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黑洞照片版权风波:品牌方如何应对视觉中国的版权收费要求?
前言都是第一批看到黑洞照片的人,自然是会激动一些呀。黑洞照片从一开始公布就引起了全民的关注,各个大品牌方更是接连借着黑洞照片来撰写文案、投放广告,这种借助热点进行营销的方式肯定是成效明显的。然而,视觉中国的一则声明,让品牌方都慌乱了,难道要收版权费吗?
本来没有打算蹭这波热点。然而,公司同事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中国广告网在广告节上的背景板图片竟然也被视觉中国版权所有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广告网使用这张图片也必须要给他们付费才行?既然已经被牵扯到其中,那我们无论如何也得进行一番交谈了,聊一聊这个在广大品牌眼中如同黑洞般的问题。
视觉中国这家公司昨晚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凌晨 3 点多的时候,该公司正在发布道歉声明。人民网报道称,视觉中国的负责人被天津网信办连夜叫来进行约谈,并且被责令其网站停止违法违规行为。
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对视觉中国这个名字不陌生。网上有这样一段话:若你的公司未被视觉中国找过,那就意味着你的公司还不够大。尽管这只是句玩笑话,但却说明了视觉中国所撒的“版权之网”范围很广。
视觉中国的核心“商业模式”
视觉中国一直以来是如何做的呢?他们的网站是开放的,用户能够直接把图片上传给他们,图片上传之后就意味着已经授权给他们了。接着他们开发了一套系统,会主动去搜索网络上那些未经授权的照片,一旦找到,就开始向企业索要钱财。如果企业不给钱,那么就只能选择走上诉讼这条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害怕麻烦的企业,就只能乖乖地交钱。
投资公司“经纬中国”的创始人张颖曾在微博上严厉指责视觉中国,说他们要价过高,甚至用“勒索”来形容。这表明视觉中国的目标不只是自媒体,而是国内所有企业,或许还会依据企业规模大小来定价,不然不会让投资公司的老板如此生气。
无节制的版权收费,源于一次意外收获
https://img2.baidu.com/it/u=4242983603,414544388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56&h=500
视觉中国起初的想法或许是良好的,旨在帮助真正拥有著作权的摄影师获取版权费。然而,之后的一次意外情况,致使视觉中国开始偏离正轨。
2015 年,视觉中国发现一件事。去年,其集团与某公司的著作权纠纷案件被当作经典案例公布。案例中明确说明了著作权纠纷的关键:若照片上有视觉中国集团旗下公司的水印,这张照片就默认属于视觉公司,除非能拿出相反证据,即除非能找到照片的真正著作人。那该如何找到呢?很多照片或许是网友随手拍摄后传到网络上的。如果找不到这些照片,那就只能认输并赔钱了。
视觉中国开始借助这个方法广泛行事,通过系统主动进行搜索,四处索要版权费。同时,视觉中国还将 2015 年的这个案例当作警告的方式。这就是众多企业都乖乖缴纳版权费的缘由:对方曾有过成功案例,一旦打官司我们会输。
上得山多终遇虎,一张黑洞图引发的“血案”
视觉中国向众多企业索要过版权费,这些企业因以为自己真的侵权而敢怒不敢言。然而,此次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首张黑洞照片,竟然也被视觉中国标注了版权声明,若要使用就需向其缴费。这次,广大公司都不相信了,黑洞照片不是由科学家洗出来的吗,为何会成为你们的版权作品呢?
各大媒体公司进行责问后,黑洞照片事件爆发了,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舆论。有网友在视觉中国网站的版权图库里,竟然搜索到了国徽、国旗的照片。随后,“共青团中央”和“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言论,接着就出现了现在这种全民声讨的局面。
黑洞照片引发了一系列事情,该照片已经被官方机构证明无需缴纳版权费。最初,视觉中国的创始人曾严正声明,按照版权人的要求,未经许可不能将其用于广告、促销等商业行为。记者就此事对图片来源方 ESO(欧洲南方天文台)进行了采访。ESO 称,视觉中国从未联系过他们。并且,任何媒体或单位若想使用黑洞照片,只要清晰标注来源即可,无论是否用于商业用途。
ESO 的这一回应,对于视觉中国而言,着实堪称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打脸行为。视觉中国借着版权的名义,大肆进行“碰瓷”行为,其行为表现得实在是过于难看了。
“高级”的危机公关手段:避重就轻,推脱责任
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等官微对视觉中国进行责问之后,视觉中国迄今已发布两次道歉声明以及一次创始人采访稿。首先来看这两次道歉声明,它们的内容较为相近,第二次的道歉声明中多了“公司高度重视,立即自查”等内容,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补充。并且两篇声明都有一个重点,即这些图片是由签约供稿人提供的,而平台存在的是审核失职的问题。
一篇创始人采访稿在当天下午 5 点前就已发出。可以看出,视觉中国的危机公关行动很迅速,不到两个小时就能“炮制”出一篇完整的新闻稿。
采访稿的内容主要是对网上的一些质疑作出回应,像黑洞照片的相关问题、国旗照片的情况以及漫天要价的事宜等。很容易就能看出其中存在推脱之嫌,比如声称“国旗照片是由他人上传的”,还说“漫天要价是因为企业不配合,要起诉所以费用才高”。从整篇采访稿可以总结出这样一句话:照片皆为用户上传,我们仅仅负责收钱。
https://img1.baidu.com/it/u=933915212,141786722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89
看完视觉中国的这些公关回应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用户在上传图片时都无需经过审核,那么你们究竟是如何确定这些图片是有版权的呢?如果不确定是否拥有版权,你们又怎么敢向用户索要版权费呢?
纵横广告江湖数十载,起诉超过1万次
在“共青团中央”责问视觉中国的这条微博之下,有许多企业在随声附和。是品牌为了借机获取热度吗?这次确实不是,实际上他们是在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依据天眼查的数据能够得知,从 2009 年至现在,视觉中国提起诉讼的案件达到了 1.2 万起。这仅仅是能够通过公开渠道查到的,而那些直接赔付钱款以平息事端的企业,数量岂不是更多。
起诉的名义大多为“侵犯著作权”“侵害作品网络传播权”等。起诉的对象包含了诸多像腾讯、微博这样的大品牌。这些品牌中招的缘由,是它们将网络上的照片用于广告宣传和商业宣传。
2017 年腾讯曾被视觉中国起诉。原因在于腾讯的官方微信和微博使用过 9 张图片,这些图片未经授权。而这 9 张照片在视觉中国的版权图库里是存在的。因此,视觉中国要求腾讯删除相关照片并赔偿 18 万元。
视觉中国虽无证据表明著作权在其处,仅涉案图片存于其版权图库里,然而腾讯也无法找出真正拥有著作权的人。故而最终腾讯被判定赔偿 4 万元,同时视觉中国的其他诉讼要求也遭驳回。
视觉中国起诉的对象几乎涵盖了各个行业。今年,金香港珠宝(深圳)收到了诉讼,其案件号有 10 条之多。房地产品牌也是视觉中国较为青睐的对象,今年,武汉某地产开发集团被告上法庭,开庭案件号达到了 19 条之多。医院中招的数量不少。仅在今年 4 月份,在开庭的诉讼里,就有瑞安市人民医院、嘉兴市第二医院、乐清市人民医院等十来家医疗机构。
视觉中国不仅波及的行业广泛,还将范围扩及到全世界。其官网现在已经关闭,在此之前就有网友发现他们把其他国家的国旗也收录在自己的版权库中。看起来他们似乎打算改名为“视觉世界”。
(图片来自知乎@冬泳健将钱谦益)
版权维护是正确且值得宣传的。然而,像视觉中国这种自身并无实际版权却打着旗号收费的行为,着实极为可耻。在此,也需提醒品牌方,在进行商业广告宣传时,务必注意所引用图案是否拥有版权,以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