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荣获2021-2025年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4 月 2 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发布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是关于命名 2021 - 2025 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认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国科协主持认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该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团结并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通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评定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自然博物馆等 800 个单位为 2021 - 2025 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其有效期至 2025 年,名单见附件。
中医药博物馆建馆三十余年,立足高校。它被视为立体直观的教科书,形象生动的大讲堂,是来宾参观的第一站,也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在此基础上,博物馆不断积极求索更多可能,先后创建了“中药辨识大赛”“博物馆文化周”“博物馆讲解大赛”等品牌活动,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拓展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https://img2.baidu.com/it/u=2709472918,405998625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0&h=500
北中医博物馆近几年来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事,每年举办 1 - 2 个临展或主题展。举办临展能丰富博物馆的展陈方式,让有限空间呈现更多内容,弘扬更多文化内涵,起到更好宣传作用。《金砖五国·花语时光》《“君臣佐使中医理,本草抗疫扬国威”抗击新冠肺炎中药专题科普展》《白衣天使,“疫”路有你》等,开始拓展线上展览,同时也开始在高校和医院进行巡展。
科普手册、出版书籍、开发课程,多个途径拓展影响。基于科普和科研工作,整理并编撰了博物馆科普手册、杏林藏珍文丛以及《识汉字认中药》教材。针对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开发了各具中医药特色的科普体验活动与系列科普课程,例如“四季养生”“中医防疫与保健”“三高人群的日常保健”“保健灸与保健穴”“中医美容”“中药的味道”等。深耕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科普教育,惠及老幼,影响海内外。
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参与北京科学嘉年华等活动,参与北京志愿者科普大行动等活动。开展了“中医体质检测”活动,开展了“耳针体验”活动,开展了“推拿按摩体验”活动,开展了“猜中药谜语”活动,开展了“中药的真伪鉴别”活动等一系列中医药体验活动。搭建桥梁,让群众能够享受到中医药的便利,让群众能够认识到中医药的美丽。
https://img2.baidu.com/it/u=765018824,247046245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47
加强“北中医博物馆”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工作。博物馆每周都会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推介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知识相关的原创科普文章。这些文章更新及时,内容丰富,制作精美,形式生动活泼。它们深受大众的欢迎,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已经超过了万人。这两个活动反响热烈。
博物馆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称号,这肯定了全馆的工作并给予了鼓励。日后,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博物馆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积极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它会因地制宜,再接再厉,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与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中医药博物馆 刘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