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海量数据库资源助力学生研究能力提升
第一次打开学校图书馆的搜索引擎,进入 RILM 线上数据库。在这里,能看到数万篇文献,还有数十万条各种风格的音频,以及林林总总的珍贵乐谱。几秒钟的时间,你就可以找到贝多芬的所有作品相关资料。仿佛不经意间打开了一个包含万象的宝藏魔盒,心中既兴奋又有点眩晕,一时间竟不知先看什么,也不知先听什么。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李懿德,还记得初次进入学校线上数据库时的那种兴奋之感。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上海音乐学院引进了数量极多的数据库资源,这些资源为学生访问国外高质量的文献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相关的文献检索课程也使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海量数据库资源
助推研究能力提升
实体书所占地方越来越大,传统图书馆若不想成为无限膨胀的物理空间,就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当下对硕士、博士毕业生论文以及教师科研论文的要求提高了,检查力度也加大了,硕博学生和教师的论文必须提升到更高的水准,他们需要及时知晓全球学术的发展动态,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线上数据库是很有必要的。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余丹红表示,她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上音图书馆的专业团队一直在努力。他们积极地去寻找各种数据库资源,并且将符合学院师生需求的资源引进过来。这样做是为了便于师生能够充分了解国内外音乐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获取最全的研究资料。在有了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师生可以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术研究需要大量文献给予支持。余丹红指出,其一,在确定研究课题之时,必须借助搜索文献来知晓你的研究在此之前是否已有相应成果,你是否在进行重复劳动。这是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并且在写作与科研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音乐学理论研究需要把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世界,音乐表演研究也需要,音乐教育研究同样需要。仅仅拥有中文文献远远不够,不能满足这些研究的需求。
如果学校期望师生在论文写作方面能有质的提升,那么图书馆资源库的基础建设就很重要。要建设资源库,就需要引进像牛津大学、剑桥大学、RILM 等这些国际上最为先进的音乐资源库,并且用可视化的分析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归纳以及总结。在这之后,把分析结果引入到文献综述当中,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整个研究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同时也能开阔他们的学科视野。
采购近20个数据库
引进音乐界的“菜谱大全”
音乐学博士张继红介绍,他是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部主任。今年学校进行了采购,采购的数据库数量近 20 个。现在学校拥有的数据库总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其中包含世界知名的 RILM 等。这些数据库覆盖了西方音乐、中国音乐以及数字媒体等多个学科。
2014 年我在斯坦福大学访学。期间,我参加了美国音乐图书馆协会的年会。在年会上,我遇到了 RILM 的华人编辑樊昀。参会人员中只有 3 个中国人,所以我们交谈得特别亲切。她向我介绍了她所在的公司,其中文名字叫:国际音乐文献资料大全(Ré de Litté ,简称 RILM),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数据库。当时,我们俩都哈哈大笑,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菜谱大全”。张继红说,后来仔细想想,这个数据库确实很像音乐界的菜谱大全。它能非常全面地介绍全世界的音乐工作者在研究什么,以及出了哪些成果,让使用者在自己的领域进行研究时能够有资料可寻,心里也有数。
张继红介绍,在引进 RILM 数据库这件事上,樊昀提供了很多帮助。该数据库专业性极强,无论是在检索方面还是在内容使用方面,都需要使用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之后才能开始使用,就如同专业照相机一样,需要经过专业学习才能熟练运用。上音图书馆订购该数据库后,聘请了樊昀担任特聘学科馆员。她在回国期间会给上音师生开设讲座,在国外也能随时解答大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20 年,樊昀特地录制了三期共二十多个介绍使用方法的短视频,这对师生们有很大的帮助。
精挑付费资源
拓展免费资源
上音图书馆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经费紧张,然而却需要确保视听内容极为丰富。余丹红表示:“这实在是太难了。”她接着说,“我们之前订购过 RILM,使用了一年后,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中断了两三年都没有再进行订购,这给师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资源库的费用每年都在上涨,并且学校规定,超过 10 万元的资源库使用一年之后需要重新进行招标。”负责采购资源库的老师是音乐专业的学者,他对采购的流程不太熟悉。要像会计师那样去学习采购方面的知识,这对他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
他们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急需的最基本款上,花费了很大功夫,最终选定了两个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是全世界几乎所有音乐学院或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都必备的,分别是 RILM 和(此处似乎缺少另一个数据库名称)。之后,在有限的条件下,他们将搜索能力最大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拓展资源库的范围,例如发现了费用不太高的现代乐谱库、以音响为主的拿索斯数据库,以及中国台岛的一些优质学术资源库。
资源库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我们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要优先引进哪些资源库呢?首先需要对这些资源库有全面的认知,接着在这个基础之上,挑选出一些既最适合我们国家,又最符合我们学校专业特色以及学术水准的资源库。张继红表示,经费十分有限。他们除了购买商业数据库之外,还考察了国际乐谱网等众多的开放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是在互联网上能够免费获取的。在此基础上,他们精心挑选出了一些学校必备的付费资源。
张继红在资源库的采购过程中感受到,国内数据库厂商的服务以及销售人员的后续服务都较为到位。然而,引进国外数据的困难程度要大很多,因为许多国外音乐专业数据库在国内没有代理商或办事处,与这些公司进行交涉是很困难的。比如,今年我们购买了当代作曲家乐谱数据库和拿索斯音乐图书馆。我们通过发邮件向对方询问价格,然而对方回复的速度极为缓慢。从第一次进行询价开始,到最终确认可以开通使用,这中间经历了长达大半年的时间。这使得我们曾经一度怀疑对方是不是要倒闭了。不过好在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顺利,资源的质量也没有任何问题。一些国外知名的数据库公司收到我们的邮件后,先对我们的身份进行再三确认,接着确认使用意向,之后就没有后续动作了。同时,这两年全球范围内的疫情给数据库的采购带来了困难。
配套课程帮助学生
充分利用资源
有人说音乐学院的学生不读书。然而,从每个季度的使用量数据来看,情况并非如此。例如,我们移动图书馆的使用率在全上海的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尽管这是一所较小的学校,与几万人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其使用量却更大。Pro quest 的硕博论文数据库,我们的使用率与社科院上海分院差不多,检索率也差不多,下载率同样差不多,甚至比综合性大学的还要高。张继红感慨地说,从数据来看,上音学生很勤奋,很聪明,外语水平高,能够迅速掌握这些资源库的使用方法,还能自己写微信公众号推文。他们会从各自专业的视角来介绍数据库的使用。他们会依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深入挖掘各资源库的长处。他们会找到不同资源库之间的关联,还会发现一些其他付费或免费的资源。例如,上音录音专业的学生数量极少,他们所需要的资源都特别昂贵,图书馆的经费根本无法覆盖,所以学生就会自己去寻找专业资源并付费购买。张继红说,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资源,他们能够达到国内一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帮助,他们能够达到国内一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指导,他们能够达到国内一流。同时,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资源,他们能够达到国际一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帮助,他们能够达到国际一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指导,他们能够达到国际一流。
本学期上音为硕博学生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该课程教学生使用数据库。通过使用数据库,能提升学位论文写作能力,比如选题、作开题报告以及在写作过程中怎样使用文献等。学生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整理来开展研究,这样就能够迅速提升研究水平。
李懿德介绍,通过《文献检索》课程学会了很多技能。在选择和权衡不同数据库时,能够增加自己的专业关键词,还可以与要查询的对象并列搜索多个概念,这些都有助于精准定位。他笑着说,这和相亲的过程有些相似——每增加一个关键词,范围或许就会缩小几百条甚至上千条。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用语习惯和拼写方面的差异,这样就能增大“相亲”的成功概率。
将上音图书馆
打造成三大中心
多年前我在上音读书,那时图书馆时常举办对外学术讲座。上海的各界人士听闻后纷纷慕名而来,他们怀着虔诚的态度聆听我院教授的精彩讲座。我认为图书馆能够很好地对全院的学术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将其打造成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播系统开设学者讲坛,让大家集体进行学术拓展,以此获得各界对学科建设的支持。余丹红设想,把上音图书馆建设成为文献服务的中心、科研的中心以及音乐推广的中心。图书馆不单单是一个服务系统,还具备提供学术成果的这种可能性,能够给学校整体的学科建设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上音图书馆官微目前会定期推送资源库的使用方法介绍,其推文的阅读量在图书馆行业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其中最高的一期阅读量超过了 1.2 万次。目前的文献服务形式包含实体资源,如书、谱、期刊、唱片等;还有数据库,包括 pc 端和移动端;以及移动图书馆;另外还有个性化定制服务,像微信服务群和微信公众号等。这种服务体系为学校的师生读者提供了便捷的文献获取方式。
余丹红称,帮助学生掌握资源的搜索方法是很重要的,帮助学生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也是很重要的。通过配套课程,能够立体式地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学生将会受益终生。
链接
RILM和 数据库
RILM 在线音乐文献系列数据库是研究向导,世界各国音乐学者都在使用它。它包含的文献资料海量,内容极其丰富,有期刊论文、百科全书、乐谱索引等。其中的 RILM 的 Music with Full Text (RAFT)音乐文献摘要及全文,它收录了自 20 世纪早期开始到现在所发行的 200 多种期刊,这些期刊约有 100 万页的全文内容,并且囊括了 50 个国家的 40 种语言版本。
数据库中拥有超过 30 万首音乐,这些音乐来自世界各地的各个时期。这些音乐由 EMI 等 34 家国际知名唱片公司提供了完全的版权。读者能够在线欣赏全部这些内容。该数据库为读者提供的乐谱约有 50 万页,其中包含一些较为难得的现代乐谱。它还提供 1000 小时的古典音乐演出视频和大师课视频。有 9 万首以上经合法授权的古典音乐乐谱。有 620 篇传记。有 5300 篇音乐注释。有 12200 幅音乐家画像。同时还有 5 万首各种类型的当代世界音乐乐曲。该数据库中的史密森尼全球图书馆音乐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有超过 3.5 万首音乐,这些音乐来自全球 150 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各民族、部落。有音乐,有民谣,有传统音乐,还有民俗演奏。同时,还有各种语音、大自然与人工的声音。《格兰德世界音乐百科全书》的资料超过 9 千页,它汇集了全球超过 700 位音乐家撰写的条目,并且还有获奖无数的权威著作。古典音乐乐谱图书馆汇聚了各个时期的乐谱。这些乐谱有 8000 册之多,超过 40 万页。这里还有全球最重要的古典音乐手稿以及从未出版过的资料。许多乐谱配有相应的音频文件。读者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查看各种类型的乐谱。并且可以轻而易举地对 15 至 21 世纪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