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3-30 14:51:06

机器人打球视频热传,预售秒空,其独特之处在哪?

    手机:固话:

    近日,有关于“机器人打球”的视频在网络上快速地传播了出去。这个机器人被推到网站上去进行预售,预售的名额一下子就被抢光了。

    在视频中能看到,传统乒乓球或网球发球机是球从一个口子里机械发出,且没什么旋转。而这个机器人有脸、有手、有脚。由于乒乓球速度快、旋转多,训练时,对面运动员需观察对手发球。机器人持拍发球动作高度还原真人发球动作,为运动员提供了观察“对手”的时间,也锻炼了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对球的处理能力。

    它能打出落点不同且旋转各异的球,既能进攻又能防守,还能任意组合固定节奏,从而给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加强。不得不承认,这个机器人完全让普通人们感到意外。

    乒乓球的人工智能时代?

    事实上,AI 机器人有着很长的历史。在 2014 年,德国的乒乓球名将波尔与一台名为库卡的乒乓球机器人进行了对战。尽管这只是一段广告营销片,但却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5 年,中国乒乓球学院成立了乒乓球运动智能化研究中心。该中心面临着乒乓球上手难度大这一问题,也面临着教练成本高的情况,还面临着很难找到水平相当的人对打以及错误动作难以纠正等状况。中心希望能够制造出可以充当陪练的机械手臂。

    https://img2.baidu.com/it/u=984060281,266340395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06&h=500

    2017 年,中国乒乓球学院与新松公司展开合作进行研发。这是国内首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且实现产品化的乒乓球机器人。该机器人在第 19 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正式展示出来。第二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个机械手臂展现在大家面前,它拿着乒乓球拍。这个机械手臂能像人一样精准地把球打回来。在年底,它和邓亚萍一起登上了央视。它对邓亚萍的高速球、弧圈球都能迅速应对,从而赢得了声声赞叹。

    2018 年,央视播出的《机智过人》节目里,乒坛女皇邓亚萍带着儿子林瀚铭,与名为庞伯特的乒乓球机器人展开对战。

    看到乒乓球机器人与“大魔王”对阵时,没有丝毫慌张。这说明心理素质这一关已经通过了!要是将来它拿到了世界冠军可怎么办……

    在节目里,庞伯特和“世界乒坛皇后”邓亚萍老师有了一次深度的互动,同时也和同样继承了邓亚萍超强基因的儿子林翰铭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并且林翰铭在现场和庞伯特打得非常开心。

    从庞伯特自身所携带的“基因”方面来看,它具备一双眼睛,这双眼睛犹如目光如炬一般——是高速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它能够“看到”来球的轨迹,并且依据所看到的这一小段轨迹,在毫秒的时间内预判出球之后的飞行轨迹。

    https://img1.baidu.com/it/u=2760048488,394828553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50

    庞伯特在对打期间能持续搜集对打数据,可快速学习对方的击球路线,借助人工智能算法来形成回球策略。高速机器人本体能迅速挥拍,即便面对邓亚萍老师的高速球和弧圈球,也能及时调整自身策略,灵活做出各种变化。并且,它还能找到一些致胜点,从而引得邓亚萍老师连连赞叹。

    机器学习通常需历经数千乃至上万组数据,方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然而,在与邓亚萍老师以及林翰铭对打的这几百组数据当中,已然能够察觉到庞伯特的学习与转变,这恰恰是庞伯特强大学习能力给人带来的惊喜所在。

    结 语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乒乓球运动如同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拥有智慧“大脑”的乒乓球机器人,使得乒乓球变得更加有趣。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多球训练中,教练只能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且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对于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说,仅仅观看视频,是无法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反馈的。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一个与自己水平相当并且能够给自己喂球的人是非常困难的。

    机器人为训练者提供了定制的运动训练环境。训练者可以自定义旋转类型、落点位置以及训练课程。通过庞伯特对某一个动作进行强一致性训练,能刺激极限,快速形成强烈的肌肉记忆。同时,直观的数据反馈让训练者能清楚了解自己的动作问题所在以及需要强化训练的动作。

    乒乓球发球机器人和陪练机器人不会是庞伯特的终点。设计乒乓球机器人的初衷,一是利用科技手段助力运动员训练,二是推动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

    到在此前节目中,邓亚萍对战机器人最后说了一句:太刁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机器人打球视频热传,预售秒空,其独特之处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