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优劝诫休学创业:大学生休学创业靠谱吗?董旭斌的创业故事回顾
梁优不想再目睹他人遭受他所经历过的困苦。曾有学弟学妹前来找他咨询,称自己也在思索休学创业之事,并询问他的看法。他的答复都是:“别这样做”。去年 10 月,《新华每日电讯》曾以《大学生休学创业,靠谱吗?》为标题,对几位大学生休学创业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时隔一年,《新华每日电讯》的记者对这些休学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回访。休学创业者"休业返学"记:不知怎么运营公司
去年 8 月,董旭斌身处中关村创业大街北口昊海楼 8 层的露台上。他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讲道:“你看到那个麦当劳了吧?就是那个。再过一个月,它将属于我了!”
董旭斌在那时已经休学,接着开始创业。他有着开设一家互联网加美容美发的连锁企业的计划。他的第一个目标是租下海淀桥东南角的麦当劳餐厅,并将其改建成具有科技感的智能美发店。
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记者察觉到那家麦当劳确实已经消失了,然而它并没有变成董旭斌的美容美发店,并且它从来就不是。董旭斌休学创业一年多,他的创业项目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在休学创业的这条道路上,败下阵来的不只是他一个人。
去年的创业潮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吸引了许多在校大学生投身其中。在那一段时间里,高校里的各种创业社团以及创业比赛都开展得红红火火。甚至还有像董旭斌这样的人,选择了休学,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创业当中。
一年过去后,校园里那些各种创业分享会的海报,被求职招聘的讲座信息给覆盖了。多数应届毕业生所考虑的依然还是那三条路,即求职、保研、出国。然而,那些选择休学创业的大学生们呢?他们到底创出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去年 10 月,《新华每日电讯》以《大学生休学创业,靠谱吗?》为题目,对几位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故事进行了报道。时隔一年,《新华每日电讯》的记者对这些休学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了回访,他们讲述了这一年来的创业经历,记者也对他们的成败与得失进行了分析。
全军覆没
梁优在今年 2 月选择了离开,因为他未曾熬过自己人生这 23 年来最为寒冷的冬天。回校准备毕业论文之际,他选定的题目是《浅析国内股权众筹中的合同关系》。
梁优没有想到,自己的创业项目竟然会被雾霾“毒”死。
梁优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休学。去年 8 月,他和两个好兄弟开始了亲子户外游的创业项目,且项目集中在北京和天津两个城市。秋天是京津地区最好的季节,也是出游旺季,所以他们的生意很兴隆。“十一”黄金周期间,他们实现了五六十万元的流水。两个月后,团队赚了十万多元。
那个时候他是有信心的。身为 CEO 的梁优,对自己创业团队的这份成绩单感到还算满意。他认为,当时很多创业项目的数据都不如他们的好看。他觉得按照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10 月拿到第一笔融资是很快就能实现的事情。
没想到,进入 11 月后,“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大雾霾”。这样的情况,怎么会有家长带孩子去参加户外游呢?熬到 12 月,气温迅速下降,人们都躲在家里过冬,公司几乎没有了营收。
雪上加霜的情况是,团队出现了问题。有人从公司账上借钱却不归还,这使得公司的资金周转变得不灵活。由于股权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所以没有人愿意去填补这个漏洞。更为严重的是,这伤害了兄弟之间的感情。最终,梁优没能熬过自己人生 23 年来最为寒冷的冬天,在今年 2 月选择了离开。当他回校撰写毕业论文时,他所选的题目是《浅析国内股权众筹中的合同关系》。
大家各自回到了原来的轨迹,有的回校念书,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去大公司就业。
去年祖力亚尔决定从北大医学院休学创业来做这个 APP,他说自己进行过论证,认定那个时候是同类 APP 的市场窗口期,觉得“或许只有那个时间去做,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一年过去后,他反思道:“当时确实是处于窗口期,不过怎么说呢……进入得有些晚了。”
董旭斌一直认为自己那个互联网加美容美发的项目极具创新性,甚至能够颠覆京城现有的整个美容美发行业。然而,对资本市场的错误判断,使得他的梦想未能实现。
董旭斌年少时失去了父亲。从中学时期起,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宁夏固原的家乡经营美发店。通过这家美发店,他养活了自己、妈妈、姐姐和弟弟。姐姐借助他开的美发店,得以成家立业并购买了房屋。而他自己和弟弟则依靠这家美发店完成了大学学业。
董旭斌觉得,自己在美容美发行业中是最懂互联网的,同时在互联网行业中也是最懂美容美发的。他不但要开展线上业务,还打算开设实体店。他已然在黄金地段的门面预先支付了 10 万元的定金。“那家店一年的房租,再加上我半年运营所需的人力成本,核算下来要 390 多万,所以我需要融资 400 万。”然而,他最终没有融到一分钱。
去年 8 月接受采访时,董旭斌称已有他人追着要给他投资 300 万,他未接受,认为自己尚未准备好,然而这极大地增强了他的信心。一个月过后,他觉得时机已成熟,便去寻找投资人,可对方却说:“我们现在对 O2O 这类事物持极为怀疑的态度。”之后,董旭斌又疯狂地联系了多家投资机构,但再也没有人愿意为他提供资金。
所谓的“资本寒冬”,让董旭斌发懵,他只能依靠之前摸爬滚打挣得的积蓄艰难熬过。熬到了年底,他最终决定将公司关闭。在公司关门之前,他心目中的那家互联网+美容美发连锁企业,一家店都还没有开起来。
李申用“及时止损”,来形容自己停掉创业项目的决定。
他从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专业休学后,开展了一个创业项目。这个项目是为文化传媒领域的企业提供精准招聘服务,同时也为在校大学生提前进行相应领域的求职培训。不过,基本上只有在暑假的时候,同学们才有时间来参加培训。而一年又能有几个暑假呢?李申毫不留情地评价道:“效率太低了!”
线上培训的成本比较低。他们曾经建立过微信群,也开设过微信公众号,确实吸引了不少同学加入和关注。然而,对于“这个群后续如何运营?是否有存续性?怎样让大家加入这个群之后就能迅速提升求职技能?”这些问题,李申在当时都未能想出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给大学生做求职培训,自身得对职场的各个方面都十分熟悉。然而,李申他们连大学都还没毕业,他们自己对职场的认知又能有多少呢?今年春天,李申称“为避免自己进一步陷入那个困境”,便关闭了所有相关业务,重新回到学校去撰写毕业论文。
王赫今年春天像李申一样重返校园做毕业论文。由于休学创业,到了 7 月他才拿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士学位。而此时,当年的同班同学已经研究生毕业了。
王赫的创业项目是在网络上构建一个开放式的电影创作平台,能让未来的观众从创作阶段就开始参与到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的讨论中,进而使它成为一个以电影创作为主题的网络社区。王赫称当时联系了将近一百个小的制作组,然而却发现“难以开展起来”。大家是有热情的,用户数量也很高,但就是无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王赫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讲述,由于他们运营的是网络平台,所以需要兼顾各个剧组在技术、产品以及演职人员等各环节方面的事宜,这让他感觉“非常累”。并且,团队成员的变动也对他造成了伤害,正因如此,王赫只得在今年年初将这个平台关闭了。
错在哪里
王赫表示主要有两件事让他未能想明白。其一为商业模式,其二是团队管理。总体而言,就是他不清楚该如何运营一家公司。
去年接受采访时,王赫将自己创业的冲动形容为恋爱。这一年里,他如同热恋般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项目中。然而现在回头来看,他意识到自己把很多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或许也确实难以想清楚,那该怎么想清楚呢?毕竟未曾经历过,只能凭借摸索前行。”
王赫表示主要有两件事他尚未想明白:其一为商业模式,其二为团队管理。概括而言,就是“不晓得该如何运营一家公司”。在商业模式方面,他借鉴大公司的经验,然而发现并不适用;他参考中小企业的经历,却又觉得不够好。在用人方面,志同道合的人比较少;用高薪去挖有经验的人,却既无法管理好他们,也留不住他们;招聘没有经验的人,这些人来只是为了打工挣钱,没有事业心;甚至还有人待了还不到两周,就已经把下份求职简历都准备好了。
刚开始,大家都满怀热情,觉得肯定能行。在做的过程中,却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王赫表示,只要一察觉到不对劲,就立刻进行调整,一刻也不耽误。然而,战术上的“快速求变”并没有让他弄清楚那些本质问题,他意识到自己“还是过于急切了,这或许就是年轻所带来的劣势”。
梁优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回顾时表示,一开始格外兴奋。他们会留意一些较为表面的情况,比如见到了多少投资人,租到了办公室,员工人数达到了什么规模,进行了第一次团建等等。梁优称这些会使年轻的创业者们产生麻痹,让他们无法意识到创业项目存在的本质问题,像短期内无法盈利之类的。
如果你没有想清楚商业模式本身,那么外在的这些东西即便很热闹,也无法起到弥补的作用。就算获得了 5000 万或者 5 个亿的融资,倘若对于该如何赚钱这件事没有想好,你的项目依然存在问题。
梁优并非刚离开就察觉到了问题的所在。他迷茫了很长时间,并且体会到了深深的孤独。对于 23 岁的梁优来说,创业带来的焦灼与失落,很难和同龄人进行沟通,他甚至会整夜整夜地难以入眠。那时知识共享的 APP“在行”热度很高。梁优花费 2000 元,获得了与创业领域知名前辈交流一个小时的机会。他向对方诉说自己的苦闷与困惑,最终被对方接纳到自己麾下。
梁优加入到成熟的大型创业团队后,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创业情况。他感慨道:“自己之前的创业,与人家正规军的打法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就拿经费使用来说,在这个团队里,即使是只有千八百块这样很小的一笔经费投放,也都会有完整的数据监测报表呈现出来,并且还会开会对这笔钱的使用效率进行分析讨论。然而,梁优他们的创业团队呢,别说进行数据监测了,甚至连财务人员都没有。
我们在开心的时候花钱比较多,其中包括招了很多人。有时候我们都不记得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梁优不好意思地笑着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和别人相比,说我们是野战军都算是高估了,实际上我们就是草台班子。
北京大学地质系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吴子衿,曾在李申的创业团队中担任核心成员。整个大三那年,她几乎将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李申的求职培训创业项目中。然而,最终她并未陪伴这个自己深度参与的创业项目走到最后,而是提前退出,随后加入了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大军。
整个过程比我想象的要长很多。回想过去这一年,她疲惫地说道,很多事情与我们所想的不同,然而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它。
吴子衿在团队中主要承担“线上运营”的工作。具体而言,她负责更新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其工作内容包括从相关求职网站搬运招聘信息,以及整理讲授求职技巧的讲座内容并进行分享。她原创的内容较少,因为以她的水平,无法教导大家如何去找工作。吴子衿之前的职场经历仅有在搜狐实习过这一段。
吴子衿称,在创业环境里,她觉得需要在无人引领与鞭策时,持续自我加压、自我成长,然而她发觉自己并非这样的人。“我仅能做好自己会做的事,不清楚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李申身为 CEO,和我同岁,他也没法帮我发掘出我还能做什么。”
去年采访期间,几位休学创业的大学生 CEO 向记者表示,他们未掌握具体的开发技术,在团队中主要负责市场的营销与推广。而最终使他们陷入困境的,是对市场的不了解。去年夏末秋初,尽管创投热点已开始转变,然而大学生们未能及时察觉到,资本市场的热度下降速度比气温还要快且低。他们也不相信,自己的项目会因此受到影响。
梁优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表示,他着实未曾想到,在去年 11 月和 12 月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竟然会如此艰难!”为了给员工发放工资,他几乎是“四处跪地求钱”。公司在那苟延残喘的两个月里,董旭斌给员工开工资的钱是借的,即便如此,还是因为工资发放得晚了,被两名员工告上了法庭。“资金,是一个企业的关键所在,是其持续发展的动力。”可我当时的命脉,却把握在别人手里……”
这一年,董旭斌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的几乎全是创投信息。他给知名投资人都冠以极亲切的称号,像“老徐”“老罗”“蛮子”等。看起来二十多岁的董旭斌与这些投资人早已熟络到可以称兄道弟的地步。一年后再次接受采访时,董旭斌依然反复对记者说,自己跟这个投资人吃过饭,跟那个投资人也吃过饭。
那回忆并不美好。酒过三巡后提到了融资这件事。投资人甲脸红脖子粗的,拍着董旭斌的肩膀说,兄弟,你那笔钱就包在我身上了,这算不了什么大事。投资人乙粗鲁地挥着手抢白道,这个兄弟的钱我来投,你就别掺和了。而董旭斌并没有喝多,他把饭桌酒局上的这些话都记在了心里。过了几天,他携带着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去找甲,甲只用几句话就把他打发走了。接着他又去找乙,乙同样也是几句话就把他打发走了。
董旭斌去年的公司办公室位于中关村创业大街北口的昊海楼上。他表示,长期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停留,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各种原因而聚集到这条街上的创业者、投资人以及媒体记者,让他应接不暇。尤其在去年春天,他看到一些“很简单”的创业项目,常常能够融资四五百万。并且他也确实有过几次投资人上门拜访他的经历。“我整个人就自信心爆棚,有点飘了。”
权当试错
休学创业的这一年,祖力亚尔表示他主要有这样的收获:他发现现在并非是自己出来创业的时机,现阶段的他最为需要的是为长远的发展积累更多的东西。
聊起去年在北京的创业经历和夸下的海口时,董旭斌坦诚地说:“怎么讲呢,确实有虚荣心。大家都在从事互联网行业,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去做农业之类的,就会显得特别没档次。”并且由于去年氛围的影响,董旭斌表示自己总是想做非常宏大的事情,“就像重塑一个行业,或者再打造一个像淘宝、京东那样的平台。”但是真正要去落实的时候,他察觉到,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能力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远远达不到匹配的程度。
现在,董旭斌已基本放弃学业,并且离开了北京,回到了家乡宁夏。他正在创业,不过他的产品已变为开发家乡的特产——土豆。在他最为熟悉的地方,对他最熟悉的味道进行深度加工。他表示,国家对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他仍想将其利用好。
王赫去年怀有类似宏大的念头,例如期望借助自己所建设的那个互动电影创作平台,对整个行业的制播方式进行改变。然而,他经此一年后发现,真正发生改变的其实是他自己。“我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心变得沉稳了,也安定了。”休学创业的这一年,是王赫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个历程,他找出了自己的上限所在。只有深入了解自己,才能带好团队;只有深刻理解人性,才能对大家的成长负责。
平台关闭了,然而他心有不甘。自春天起,他重新将公司拾起,改变方式,开始拍摄微电影。他始终牢记马云的话:今日极为残酷,明日更加残酷,后天十分美好。他特别不想让自己的创业如昙花般一现,而是希望它能像一场马拉松,坚持到底。去年采访王赫时,他的公司位于清华科技园,没过多久便搬到了昌平,如今则在高碑店。他与高碑店的房东签了8年的租约。
王赫的创业项目源自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清华 x-lab)。清华 x-lab 的王琪玮老师向记者多次强调,x-lab 并非一个孵化基地,而是一个教育平台。他表示,创业既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试错的不只是创业项目本身。有些同学经历这个过程后,会发现自己目前还不适合创业。然而,我相信这个创业经历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王琪玮说。
祖力亚尔决定,在短期内不再进行创业。祖力亚尔说,休学创业的这一年,他主要的收获是发现现在还不是自己出来创业的时候,现阶段的他最需要为长远发展做更多的积累。他所指的积累是坚实的专业能力,不管所学的是什么专业。在祖力亚尔看来,这是创业的基础,因为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有了真正的创新,再去了解市场,我觉得都来得及。”
祖力亚尔形容自己当时心急,想要有所行动,想跑得更快,想赶到前面。然而这一年以来,他意识到自己的水平还不足以在社会中立足,无论是在经验方面,还是在渠道方面,都需要进行积累。特别是专业知识方面,他觉得自己“不该过早地中断学业”。
祖力亚尔在经济方面和时间方面都付出了一定代价,但他丝毫不后悔。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收获比损失大很多。同时,休学并非退学,他毕竟还可以继续回校念书。并且,他更加清楚自己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了。
梁优当初凭借父母给的 10 万块钱选择休学创业。到今夏毕业时,他比同学多花费了两年时间,钱也减少到了 7 万。然而,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认为,虽然探索的内容失败了,但探索本身并没有错。并且,通过这次经历,他看清了一些本质问题,就当作念了个 MBA 吧,还获得了实战经验。不过,在短期内,他不打算继续创业了。他想要先进入大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以此作为积累。刚离开自己的创业团队那段时间,梁优的心情有些受伤,他不想再见到任何与“创业”相关的元素。他喜爱户外旅行,于是去新疆游玩了一个月。当他走在喀什的吾斯塘博依路上时,不经意间抬眼望去,看到一个具有古朴伊斯兰风格的建筑门口,竟然挂着“喀什古城众创空间”的牌子,那一刻,他几乎要崩溃了……
创业确实十分辛苦。如同一个人独自踏上探险之旅,外界的人无法知晓你所经历的一切。其中的收获以及苦痛,唯有你自己能够体会。在短时间内,我不想再去经历这样的过程。梁优也不愿意再看到他人遭受他曾经经历过的苦,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曾经有学弟学妹前来找他咨询,称自己正在考虑休学去创业,并询问他的意见。当他了解了对方的创业项目后,他给出的回答都是:“不要。”
现在在某些高校里,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是创业策划书,保送研究生时创业策划书也可作为加分项目。在梁优看来,这些都不是良好的引导。他觉得这至少从形式上向学生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可以不用好好听课,仅凭拍脑袋写出个商业计划书就能获得学分并毕业。梁优认为,无论是撰写的学生,还是进行评价的老师,大多都未曾在市场中经历过摸爬滚打,那样的话恐怕就都只是空谈。
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呢?首先,你得是一个社会人,而不能是学生。经历过休学创业的梁优表示,如果你连正规回复邮件的方式都不懂得,连房子都没有租过,甚至连被子都叠不好,那你就不应该创业。除非你真的天赋异禀,否则这条路会很长。
——《新华网》每日电讯记者:尹平平实习生:邓陈晖、王文杰
回复“招聘会”,获取最近招聘会时间安排
回复“招聘会报名”,获取招聘单位参加招聘会报名办法
回复“毕业生报到”,获取毕业生报到证相关业务说明
回复“就业见习”,获取毕业生就业见习相关说明
回复“档案转出”,获取提档所需材料
回复“创业培训”,获取创业培训报名流程
回复“创业贷款”,获取大学生创业贷款相关说明
回复“创业公共服务”,获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服务内容
如果您认为我们的微信平台已融入您的生活,那么请将我们的平台“榆林人事人才信息网”推荐给您的亲友,或者点击右上角并分享至朋友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