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3 天前

[剪辑测试]视频剪辑4K性能相关:测试方法使用介绍

    发了一篇文章,内容是剪辑 4K 需要什么样的性能。我进行了一些视频剪辑性能测试,接下来看看测试的结果吧。哔哩哔哩。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对我测评的认可和评价。实际上,我只是做了一些视频测试罢了,这些测试全部都是在 2023 年进行的。如今把它们发出来,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就已经足够了。如果评价过高,可能会让我变得飘飘然,所以我现在起了个看似很厉害的标题(bushi)。

    我的测试结论包含视频剪辑测试的操作。有人询问具体的视频剪辑文件以及测试流程该如何操作,因此我简单撰写了一篇测试方法的使用介绍。(顺带提及一些关于视频剪辑的无关紧要的内容,由于水平有限,只能算是闲聊这些废话了。)

    非影视视频行业的从业者,我也不会进行视频剪辑。去年年底完成这些视频剪辑测试后,我就没有再接触过剪辑软件了。因此,目前所说的内容可能因为时间太久而有些记不清,并且肯定会有说错的地方。我不想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卖弄本领,也担心会对大家造成误导,所以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指出来。我想知道具体的视频制作流程,这样能知晓剪辑所需。我想学着剪辑视频,却不知该拍什么来剪辑,也不认识会剪辑视频的人。如果能学习视频剪辑就好了,要不你教我吧,(是免费学习的那种)。

    视频剪辑进行测试,以新版的视频剪辑测试素材作为例子,旧的操作方法与之相同。需要从网盘下载测试素材和文件。

    下载这个文件夹,接着建议将其放置在本地 D 盘,如此一来,工程文件链接的素材文件位置便无需进行调整和改变。

    打开素材文件夹后,默认下载的同一类素材只有一个带有_1后缀的文件。还需要将带有_1后缀的文件复制出两个文件,分别为带有_2后缀和带有_3后缀的文件。因为同一份素材需要 3 份文件,否则直接打开工程文件时会提示素材 2 和素材 3 丢失。

    总之,将素材弄成 3 份即可。

    复制出素材2和3,形成3分测试素材文件。

    复制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测试啦。以达芬奇为例(Pr 也是同样的操作),先进入达芬奇工程文件文件夹,然后根据要做的测试,双击相应的项目文件运行。

    比如我打开了一个的素材,在剪辑界面如下:

    先进行预览测试,接着从左到右依次进行预览,然后把实际的测试预览中流畅或卡顿的情况记录到测试表格中。

    标注3:预览流畅,无卡顿

    标注2:预览存在卡顿,勉强可以看

    标注1:预览很卡,没法看

    标注0:靠!根本就不动

    https://img0.baidu.com/it/u=2405596376,223604708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9&h=500

    测试结果以你的主观感受来判定,你感觉卡那就是卡,不卡就是不卡。通过以上方法测试出来的预览情况,就是你的电脑的测试结果,例如我的 13500+A770 的配置在该素材下的测试结果如下:

    在预览测试期间,你能够打开系统任务管理器。接着,你可以观察在预览过程中 CPU 的使用率、内存的使用率、硬盘的使用率以及显卡的使用率等。并且,建议将任务管理器设置为置顶状态。

    显卡的 CUDA 的性能指标使用率可能需要点开才能看见。

    下面讲一下导出测试方法

    选取一轨和二轨的加了调色和效果的片段进行导出,这些片段的长度为 1 分钟,总共导出 2 分钟的视频。根据素材设置不同的导出编码和码率,新版测试导出的分辨率、帧率、编码格式与素材一致,码率被设置为 50Mbp/s,最后对导出时间进行统计。

    使用附带的秒表计时工具来计时,计时软件具备系统热键快捷键功能,按下“Alt+S”键就能开始或暂停。达芬奇点击开始导出按钮后,马上按下“Alt+S”键开始计时,结束时可以通过鼠标点击来暂停,也可以使用快捷键暂停,最终的结果就是导出时间,并且以秒为单位进行记录,这样便于进行对比。我的配置是 13500 加上 A770,在该素材下的测试结果为 264 秒。将此结果记录到表格中,如此便完成了导出时间的测试。(文件大小其实无需记录,其意义不大,查看文件大小就相当于检查了导出设置是否存在问题,若设置有问题,文件大小会有所差别)

    以上是我的视频剪辑的测试方法。如果还不会的话,就去看我实录实测视频中是如何进行测试的吧。

    其实不一定非要把素材都下载完,只需下载你想要测试的素材就可以了。还有一个能够节省时间且知道自己电脑剪辑能力的方法,那就是从高帧率向低帧率开始进行测试,例如能够流畅预览 60fps 素材的,肯定能够流畅预览 30fps 素材;能够进行剪辑的,肯定能够剪辑素材。

    素材剪辑性能需求有高有低,我认为可以通过测试以下三个素材,大致了解剪辑性能。通常情况下,能够剪辑规格高的素材,就一定能够剪辑规格低的素材。

    最后聊聊之前文章里总结的部分,补充点废话,简单看看就好。

    解码:显卡编码器硬编码(硬解)>CPU软解码(软解)

    效果:显卡3D/CUDA//运算>=

    编码:显卡编码器硬编码(硬编)>CPU软编码(软编)

    https://img0.baidu.com/it/u=4130626964,235361702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三项性能需求,若其中任何一个是瓶颈,都会对剪辑工作产生直接影响,这些是根本的性能需求。之前我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视频编解码性能好就可以了,然而实际上显卡本身的性能也很关键,除非你不进行效果渲染。

    解码能力是剪辑的一个基础方面,显卡性能决定了剪辑的上限,编码性能对导出速度有着影响。

    解码能力是剪辑基础:

    显卡无法对素材格式进行解码,只能依靠 CPU 来进行软解。CPU 软件的能力较为低下,所以如果没有硬解基础,就难以进行剪辑。当遇到无法由显卡硬解的素材时,是无法直接进行剪辑的,只能通过代理或者预渲染的方式来处理。

    素材的显卡无法进行解码,如果搭配(不带核显)的 CPU,仅能进行一轨软解预览。若有两轨以上的视频素材,将会满载 100%,剪辑会非常吃力,可以说其不具备剪辑素材的能力(即便 4090 性能再强,解不了码,也无法发挥其作用)。12500(带核显)的 CPU 其核显能够解码素材,即使叠加了 3 轨素材,也依然可以流畅预览,因此可以说带核显具备剪辑素材的基础能力。

    为不给剪辑工作带来麻烦,请勿录制无法解码的素材,例如某些素材。对于前期拍摄中能够避免的所有问题,都不要留到后期去解决。

    为不给剪辑工作添麻烦,请勿录制无法解码的素材,譬如此类素材。

    显卡性能是剪辑的上限:

    视频剪辑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剪切、腾挪和粘贴。它还包含调色、渲染、特效效果以及动画等内容。这些画面的渲染需要依靠显卡的性能来完成。像前面所举例的带有核显的设备,能够进行剪辑素材,具备了剪辑的基础。然而,其显卡性能并不高,所以无法制作过多的特效效果。当需要渲染的特效较多时,显卡的性能就会达到满载状态,导致预览卡顿,导出也会非常缓慢。性能若不高,那么剪辑所能达到的效果上限也不会高。它仅仅能够进行简单的预览“剪”的操作,却无法做到带有太多效果的“辑”。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可以提高显卡的性能呀,例如将其提高到 A770 显卡。

    A770 显卡的性能不如 4090。在进行极致的、重度的视频特效渲染效果的剪辑工作时,4090 的效率和能力上限比 A770 强很多(在 4090 能解码素材的情况下)。A770 虽然性能上限不算高,但也能满足 98%的人的剪辑性能需求。A770 的显卡其性能与 3070 相当。依据 6 月显卡占比排行榜的统计结果,占比第一的是 3060 显卡,同时还有众多 2060、1650 级别的显卡。在此情况下,我说 A770 的性能上限能够满足 98%的人的剪辑性能需求,大家应该是没意见的。

    编码性能影响导出速度:

    编码是在前面的解码和渲染这两项工作完成之后,将其转化为新的视频文件的过程。如果编码的速度较快,那么效率就会越高,导出速度也就会越快。(听完是不是觉得有些啰嗦呢?)

    我觉得其实不用过于在意编码器的能力。首先,我们在导出时,大多是将剪辑完的内容作为成品进行导出。而且,我们导出的格式基本上都不是 422 格式,不会将其导出给人看。8bit 和 10bit 的 420 格式素材,几乎所有的显卡都具备编码能力,CPU 也能够进行编码。对于规格不高的视频,CPU 编码的速度也比较快。因此,对于显卡编码器能够编码的格式以及其拥有 1 个还是 2 个编码器的问题,其实不需要过多地关注。甚至在追求视频质量时,可以选择 CPU 编码,因为 CPU 越强大,编码的速度就越快。

    在进行导出编码时,解码器和显卡渲染会同时工作。编码器需要等待解码器和显卡渲染完成它们的工作后才能进行编码。对于有双编码器的显卡,只有在存在多轨视频素材时,第二个编码器才能工作,因为双编码器无法同时对同一素材文件进行编码。在有多个素材同时编码的情况下,双编码器才能提高效率。

    最重要的是:实际上显卡的编码器并非那么容易达到瓶颈。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显卡的解码器以及显卡的性能先达到满载瓶颈,而编码器需要等待渲染结果才能进行编码。编码器会说:“两位大哥能不能快点啊,我这闲得慌。”满头大汗的渲染器会连忙说道:“老子吃奶的力都用上了,别催。”与此同时,一旁的解码器则低头努力解码,完全不想吭声。

    在导出 1080P 时,软件有可能会调用 CPU 来进行编码,而不屑于使用显卡的编码器。(仿佛 CPU 在说:编码器大哥,您休息一下吧,这么点小素材我来编码就足够了。)因此,不必在意编码器的性能,提升前两者的能力会更实际。

    最后来讲一个梦话,以下这些是我在梦中说出的话,你可以随便看看,然后一笑而过,千万不要认真对待,祝愿大家每天都开心。

    既然剪辑需要先看显卡的编解码,那么我只要选择一个能够解码素材的显卡就可以了,因为它的解码功能比较全面。如果要剪辑的素材比较特殊,那么选择 DG1 也是可以的,在海鲜市场 200 块就能买到。剪辑还需要显卡的性能,而达芬奇也支持多卡,所以我可以增加几个显卡来搭配提升 3D 性能。多卡的话需要主板有多个 PCIE 插槽,X99 平台就比较合适,这个平台的 CPU 价格便宜,内存也便宜,剪辑用 CPU 反正对性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买一个 8 块钱的就可以了,而且还能让它像打了鸡血一样达到 8 核全核 3.2 的性能,内存配合 32G 也只需要 200 块钱。主板上有 4 个 PCIE 插槽,其中大约 400 块钱能买到有 4 个 PCIE X16 的。4 个 PCIE 插槽,扣除 DG1 占用的,还可以安装 3 张独显。独显可以选择 P100 就足够了,因为 P40 的显存带宽仅 347GB/s,且没有半精度和双精度,价格还很贵,是用来骗人工弱智练人工智能的东西。P100 显卡一张 700 多块,直接买 3 张一起组成 4 独显。DG1 负责解显示器视频输出,3 张 P100 的性能叠加起来非常厉害,并且 P100 都是双编码器。这样一套下来的价格应该还不到 4 千块钱。如果担心 DG1 在做视频输出时压力较大,而又希望独显能够解显示器的视频输出,那么可以购买山寨“MI50”显卡。将矿雷七刷上 Pro Vii 的专业卡 BIOS 后,它就能直接化身成为 AMD 专业卡,并且还可以连接显示器进行输出。这种显卡的价格是 700 块,我认为它比 P100 的性能更好。而且达芬奇对 AMD 显卡的支持非常好,此时可以让 DG1 负责编解码,同时让 3 张 AMD 专业卡负责渲染,真是太棒了!不行了,再想下去我做梦都笑醒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剪辑测试]视频剪辑4K性能相关:测试方法使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