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表原理详解:发条、轮列组与合金材料的奥秘分享
很多人知晓机械手表,然而却不知道机械手表的原理究竟是什么。正因如此,国美小编对机械手表原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现在将其分享给大家。发条是为手表提供能量的零件,它圈绕在条盒内。通过条轴上的铣方槽来上紧发条,而条轴的方槽是由上条机构驱动的。手表在无需复上条的情况下,能够走时 36 到 50 小时左右。因为发条承受明显应力,所以时常会断裂,目前采用合金材料,使发条几乎不会断裂。发条会储存一定能量,并以均匀小量的方式分配给振荡器。为此,能量通过轮列组进行传输。轮列组会以相同比例缩减传输力,同时增加圈数。该轮列组包含 4 只轮和 4 只齿轮,后 3 只轮被铆压在前 3 只齿轮上。在示意图中,斜线表示动件之间的啮合,横线表示动件铆接在相同轴上。第一只轮是圆周铣齿的条盒轮。最后一只轮是擒纵机构齿轮,擒纵轮被铆压在该齿轮上。擒纵轮属于分配机构以及计数器。条盒轮转一圈大概是 6 小时。在这 6 小时期间,擒纵齿轮和擒纵轮转大约 3600 圈。这个数字表明了第一只轮和最后一只轮之间的旋转频率比。该比例一直处在这个数值的范围之内。通常都会设法让齿轮和分轮处于手表的中心,并且每小时转动一圈。
原动系具有储存和传递工作能量的功能,它通常由条盒轮、条盒盖、条轴、发条以及发条外钩构成。发条在处于自由状态时,呈现为螺旋形或者 S 形的弹簧状。其内部一端带有一个小孔,套在条轴的钩上。而其外部一端则通过发条外钩,与条盒轮的内壁相钩连。在上条的过程中,借助上条拨针系使条轴进行旋转,进而将发条紧密地卷绕在条轴上。发条的弹性作用会促使条盒轮发生转动,以此来驱动传动系。
传动系的作用是把原动系的能量传至擒纵调速器,它由二轮(中心轮)、三轮(过轮)、四轮(秒轮)和擒纵轮齿轴构成。二轮(中心轮)和三轮(过轮)的轮片是主动齿轮,擒纵轮齿轴是从动齿轮。钟表传动系的齿形大多是依据理论摆线的原理并经过修正而制成的修正摆线齿形。
擒纵调速器由擒纵机构和振动系统这两部分构成。它凭借振动系统的周期性震动,能让擒纵机构保持精确且有规律的间歇运动,以此获得调速作用。叉瓦式擒纵机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擒纵机构,它是由擒纵轮、擒纵叉、双圆盘和限位钉等部分组成的。它的作用在于将原动系的能量传递给振动系统,以此来维持振动系统进行等幅振动。同时,它还会把振动系统的振动次数传递给指示机构,从而达到计量时间的目的。
振动系统主要包含摆轮、摆轴、游丝、活动外桩环、快慢针等部分。游丝的内端固定在摆轴上,外端固定在摆夹板上。当摆轮受到外力作用而偏离其平衡位置开始摆动时,游丝会被扭转,从而产生位能,这种位能被称为恢复力矩。擒纵机构完成前述两个动作。振动系在游丝位能的作用下,会进行反方向摆动。通过这种反方向摆动,振动系完成了另半个振动周期。这就是机械钟表在运转时擒纵调速器不断且重复循环工作的原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