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2-24 05:48:22

探索成都武侯祠大街:三国文化的承载地与历史遗迹的完美融合

    成都武侯祠大街,南端起始于一环路南四段与西一段交接处的高升桥,北端止于一环路南四段与西一段交接处的高升桥。其总长为 1823 米,宽度是 21 米,于 1981 年建成。

    武侯祠大街示意图

    武侯祠大街与武侯祠

    武侯祠大街是因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而得名的。这祠庙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名为武侯祠。

    武侯祠

    武侯祠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惠陵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成都武侯祠包含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部分,构成了三国历史遗迹区,并且它还是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为巨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武侯祠导览图

    而武侯祠以及锦里古街正门面向的交通主干道就是武侯祠大街。

    https://img2.baidu.com/it/u=2686467460,21594900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2

    三国文化的承载地之一,各类结构各异的古代建筑物沿街坐落。放眼望去,几乎每个沿街店铺内,都摆放着带有三国元素的商品,如纸扇、雕像、书籍等,且摆放得错落有致,整个街道都充满了极其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

    武侯祠大街的历史

    很多成都本地人都不知道,武侯祠大街和起源远流长的武侯祠相比,仅仅只有 30 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老车站街等几段道路逐渐演变形成的,这些道路包括老车站街、新车站街、南郊路、澄清街、川藏公路初始段。

    1968 年,浆洗上街的一小段曾被更名为解放南路。

    这些路段合并后被命名为武侯祠大街。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武侯区把武侯祠大街的两侧改建成了仿古建筑。同时,在街口修建了标志性建筑,也就是仿汉阙立柱。就这样,武侯祠大街逐渐形成了如今独具特色的最初模样。

    武侯祠大街主干道与沿街两侧的仿汉阙立柱

    今天的武侯祠大街

    2012 年,武侯区对武侯祠大街开展了外立面整治工作。通过梳理其背景文脉,把街道划分成“千秋序曲”“蜀汉礼仪”“万里古道”这三个部分并进行打造,且这种打造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样做使得街道的风貌与区域的历史文化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实现了贯通古今的效果。

    https://img0.baidu.com/it/u=4243822155,142607314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067&h=800

    南河桥(俗称彩虹桥)至太成宾馆段被称为“千秋序曲”,这里是明清民居风格与现代建设相融合的地方,翼角高高起翘,花格窗最为吸引人的目光,在细微之处展现出了川西地区的人文气息和地域特色。

    “蜀风礼仪”所指的是太成宾馆至钦善斋食府的路段。这段路的建筑风格具有西蜀地域特色,以蜀汉礼仪文化作为主线,借助雕塑、壁画等建筑元素将故事串联起来,从而形象地展现出了蜀国当时的繁荣景象。

    “万里古道”指的是从钦善斋食府到高升桥的这一段。它是藏汉融合之路的川藏路的起始之处,也是古蜀先民文化迁移必定要经过的道路。这段的建筑风格主要是以西蜀建筑为主,并且融合了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在色彩运用上,有青灰、冷灰、朱红、暗红、浅黄等,这些色彩使得这一段建筑呈现出丰富且多元的特点。

    每逢年过节的时候,有成千上万的游人会走进这条复古“老”街。这条街汇集了丝路古道文化、三国蜀汉故事以及川西民居特色。游人在这条街上逛锦里、观大庙会、游喜神方、祭拜蜀汉英雄。它凭借浓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过往的游人。然而,谁能想到,这条复古“老”街的历史其实还不到百年。

    武侯融媒记者 蒲振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索成都武侯祠大街:三国文化的承载地与历史遗迹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