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奇多重身份背后:激情才情的缘起与展现
华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有客座教授一职。激情与才情绝非偶然
1978 年 10 月,刚进入中山大学的陈小奇参加完军训。班上举办联欢晚会,同学们都需表演一个节目,陈小奇也在其中。轮到他上场时,他思考了一下,由于没做准备,他便捡起几只啤酒瓶,准备进行打击乐表演。仅仅是这几个啤酒瓶,在陈小奇满怀激情的敲击下,奏响了他心中早已酝酿好的旋律。这动人的旋律势不可当,就像一道道喷泉般汹涌而来,一下子就让中大师生沉醉其中,在康乐园的上空持续回荡……谁能想到,在这一夜,康乐园点燃了陈小奇的激情与梦想,那不经意间的旋律,竟然会成为日后一首首流行乐坛传世经典之作的源头。
其实,陈小奇的激情与才情绝非偶然。
陈小奇的父亲对潮剧和汉剧有一定研究,可称得上是这两个剧种的专家。他的父亲可以说是陈小奇音乐的启蒙老师。陈小奇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乐感深深扎根于心中。年少时,父亲的一唱一吟总是让他怀念,并且在他的内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陈小奇在中山大学读书期间,在省级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诗作,同时也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诗作。因为这些发表的诗作,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著名青年诗人。这为他日后填词作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他写起歌曲来也能够得心应手。
陈小奇老师喜欢抽烟,他不经意间点燃一根香烟。透过那缥缈的烟雾,他说其实他的第一首作词作品应该是《敦煌梦》,之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填词。他就这样带着我走进了那火红的流行音乐年代。
那些至今仍被人们传唱的金曲,那些熟悉的旋律,比如《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九九女儿红》《我不想说》等,依次在我的耳畔响起,将我带进了上世纪 90 年代初那股流行音乐的旋风之中。
他们见证过青春的激情。
有一种努力叫:从不认可到欣然接受
还曾在不同场合联合声讨陈小奇等人未曾气馁,一直坚持进行创作,随后逐渐得到了众多音乐人的支持与鼓励。
特别是《我不想说》问世之后,迅速变得家喻户晓,大家都在传唱。最终,这些大牌词曲作家们,目睹了流行歌曲发展的迅猛态势,他们从最初的不理解,到逐渐认可,最后是发自内心地接受。
广东流行音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内地各省市的人都为能够讲几句粤语而感到自豪,而能够演唱流行歌曲则更显得时髦。
潜心创作且努力创新是陈小奇的重要原则。创作在于寻找人们的共鸣与心声,而非简单迎合。通过大量的走访与摸索,陈小奇的流行音乐之路愈发宽广,音乐底蕴愈发厚实。那是一段充满激情的时光,一首首诸如《小芳》《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从广州开始流行,接着在全国流行,最终在有华人的地方都有人传唱。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作出了评价,那就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在北宋词坛群星璀璨的情况下,柳永应当是其中耀眼的明星之一。
https://img0.baidu.com/it/u=3661933099,374510756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26
陈小奇当年的流行歌曲,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就如同北宋柳永的词那般。当人们提起流行音乐时,自然就会说起陈小奇。
中文流行歌曲发端于港台,且在港台达到了高峰。内地的流行音乐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港台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在陈小奇等一众人士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国内地,尤其是广东的流行音乐,在 20 世纪 90 年代得以蓬勃发展、欣欣向荣。香港著名词作家黄霑生前曾说过:内地有陈小奇,就无需前往香港。陈小奇被媒体称作是真正的岭南流行文化的引领者。
人们称陈小奇是“广东乐坛领军人”,这不为过;称他是“广州流行音乐掌门人”,也不为过;称他是“流行音乐的创作奇才”,同样不为过。他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当之无愧的中国流行音乐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与见证人。
以及“中国十大金曲”等各类奖项代表作品包含《涛声依旧》,还有《大哥你好吗》,以及《九九女儿红》,有《我不想说》,也有《高原红》,同时有《为我们的今天喝彩》,包括《跨越巅峰》,再有《拥抱明天》,以及《大浪淘沙》,还有《灞桥柳》,以及《烟花三月》,并且有中国第一首企业歌曲——太阳神企业形象歌曲《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等。《涛声依旧》自诞生之后迅速在海内外流行开来,一直被传唱且经久不衰,成为内地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还入选了“中国原创歌坛 20 年 50 首金曲”;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会歌选用了《跨越巅峰》,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会歌选用了《又见彩虹》,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选用了《矫健大中华》;《高原红》和《又见彩虹》获得了中国音乐界的最高奖项“金钟奖”;原创专辑《阿咪啰啰》(由容中尔甲演唱)获得了中国金唱片奖最佳制作奖;音乐专辑《客家意象》获得了中国金唱片奖评委会创作特别大奖。陈小奇创作的词曲作品,具有典雅的风格,空灵的特质,并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这种南派艺术风格在内地乐坛独树一帜。
1998 年,一部 20 集的电视连续剧《姐妹》是由陈小奇制作的。这部连续剧荣获了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以及广东省第六届鲁迅文艺奖。
广大人民能够接受新生事物,这让他特别感激。当时,港澳台的流行音乐确实有影响,而我们广东作为沿海地区,肯定会走在前面。早已得到主流音乐界认可的陈小奇,在荣誉面前表现得十分坦然。
我突然间好奇地轻声问了一句:“广东现在的流行音乐处于何种地位?”
陈小奇不假思索毫不客气地朗声大笑,没想到他笑了,这笑声很自信且很有底气,还是领先地位。大多数人的感觉和趣味是,在全国歌迷心中,流行音乐不是怀旧话题,而是前卫、先锋的。广东的流行音乐作品一直与时代同步前进,在中国流行音乐艺术的顶峰屹立不倒,成为中国当代音乐高质量的精神消费品种。
流行音乐遭遇网络歌曲而面临的困境
歌写得好不一定就会流行,其实它与特定的时间、大环境等因素都有联系。时代在不断发展,网络歌曲的出现给流行音乐带来了一些冲击。优秀歌曲需要网络的推动,然而网络歌曲质量参差不齐,音乐需要进行监管和把关,经典需要不断地打磨、推敲和反复修改。说起当下网络歌曲的出现,严把质量关是陈小奇最为关注的事情。他认为,网络歌曲就像快餐一样。网络歌曲能满足一时的快感,然而却缺少一种让人耐人寻味的精神养分。大部分的网络歌曲很难像流行音乐那样可以传唱几十年,其中的原因是文化的积淀不够。
其实,网络歌曲代表着一种发展趋势。它的优势在于传播更为直接。如果监管能够到位,并且努力创作出精品,那么网络歌曲是可以走向世界的。
人生只做一事又何妨?
2017 年 5 月 22 日下午。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奏响了一首歌。这首歌是由陈小奇作词作曲的。它是广州文艺志愿者的主题歌,名为《在一起》。
“我感谢我的团队,我们是团队作战。”
这位享誉全国的流行音乐大家在赢得阵阵掌声与赞誉之后,始终显得很从容且很低调。曲罢,他分别介绍说:编曲的是高翔,录音的也是高翔;主唱有刘春红、韩炜、张挥、张梦弘。
陈小奇认为,推出新人以及扶持新人,这是艺术家所肩负的责任,同时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主张。
广东流行音乐创作起始于 1977 年,到 2017 年已历经 40 年。陈小奇为流行音乐坚守了将近 40 年。在中国,流行音乐在陈小奇这一批有良知且有能力的艺术家的引领下,走过了 40 年的风雨历程,为中国音乐史谱写了一曲曲壮丽且动听的经典乐章。
2017 年 11 月,计划在广州的萝岗举办一场大型的流行音乐年会。如今,许多工作都在逐步落实当中……
1983 年成功创作了第一首歌曲《敦煌梦》,到 2017 年 5 月又为广州文艺志愿者创作了主题歌《在一起》,陈小奇一直坚持创作,历经 34 年,这 34 年他一直在坚守,实在是很不容易。
唐朝玄奘和尚一生仅做一件事,那便是取经,凭借取得的真经为佛学的传播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陈小奇同样在用其整个一生的精力致力于做好流行音乐这件事。
有意义的事,一辈子只做一件又何妨?!
陈小奇获奖作品
(部分)
1991 年创作了《拥抱明天》,它是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开幕式的主题曲。该歌曲获得了“九十年代观众最喜爱的电视歌曲”作词奖,还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五洲杯”电视大奖赛优秀歌曲评选一等奖,以及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会歌创作奖。
1993 年发行了《涛声依旧》。它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原创歌坛 20 年金曲评选”中被选入最后的 30 首金曲。它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二十世纪经典歌曲评选”中被选入最后的 20 首金曲。它获得了第一届“群星耀东方”十大金曲奖和最佳作词奖。
1993 年发行了《我不想说》。它获得了全国十大影视歌曲的最佳歌曲奖,还获得了“九十年代观众最喜爱的电视歌曲”的作词奖,同时也获得了“中国流行歌坛十年成就奖”。
《大哥你好吗》于 1994 年发行。它获得了中国音乐电视大赛的铜奖,还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六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优秀歌曲评选的一等奖。
《九九女儿红》:1994年发行。获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铜奖。
《又见彩虹》于 2001 年进行创作。它被选定为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的会歌。并且还获得了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高原红》:2001年发行。获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