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3-31 12:37:07

戛纳创意节如期举行,解读创意变革与创意边界探索

    今年的戛纳创意节按时举办了。近几年,戛纳创意节实施了许多改革。这里不只有聪慧的创意,开始出现了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创意。例如,刚刚荣获户外全场大奖的 Nike 的“Dream Crazy”。

    但在诸多人心目中,戛纳创意作品中飞机稿的数量是最多的。长期以来,对于飞机稿的看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人对其极为追捧,将戛纳金狮视为自己毕生的追求;而另一部分人则很不待见它,认为戛纳金狮不能解决品牌问题,飞机稿是无用的创意。这两种观点是相互对立、难以调和的。

    飞机稿的英文称作 Scam Ad,也就是假广告。因此,我必须给“飞机稿”加上引号,因为虚假创意不在今天的讨论范畴内。今天我们所谈论的是那些具有创新性的创意,是那些重新发明创意的创意。众多的创意往往只是在重复过去,而只有极少数的创意在推动着向前发展,在探索着创意的边界,我们应当向这些创意致敬。

    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所谈论的是品牌建设与营销方面的内容。对于那些正处于生死线上的创业产品,它们需要专注于实现转化,追求增长,努力活下去,这类产品不太需要阅读这一篇。

    我的建议很明确,必须要做飞机稿。今天我不会从创意人或者情怀的角度去探讨,而是以甲方品牌策略人的视角,从而得出必须要做飞机稿的结论。如下:

    流量逻辑到内容逻辑

    先简单区分品牌与传播。从品牌生长的长线角度而言,品牌价值必定大于传播价值。品牌的累积犹如时间的朋友,会逐步打磨出更优质的品牌。而传播属于短线行为,它能将一个信息简单快速地传递给更多人。以传播为诉求的行为,很难为品牌增添什么。

    或许你还有些困惑。品牌是以内容作为核心的,这种内容即便过了一年两年,依然能够为品牌吸引来用户,这是一种长期的行为。而品牌传播是以传播作为核心诉求的,一次传播活动在一周之内就能够完成,能够实现即时的转化,活动结束后就结束了,之后基本上不会再有其他人再去关注。

    你可以将其理解为文学作品和社会新闻,我们都需要这两者。然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很明显文学作品的价值要更大一些。倘若想要成为一个长期的品牌,是需要积累一些“文学作品”的。

    流量捕捉者

    在最新一季《黑镜》的第二集里,“生活碎片”的那位创始人讲道,如今这个平台变得如同一根吸毒用的管子,又像是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他们专门设有一个部门,致力于研究人们的多巴胺,从而让人们上瘾。

    我更倾向于把他们称作流量捕捉者,把用户当作猎物,接着运用各种方式去进行捕猎。这是一场极为残酷的较量,流量捕捉者彼此之间在相互竞争,争抢猎物;同时,流量捕捉者与用户也在进行博弈,猎物越发变得聪明,越发难以被捕获。

    在营销领域,有这样一群人专注于如何获取用户。他们从心理学、行为学、社交关系、时机等诸多方面,传授一套精心设计的“捕猎”课程。最终,授课老师有可能捕获了那些想要学习捕猎的人。这些课程之所以还能赚钱,是因为当下的社交传播、获客以及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

    https://img1.baidu.com/it/u=915916399,205578710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2535

    当下的互联网中充斥着名不副实的垃圾流量,我的感受是这样的。这使得人们对互联网内容的信任度逐渐降低,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流量捕捉者为了获取关注,不得不不断拉低下限,而大众看到这种没有下限的内容后,只会更加不信任。最终的结果是,人们逐渐适应了垃圾流量,会自动屏蔽大多数信息。

    品牌传播得到的反馈是,传播工作愈发艰难。使用了买热搜、找 KOL、安排 UGC 引导话题等各种手段,即便如此,依然未能俘获用户。如今从事社交传播的从业者,大多充满挫败感。偶尔出现一个刷屏的案例,会发现多数时候是广告创作者被带火了,与品牌方关系不大。

    我说过要停更双微一抖。核心目的是让品牌方停止制造社交垃圾。因为这些内容对品牌没有益处。如果这些垃圾获得了传播,就相当于在作恶。

    从纯粹的商业逻辑来进行思考,购买流量的性价比已然变得很低。品牌方应当从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脱离出来,进而进入到另一个良性的循环当中。要将从流量逻辑转变为以品牌内容为核心的营销,也就是转变到内容逻辑。

    至少,品牌内容的创作应该被重视起来。

    品牌是时间的朋友

    我们身处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存在着很多公司,很多行业都在被时代推动着向前发展,有些行业甚至是被资本促使着快速成熟的,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大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品牌价值。那些已经在生死之战中获胜,进入到品牌阶段的企业,就应该开始重视对品牌的塑造了。

    现在品牌方或许应当投入一些精力,去做“飞机稿”。例如前些年的可口可乐,作为一家快消品牌,其广告始终在大众媒介中出现,然而他们每年依然会划拨出一部分预算来制作飞机稿,像有各种类型的贩卖机,涉及倡导和平、分享等话题,这些内容能够为品牌累积无形资产。

    奢侈品极为重视品牌。它们会投入大量资金来创作优质的品牌内容,并且仅在有限的渠道进行传播。奢侈品几乎不会进行大众传播。然而,只要用户有意愿,就能很轻易地找到这些品牌内容,从而全面了解品牌。奢侈品牌不会过度推销自己,而是将自身装扮得足够出色,让用户主动去寻找品牌,并深入理解品牌,这更像是一种被动传播的方式。

    这其实是一种很像“飞机稿”的思维。做一些优质的品牌内容放在那里,也许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大量的传播,然而它却能够在长时间里对品牌角色进行塑造。

    品牌创意实验室

    飞机稿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品牌杠杆。它几乎纯粹是内容创作。通常不会涉及大成本的制作。重点在于展现内容的创意性与思想性,而非大场面。所以飞机稿能够用不多的钱,创作出高质量的内容。

    它如同一个创意实验室。我认为品牌方们需要这样一个创意实验室。他们或许可以拿出 10%的精力去做可持续的事情。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大概率能获得比较大的回报。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创作飞机稿的相关事宜,以及什么样的飞机稿是值得去做且具有价值的。在我个人看来,好的飞机稿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标准:具备态度,具有创新性,能够保持可持续性。

    https://img0.baidu.com/it/u=1042745030,49634801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50

    品牌态度具有传达品牌价值观的作用。我在多篇文章中都提及,价值观将成为品牌极为重要的护城河,尤其是对于技术壁垒并非那么强的品牌,尤其是那些超级品牌。

    大部分商业传播需兼顾消费者感受,需兼容更多人,品牌自身态度易平庸。若试图不顾传播,此内容就完全针对品牌自身。应抛弃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内容,转为以价值观为核心。

    其次是创新性。我认为创意和创新存在一定差别。创意或许是一种巧妙的形式,或是一个聪明的点子。然而,创新需要具有开创性。创意可以横向并列存在,而创新是纵向生长的,是向前迈出的一步。

    这个创新或许不是特别大,能够当作一些用于试错的成本。例如对于产品化创意,能够从品牌创意的角度去理解产品,并且与产品部门合作一些带有品牌导向的产品功能。

    创新型创意具有重要价值,它能探索一个品牌的创意边界。如果只是拍拍广告、追追热点,就容易陷入钻牛角尖的境地。换句话说,创新型创意是对品牌解决方案的探索过程,通过一些小的创新创意实验,来对品牌营销体系进行探索、改进和升级。

    互联网传播环境下,营销具有可持续性这一特性变得更为重要。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极为庞杂,而可持续的创意往往能够构建起更坚固的形象。

    品牌若要成为时间的朋友,就应当去做那些随着时间流逝价值越发增大的事情。只要是有一点理想的品牌,都期望自身存活的时间越长久越好。因此,品牌建设犹如一场没有终点的竞赛。在这场竞赛里,创意实验室的飞机稿,是为了累积品牌的长期价值,所以可持续性便变得极为重要。

    我们将“飞机稿”定义为创意实验室,其重要使命在于进行实验并取得成功,之后走出实验室,成长为大创意。它有可能从品牌创意进一步成长为产品创新,直至展现出无限可能。最终或许无法成长得非常巨大,但至少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些可能性,具备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总结一下

    大品牌的飞机稿(创新型创意)具有价格低、智力含量高以及可长期传播的特点,是性价比极高的创意形式,所以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去做。

    首先,在流量泛滥的社交媒体里,存在着大量的垃圾内容,这些内容名不副实,还通过不断降低下限来获取流量,导致垃圾内容进入了恶性循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高质量内容能够让品牌进入良性循环。每年拿出 10%的精力,将其当作市场部的副业,做一些飞机稿,长期且可持续地做一些飞机稿,这对品牌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什么样的飞机稿值得去做呢?可以多多去看看历届戛纳的获奖创意。我不以拿奖为角度,仅仅从甲方的视角来看,飞机稿应该具备品牌态度,要有创新性,还得有可持续性。至于最终能不能够拿奖,那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祝戛纳中国军团,满载而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戛纳创意节如期举行,解读创意变革与创意边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