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1000/800米跑相关:技术要领与特点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里,从初中阶段开始,1000 米和 800 米是必测的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用来测试耐力素质的。1000 米属于中距离项目,它不像长跑那样主要以有氧耐力为主导,也不像短跑那样只要有速度和爆发力就可以。1000 米属于那种既兼顾有氧耐力又兼顾速度的项目。上图展示了跑步距离与有氧、无氧的关系。由此可见,1000 米和 800 米属于那种能够兼顾有氧和无氧的运动项目。
1000/800 米跑如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有其特定的技术动作要领,像跑步的姿势、呼吸方式以及落地动作等。留意这些技术动作要领能够提升一定的成绩,然而,我想说的是,相较于技术要领,训练计划更为关键。正因如此,还是希望能够了解一下技术要领。
技术要领
中长跑时身体需尽量放松,且微微前倾,与地面的角度大约在 80°到 85°之间。女生速度相对较慢,保持 85°就行。跑步过程中要留意抬头收腹,双手自然地配合脚步运动,以此减少身体左右晃动以及不必要的能量浪费。中长跑的后程(对于 1000/800M 来说,500/400M 之后就是后程了),体内乳酸会增多,身体也会处于疲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降速。此时需要加强腿部蹬摆的配合,上肢要增大摆臂幅度,以此促使后程技术动作不变形,从而达到提高后程速度的目的。
步频以及步幅(步长)。步长的增大和步频的提高对于提升中长跑成绩而言都极为关键,然而步频与步长又属于一对相互矛盾的因素。通常情况下,1.75M 的男子,步长大概能达到 1.8 - 2M。1.6M 的女子,步长能够达到 1.5 - 1.7M 米。按身高比例而言,男子步长的下限是 1.7M,女子步长的下限是 1.5M,男子步长的上限是 2.2M,女子步长的上限是 1.9M。训练时需注意计算 100M 的平均步长,经过换算,至少要达到步长的下限。倘若自身腿短身长,那么就应当适当提升自己的步频,通常为一秒 3.5 次。
蹬摆配合:若配合协调,可产生髋关节迁移效果,做到蹬有力、摆迅速,既能增加步长,又能加快步频,还能降低身体重心的上下起伏。在 1000/800M 中,当蹬地腿伸直时,它应该与地面形成大约 60°的夹角。如果夹角小于 50°,就会加快速度和频率,这是冲刺跑的技术。
https://img2.baidu.com/it/u=2812957334,232887175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131
落地时,脚跟要先着地,同时要注意脚面不能与地面形成大的夹角(少于 10°),也不能整个脚落地。在着地缓冲过程中,需尽量减小阻力,并迅速过渡到前蹬动作。着地后,身体重心既要向下移动,也要向前移动。这些就是着地缓冲的两大技术难点。一般来说,大部分跑步者容易出现的毛病有:着地前蹬阻力减少得不够充分;缓冲时身体重心向下但没有向前;甚至会出现“坐着跑”的情况,即身体重心留在后面;而这就给蹬身送髋加大了难度。
呼吸是中长跑的一项重要技术。大原则是鼻吸口呼,但到后半程或终点冲刺时,可以口鼻同时呼吸。呼吸时要注意做到均匀且有节奏,呼气要短促且有力,吸气要缓慢且均匀,要有适当深度。跑步时配合步伐调整呼吸节奏,通常在开始跑的前 400 - 500M 阶段,呼吸节奏是每 3 步 1 呼且每 3 步 1 吸。当保持速度时感觉呼吸困难,就需将呼吸节奏调整为每 2 步 1 呼且每 2 步 1 吸,前后都要保证呼吸均匀且深度一致。许多人慢跑时未留意呼吸的深度,故而在较长时间运动时,会出现呼吸浅且急促的情况,进而产生胸部胀满难受以及呼吸困难的感觉。虽有部分人注意深吸气,但常常忽略了呼气的深度。实际上,当跑步时间较长时,只有适度地增大呼气深度,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深度得到加强后,才有可能排出更多的废气,使肺中负压增大,这样就能让吸气变得更省力,同时吸气量也能够增加。
6、弯道跑技术。弯道跑是做圆周运动。跑的途中会受离心力影响。速度越快,圆周弧度越小,离心力就越大。弯道跑的上肢动作主要集中在摆臂上。摆臂动作一般可帮助制造离心力。右臂向前摆动时,右手位置应向左接近身体中线,有时可适当过中线一点。向后摆动时,右肘可向右斜后方摆出,但动作不要摆得过高过大,以免影响重心向前。左臂摆动幅度比右臂小。向后摆动时,肘部要紧贴躯干部,且摆动速度要适当快些。这样摆动能让两臂很好地协调起来,有助于提升身体向前的速度。两臂的肩部在摆动时需自然放松,左肩略低于右肩。中长跑在弯道上,两腿的姿势极为重要,右腿前摆时,膝盖应稍向内扣,不要向外撇,这是个细微动作。有些人无法体会还可以做出向前的姿势,这样能避免影响向前的速度。在右膝内扣的时候,右脚应自然地以脚掌内侧的大拇指部位先落地,同时左膝稍微向左撇一些,左脚自然地以脚掌外侧的无名指和小趾先着地。
KEEP训练计划表
第一阶段:基础耐力( 4 周)
这个阶段的训练能让你拥有良好的基础心肺耐力,也能让你具备肌肉力量基础。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基本上能够达到及格水平,不会有什么问题。其副作用还包括能让你拥有良好的睡眠以及充沛的体力。
第二阶段:速度提升( 4 周)
https://img1.baidu.com/it/u=4266831226,233829595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136
这个阶段是为了给有在成绩上取得一定突破需求的人而准备的。它会提升你在中距离跑步方面的速度。其副作用表现为,可能会使你在打篮球、踢足球时快攻的速度变得过快,导致队友跟不上。
第三阶段:测试前准备( 1 周)
训练方面,测试前的一周通常是训练的减量周。在这一周,训练的总时间会减少,训练的强度也会降低。
PS:热身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训练前需进行热身,但此处未具体介绍热身方式,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热身。同时,中长跑的提高并非短期内能实现,需要系统训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上面的训练计划只是短期内迅速提高的方法。小编更期望学生在平时多练习,提前做好准备,打下坚实基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