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3-10 20:39:36

牟定县共和镇芦笋种植大棚助力致富梦:翁绍菊返乡创业引领产业发展

    元双公路蜿蜒,龙川河在其边水清岸绿,在牟定县共和镇肥沃农田的一角,近 300 个芦笋种植大棚相连成片,十分引人注目,这些大棚为种植大户翁绍菊和周边群众撑起了致富梦。

    翁绍菊(右一)在采收芦笋。 记者 高建波 摄

    https://img2.baidu.com/it/u=700960497,2217008308&fm=253&fmt=JPEG&app=120&f=GIF?w=608&h=342

    翁绍菊是牟定本地生长的姑娘。大学毕业后,她在昆明打工了好几年,主要从事芦笋销售工作。她回忆说:“有机芦笋的营养价值正逐渐被人们看重。在一些大城市,它很受欢迎。牟定县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宜芦笋生长,这让我察觉到了芦笋种植存在的潜在商机。”2017 年,翁绍菊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她注册成立了楚雄方氏种植有限公司。她将自己所学的芦笋种植技术带回了家乡。并在共和镇开展起了芦笋种植。

    翁绍菊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她的芦笋种植面积从最初的 170 亩逐步扩大到了 450 亩。芦笋的年产量达到了 600 吨,其产品稳定地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能够实现产值 1000 万余元。同时,楚雄方氏种植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全州第十二批农业产业化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并且还是牟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暨“牟定匠人”实训基地。

    翁绍菊表示:对她自己来讲,小康生活已经实现了。然而,她的长远目标尚未实现。她的梦想是凭借自己带头,促使周边更多的老百姓提升收入并且改善生活。

    芦笋种植需要大棚管理人员,这为周边新甸村委会群众提供了就业务工机会;芦笋种植也需要分拣加工人员,这为周边龙池村委会群众提供了就业务工机会,尤其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务工机会。闫翠芬来自囤子村,今年 58 岁,是当地的固定工。她承包了翁绍菊的 5 亩芦笋管理工作,要负责芦笋从种植到维护,从采摘到进入分拣车间的所有环节。她每个月有 1750 元的保底收入,再加上参与芦笋初加工和包装的零工收入,仅 2020 年,她的工资收入就达到了 55000 元。

    https://img0.baidu.com/it/u=237737563,3396426875&fm=253&fmt=JPEG&app=120&f=GIF?w=608&h=342

    目前,楚雄方氏种植有限公司有 24 名像闫翠芬这样的固定熟练工。在生产旺季,该公司的用工量接近百人。工资方面,每人每天是 80 元到 200 元。正因如此,当地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此外,通过技术支撑、芦笋回收等方式,该公司带动周边群众自主种植芦笋的数量达到了 1000 亩。

    2020 年,仅该公司工人工资支出这一项就超过了 200 万元。未来市场对芦笋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在牟定,芦笋产业是一个健康且充满朝气的产业。翁绍菊表示,他们企业将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取得更大发展的同时,让更多人能够实现致富梦。

    据悉,牟定县将芦笋种植当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重点产业之一。牟定县出台了相关发展规划。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于龙川河一带发展 1 万亩芦笋种植。要用 5 年时间把共和镇打造成万亩芦笋种植镇。并且要将芦笋产业发展成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产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牟定县共和镇芦笋种植大棚助力致富梦:翁绍菊返乡创业引领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