份,每份价格 5 元人民币,虽然利润低,但能给站点带来一定流量和收益……且创作成本比传统漫画低很多。笔者查看了购买评论,观众认可这样的作品。它的购入成本很低,创作者能够近乎在零基础的状态下创作二次元同人作品。虽然可能会担心与其他作者创作的形象有“撞车”的风险,但由于是 AI 生成的,所以不用承担这些风险。而看官也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同人漫画,这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情。
拼合起来的创意,是否算创意呢?这难以进行界定。然而,随着 AI 绘画的盛行,未来或许会有来自法律的约束和界定。但作为看客的我们,似乎也没必要考虑如此严苛的问题……即便原本的创作,也容易出现雷同的情况,比如出名的“武内脸”、“京阿尼脸”等,这些不都是雷同创意的有力证据吗?目前我不太在意 AI 绘画出现创意雷同的情况。我认识一些大佬对 AI 动漫同人图不屑一顾。既然已经可以商业化,那就说明已经是成熟的情况了。
AI伊莉雅全套图未来可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