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药学会2025年发布·专家共识及起草专家组名单
传真:电子邮箱:
网址:
附件:
《Ⅰ期/BE 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管理的专家共识》的起草专家组
《Ⅰ期/BE 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管理的专家共识》,可在本会网站的“下载专区”进行下载。
广东省药学会
2025年1月21日
附件1:
起草《Ⅰ期/BE 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管理·专家共识》的专家组
顾问(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艺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 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杜彦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
贺帅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
梁伟雄
广东省中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许重远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有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还有 I 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杨忠奇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一个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其中包含 I 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叶丽卡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 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邹燕琴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
张勋
广东省中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
执笔:
潘芸芸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I 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谢志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 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刘奕明
广东省中医院I 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叶穗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I 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陈丽丽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
温馨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 期临床试验研究室
附件2:
Ⅰ期/BE 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管理专家共识
(广东省药学会 2025 年 1 月 21 日发布)
我国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发展迅速,Ⅰ期临床试验数量逐年上升,生物等效性试验(trial,BE 试验)的数量增多且复杂性显著提升。涉及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的试验有所增加,参与人数也在增多,甚至出现了将其作为重要收入补充的人群受试者/参与者。Ⅰ期/BE 临床试验的实施以及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的管理,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包括健康风险评估方面做得不够,受试者/参与者的管理不够规范,试验信息的沟通也不够充分。这些问题不但提升了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的安全风险,还可能对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为了规范并加强Ⅰ期/BE 临床试验中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的管理,同时保障受试者/参与者的权益与安全,并且提高试验数据的质量,本会在综合了多方面的意见以及广泛的实践经验之后,组织并制定了此共识,以此为Ⅰ期/BE 临床试验的实施以及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的管理提供参考。
一、概述
(一)Ⅰ期/BE 临床试验的特点
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它通常包含药物耐受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PK)研究。其目的在于研究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并且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去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以此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受试对象一般是健康受试者/参与者。Ⅰ期临床试验,尤其是首次人体试验(First in human,FIH)期间,研究风险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参加Ⅰ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或参与者,往往无法确保能从试验中直接获得益处。特别是对于健康受试者或参与者而言,他们在试验中没有任何治疗方面的获益。并且,他们还可能遭遇试验中潜在的、未知的健康风险以及诸多不便之处。在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开展的试验,以健康受试者/参与者为对象,其中还包括生物等效性试验。这种试验是在相似试验条件下,单次或多次给予相同剂量的试验药物后,受试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与参比制剂的差异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受试者/参与者的样本量通常较大,在试验过程中短期内会产生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及时、准确、可靠是尤为重要的。
(二)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的特点
结合Ⅰ期/BE 临床试验实践的现状来看,考虑将健康受试者/参与者定义为:其参加临床试验并非以治疗获益为目的;他们没有明显的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系统性疾病,也没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疾病;并且各项检查检验指标处于正常值范围,或者是轻度异常,但经研究者判断无临床意义的受试者/参与者。健康受试者/参与者人群普遍具备以下特点:
受试者/参与者群体主要是来源复杂的社会人员。这些人员来源较为广泛,流动性较大,且文化和生活背景也较为复杂。
大多数受试者/参与者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处于一般水平或者较为糟糕,还有一些甚至没有固定的职业,也没有经济收入。
文化素质与认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受试者或参与者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像高校学生那样,他们的个人素养较高,对临床试验的意义以及方案要求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也较强,所以其依从性和配合度通常较好;然而,部分受试者或参与者因受教育程度偏低,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较低,这就致使他们的依从性较差,给受试者或参与者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主要试验动机是获得试验补偿,少数受试者/参与者参加试验的原因包括获得免费体检、获得社会交往、为医药事业做贡献、为其他患者未来使用药物带来帮助等,不排除存在这种情况。
部分受试者/参与者因过度追求快速获取更多试验补贴,或者对临床试验认知存在局限性,可能会更关注补偿标准及发放、研究周期等方面,却忽略试验的风险或损害。他们会在短期内多次重复参加临床试验,甚至会刻意隐瞒自身的真实信息,像病史、用药史、烟酒史、近期参加临床试验的情况等。
部分受试者/参与者心理较为敏感,他们常常自我否定,觉得自己被轻视或者歧视,感觉自己未被尊重。
二、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管理
(一)招募管理
招募广告的内容需与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内容保持一致,其方式也应如此,范围同样要保持一致。
若委托第三方受试者/参与者招募公司来协助开展招募工作,那么在与该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应当明确双方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以此来确保受试者/参与者招募工作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并且保证质量地完成。同时,临床试验机构需要对受试者/参与者招募公司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要确保其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并且其经营范围符合招募的要求等。临床试验机构在招募过程中,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去与受试者/参与者招募公司进行对接。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双方能够紧密地进行沟通。同时,要跟进招募的人数、招募进度、性别比例以及预计完成招募的时间等关键信息。招募公司需协助把受试者/参与者的高风险排查工作做好。若发现其中有过去存在诸如隐瞒病史、扰乱临床试验秩序等行为记录的高风险者,就应拒绝其参与临床试验招募报名。与此同时,严禁招募公司超出招募服务范围,去承担本应由研究者承担的工作,比如受试者/参与者的知情工作以及筛选等。
(二)查重与病史查询
受试者/参与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便进入筛选环节。由于健康受试者/参与者具有基本特点,部分受试者/参与者可能会为了追求试验补贴,在短期内刻意隐瞒自身情况或重复参加临床试验,这样就会使自己暴露在更高的风险之中。对受试者/参与者参加临床试验的情况进行登记和查询,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目前国内存在多家受试者/参与者登记和查重系统的供应商。各个数据库系统的信息无法相互连通和交互。受试者/参与者有可能在使用不同系统的临床试验机构中重复参与试验。部分机构为了节约试验成本、提高筛查成功率等目的,不使用查重系统来进行受试者/参与者的筛选和登记。这些情况促使受试者/参与者在短期内重复参加试验。这不仅会影响受试者/参与者的安全和权益保护,还可能对试验数据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防范此类情况发生:
各机构在筛选健康受试者或参与者时,应当至少运用一种数据库相对较大且更全的查重系统来进行查重和登记。倘若条件允许,建议使用多个查重系统。当受试者或参与者提前退出或出组时,研究机构需要及时在系统中更新受试者或参与者的试验状态。
临床机构除使用供应商提供的查重系统外,还应自行对近期院内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进行受试者/参与者参与情况的自查。这些临床研究项目包括 IIT 项目、横向课题等。临床机构要尽最大努力防范受试者/参与者在短期内重复参加临床试验以及违背入选标准的情况。
查询的时限还需能够涵盖最长禁用药时限。查询范围包含本院其他科室的就诊记录。倘若所在地区的医疗系统已达成互联互通,那么建议在对受试者/参与者进行告知之后,同步运用“健康档案调阅”来查询受试者/参与者在外院的诊疗(参加项目筛选)记录,这样就能确保临床试验参与史/病史收集的准确性。
(三)受试者/参与者沟通与宣教
研究者与受试者/参与者进行充分且有效的沟通,这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沟通的方式可以有宣教、问询、谈话等。研究人员能够依据试验进程开展阶段式宣教,像入住宣教、离院宣教、出组宣教等。针对复杂流程,还可以借助图片、流程图、提示卡等,以此来提高受试者/参与者的依从性。宣教的具体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在入住宣教方面:要向患者介绍病房的环境,告知紧急呼叫铃的位置以及使用方法,指明应急逃生通道的位置,讲解病房设施的使用,说明试验的注意事项等。而在离院宣教时:要着重强调作息的管理,对运动进行管理,对饮食进行管理等,要让患者明白不要暴饮暴食,还要告知禁止食用的饮料和食品,强调妊娠的风险等。出组宣教:要强调在对异常值进行随访时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要强调一旦发生不良事件需及时与研究者沟通,还要再次提示试验补偿计划的发放时间等。对于试验中的关键环节或特殊环节,若需要受试者/参与者配合或者需要他们提前了解相关情况,就可以适当增添宣教或演练环节,以此来提高受试者/参与者的配合度,例如:进行给药过程的演示、进行特殊检查的演示等。受试者或参与者有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其中包括妊娠风险,这些问题是可以进行专题宣教的。
(四)Ⅰ期病房日常管理
为维护病房正常管理秩序以及保障受试者/参与者的安全,Ⅰ期病房需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受试者/参与者不可以携带药品、食品、饮料、香烟、打火机、刀具等物品。要日常保持病房的整洁卫生,定期进行通风,以此维持良好的试验环境。需合理安排受试者/参与者的床位,既要考虑到受试者/参与者住宿的舒适性,又要兼顾不良事件的观察以及处理的便利性。给予受试者适当且舒适的活动空间,能够为其提供棋牌、书籍等休闲设施。定期进行巡房,以便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对于受试者发生的不良事件,要密切加以观察,及时进行跟踪,保证因参与研究而受到损害的受试者得到合理的治疗和补偿。了解受试者或参与者之间可能出现冲突的情况,以便及早处理受试者或参与者的纠纷。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并进行处理,这样可以避免矛盾激化,不会影响受试者或参与者的依从性以及病房正常的工作秩序。可以采取谈话、隔离等措施来达到这些目的。
(五)补偿及隐私与信息保护
受试者/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在整个临床试验过程中都有体现,像知情同意这个流程、试验资料管理流程以及样本管理流程等都包含其中。研究人员需要对包含受试者/参与者隐私信息的资料进行全流程妥善管理,这些资料包括身份证复印件、鉴认代码表、知情同意书、试验中心监控录像以及其他与受试者/参与者隐私相关的资料,并且要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够查阅这些资料。在试验过程中,若行为可能涉及受试者/参与者的隐私,像监控录音录像、拍照、研究者跟随上厕所等,就应提前将这些情况充分告知受试者/参与者。在生物样本管理上,样本的采集、处理、运输以及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要保证其保密性,同时禁止进行与伦理委员会同意的试验方案无关的样本检测,也禁止未经受试者/参与者同意就私自保存或使用样本。当有受试者/参与者信息需传输至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外时,要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及脱敏操作,并且要严格遵循关于受试者/参与者的相关数据、样本等的保密举措。
三、总结及展望
健康受试者/参与者在Ⅰ期/BE 临床试验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为新药研发提供了人体药代动力学数据和安全性数据。这些数据十分宝贵。他们为医学的进步和药物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Ⅰ期/BE 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参与者的管理非常关键,这能确保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因为健康受试者/参与者参与临床试验并非以疾病治疗为目的,所以他们的管理面临着特殊的挑战。
现代科技持续发展且不断创新,Ⅰ期/BE 临床试验中健康受试者/参与者的管理正迎来新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受试者/参与者招募信息平台,使得受试者/参与者招募更加多元化,进而能确保试验结果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此外,建立一个查重系统,这个系统是互联互通且数据统一的,使用它可以起到作用。能有效防止健康受试者或参与者在洗脱期内参与其他临床试验,从而避免由此导致的安全性风险。在试验进行的过程中,去探索使用电子日记卡以及可穿戴式数据自动采集设备,这样做可以显著提升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望未来,研究者会持续致力于“以受试者/参与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策略。他们会持续强调受试者/参与者的隐私保护,同时也会探索将受试者/参与者的自我评估终点作为临床试验终点数据的重要补充。这些举措将对Ⅰ期/BE 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参与者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韩颖和赵秀丽对Ⅰ期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管理进行了分析。该分析成果发表在《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年第 35 卷第 19 期上,内容显示为 245 至 247 页。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的发布时间是 2016 年 3 月 8 日。
周运翱、万钢以及张如意等人指出,健康受试者参与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存在一定动机,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于 2024 年的《中国研究型医院》第 11 卷第 2 期,页码为 1 至 6 页。
广东省药学会制定了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方面的广东共识,此共识于 2016 年发布,相关内容刊登在《今日药学》2016 年第 26 卷第 5 期,页码为 289 - 290 页。
王琎、胡晓和张兰指出,在早期药物临床试验中,健康受试者管理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该研究成果发表于 2024 年的《中国当代医药》期刊,期刊第 31 卷第 7 期,页码为 168 至 171 页。
毛肖萌、张菁、戴静怡等人对创新药食物影响研究中的受试者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3 年第 39 卷第 12 期,指出相关内容为 1082 - 1084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该规范以 S/OL 形式发布(2020 年局令第 57 号,发布时间为 2020.04.2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