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3-6 10:49:51

中国美术学院皮影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展示47000多件皮影文物

    “5·18 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国家艺术基金提供了资助,中国美术学院承担起了建设的工作,“皮影数字博物馆”正式开始运行上线。

    2003 年 11 月,中国美术学院收到了著名收藏家赵树同教授的捐赠。捐赠物有 47000 多件皮影以及相关文物。中国美术学院以这些捐赠为基础,建立了中国美术学院皮影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是国内首家规模颇具规模的皮影艺术博物馆。馆藏的 45000 余件皮影涵盖了从明清到现代的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北京、河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全国各地的皮影。这些皮影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刻工精美,造型奇特。此外,还收藏有 1368 件皮影手抄剧本、400 余件皮影包以及 1 套表演乐器。2015 年,皮影艺术博物馆并入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2017 年,“中国皮影网络传播平台建设”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

    该项目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馆藏皮影,以图文形式展现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以影音形式展现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以动画形式展现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同时以图文形式展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以影音形式展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以动画形式展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皮影领域的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对皮影领域的相关资料进行管理,对皮影领域的相关资料实现永久保存。

    皮影数字博物馆努力把学术与科普相结合,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这样就建立起了一个专题性科普网站,这个网站内容完备,资料详实,界面友好,检索方便,并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通过后续建设,它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源型网站。为传统戏曲的再生与发展开拓出宽广道路,通过对民间传统的再认识,探索出传统文化的生机以及它对当前整体文化发展与影响,从而丰富民族历史、乡土情怀的民间传统文化,使公众对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得以增强。

    皮影,人们俗称它为“皮影灯”“皮影戏”。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是用驴皮或牛皮手工雕制而成的造型艺术。同时,它也是一种表演艺术,由说、唱和音乐相结合,由艺人进行操作。这种通过光影展现的“三位一体”艺术,充满着独特的魅力,被赞誉为“电影的鼻祖”“最早的卡通动画”,并且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相关链接为【非遗数据知多少】,其中涉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皮影戏。

    目前,该项目采集了 4.8 万余件皮影图像资源,这些资源涵盖了全国各地以及各个流派的皮影造型;同时,还录制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 700 多个皮影表演节目,在这些节目中,有的是饱含历史记忆的传统剧目,有的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寓言剧,还有的是颇受年轻人追捧的摇滚皮影。项目组为探索传统艺术的活化并让其融入现代生活,采集、制作了一批皮影衍生产品,这些产品妙趣横生,像皮影表情包、皮影手机桌面与电脑桌面以及皮影动画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把学术性和科普性进行了有机结合,也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进行了有机结合,较好地达成了皮影的数字化保护以及网络化宣传,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收藏最为丰富的皮影专题性网站。

    登录方式:

    1.“皮影数字博物馆”网站

    2.登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官方微信平台

    3.请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网站收录的皮影表演剧目和访谈节目的著作权,有的属于各表演团体(或个人),有的属于中国美术学院;“皮影老唱机”栏目中的音频文件,其著作权部分归中国唱片上海公司,部分归原表演者,部分归中国美术学院;《皮影的制作》的著作权归陕西省华县薛宏权皮影艺术工作室;皮影动画的著作权归原创作者;其他内容的著作权归中国美术学院。所有著作权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

    网站内通过超链接向外链接的那些网站,其著作权属于该网站的建设单位或者维护单位。

    未经中国美术学院或相关著作权人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可以擅自修改、变更本网站的内容。同时,也不可以将本网站各版面的全部或大部分资料复制到单位或个人的各种存储设备中。

    未经中国美术学院的书面授权,任何单位都不可以对本网站建立镜像站点,个人也严禁这样做。

    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本网站部分内容时,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规定,并且要注明出处,其格式如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美术学院皮影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展示47000多件皮影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