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2-23 22:08:07

平板电脑生态系统大比拼:Windows、Android、iOS三大阵营如何选择?

    为拓展生态边界,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智能电视之后,平板电脑也成为各大传统手机和 PC 厂商的重要争夺领域。问题随之而来,平板电脑领域存在安卓、苹果 iOS 以及其他生态系统,我们该选择哪一个阵营呢?

    三大平板电脑生态浅析

    平板电脑看似处于手机和笔记本之间。它有着复杂的操作逻辑,日常操作简单便利如同手机,手指轻点即可搞定所有事;连接键鼠后能瞬间变为笔记本,在办公应用中能释放更强大的生产力。上述体验看似简单,然而对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适配更大的屏幕,要支持分屏功能,还要对手指触控以及键鼠操作进行深入的优化。

    iPad 预装 iOS 系统相对来说最为完美。在 App Store 下载的应用能够保证良好的兼容性。可以提供一致性的体验。该生态体系下的专业生产力应用也是最多的。系统平板的情况处于其次。各大品牌都需要在原生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动,这种改动被称为“魔改”。它们在对大屏和分屏的适配方面都有各自的操作逻辑。只有从自家应用商店下载的 APP For Pad 版,才能够确保正确显示。

    平板中的应用不存在恼人的弹窗广告,只有开屏广告不算。它不会偷摸安装“全家桶”。操控起来很简单便利,手指能轻松搞定,鼠标也能轻松搞定。

    系统平板的体验欠佳。主要表现在对触控操作不友好方面。只有在微软商店下载的 UWP 应用才对触控操作进行了专属优化。而我们熟悉的绝大多数软件根本没有 UWP 版。没有键盘鼠标仅靠手指点选时极为不便,简直“反人类”。效率低下,还更容易误操作。即便最新的 11 也未能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换句话说,要想让系统平板玩得转,就必须随时配备键盘(底座)。而这会对这类设备的便携性造成严重影响,使其失去了作为“平板”所具备的先天属性。

    相对而言,在不考虑预算的因素时,笔者建议大家首先选择 iPad 系列。在 iPad 系列中,搭载 Apple M1 芯片的 iPad Pro ,在生产力方面有着足够的能力去挑战专业 PC 。

    平板在娱乐领域堪称无敌。它与键盘鼠标搭配,以及和手机/电脑投屏联动的表现也越来越好。多屏协同时,其生产力和体验稳步提升。平板搭配键鼠时就如同标准的 PC,能够运行我们熟悉的所有 exe 程序(包括游戏)。然而,在纯平板形态下,操控体验会大打折扣,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有太大的改变。

    下面的内容,我们将主要锁定在和生态的平板电脑身上。

    和平板之争

    平板的价位覆盖区间与平板相似,范围从 800 元+到 10000 元+都有所涉及。然而,低端平板与高端平板在硬件配置、性能以及体验方面差异极大。当平板价格超过 2000 元后,它们与更贵产品之间的差距就不那么明显了。

    高门槛的平板

    目前,参与中低端平板市场竞争的多为三四线品牌。其中,千元以内的平板搭载的多是英特尔 Atom X5 Z8300 这类处理器,它隶属于 Trail 平台,在 2016 年量产,属于超低功耗处理器。1000 元到 2000 元价位的产品搭载的是英特尔赛扬 N4000 系列处理器,它隶属于 Lake 平台,在 2018 年量产,也属于超低功耗处理器,并且搭配 4GB 或 8GB 内存,存储空间为 64GB 到 256GB,多为 eMMC 闪存,并非 SSD。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说 Lake 了,即便它的接班人,也就是被很多商家用“英特尔第 11 代处理器”来宣传的 Lake 平台(赛扬 N5000 系列,在超低价位笔记本中较为常见,平板电脑暂时还未搭载这个平台),其性能也不太够用。这表明 2000 元以内的平板在搭配键鼠之后,也只是 2 年到 4 年前“上网本”的水平,上网办公的压力不大,但玩游戏或剪片修图就不是它所擅长的了。

   Lake平台暂时多见于超低价传统笔记本

    2000 元到 3000 元这个价位,能看到一些搭载着第 6 代或者第 7 代酷睿 M 处理器的平板。不过,像上述的酷睿 M 处理器,因为其架构比较老旧,即便酷睿 M3 - 7Y30 和 Lake 平台的赛扬 N5105 ,在实际体验方面的差异其实并不是特别大。并且,还需要有更好的散热设计,才能够让它们稳定地输出。如果你的预算不是很充足,那么可以等待未来上市的价格在 2000 元以内并且搭载 Lake 平台的新款平板。

    平板在体验方面存在分水岭。要获得媲美传统笔记本的运算动力,就需要搭载第 11 代酷睿级别处理器的配置。只有具备这样的配置,才能达到相应的运算动力水平。符合此标准的代表产品有酷比魔方 iWork GT,它搭载第 11 代酷睿 i3;华为 E 2022 搭载 i5;微软 Pro 8 搭载 i5;联想 YOGA Duet 2021 搭载 i5;ROG 幻 X 搭载第 12 代酷睿 i5 等。华为 E 2022 是性价比最高的型号。这款产品没有连体式的支架,并且仅配备 1 个 USB Type-C(USB4.0)接口,其扩展能力在平板阵营中是最差的。

    想拥有一款一线品牌旗下的平板,其用起来能无限趋近于传统笔记本体验,那么你至少得有 6000 元的预算。当然,你也可以考虑三线品牌酷比魔方旗下的 iWork GT,它的实际体验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你可能要承担良品率和售后服务可能下降一个等级的风险。

    酷比魔方iWork GT的主要卖点

    低门槛的平板

    受疫情的影响,在最近 2 年,主打“上网课”的平板呈现出爆发的趋势。网课体验的好坏完全依赖于系统 UI 和专属教育资源的 APP。而操作的流畅性以及性能,则需要对实际的硬件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

    2000 元以内的平板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千元级的产品所搭载的处理器大多是以紫光展锐虎贲 T610、T618 以及联发科、高通骁龙 662、麒麟 710 等这类芯片。这些产品的性能比不上千元内的新款 5G 手机,只能说是勉强能够使用。倘若你只是想要购买一个用于上网课、看视频的产品,那么就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这个级别的平板。

    平板要真正实现跨越门槛的配置,需以搭载骁龙 870 级别移动平台作为基准。一线品牌中常见符合此要求的产品,比如联想小新 Pad Pro(11.5 英寸),还有小米平板 5 系列(11 英寸),荣耀平板 V7 Pro(11 英寸,搭载联发科迅鲲 1300T),OPPO Pad(11 英寸)以及华为 11(10.95 英寸,搭载骁龙 865)等。

    平板与其他产品不同。平板即便卖得很贵,性能很强,在实际体验层面的提升也并不显著。比如三星 Tab S8 Ultra,这款售价超万元的旗舰搭载了高通新骁龙 8 移动平台。它的跑分能够秒杀骁龙 870,然而骁龙 870 已经能够足够流畅地运行《原神》。即便换成新骁龙 8,也只是将平均帧数从 50FPS 提升到 55FPS,这并不能称之为质变。S8 Ultra 卖得更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采用了 14.6 英寸的超大屏幕,且素质较高。这个屏幕拥有 2960×1848 像素的分辨率,刷新率达到 240Hz。它还是首款支持 Wi-Fi 6E 的平板电脑。此外,它配备了四立体扬声器、三麦克风,还有 USB 3.2 Type-C 接口。同时,它具备 1200 万+1200 万像素的双前摄组合,以及 1300 万+600 万的双后摄组合。

    在平板领域,联想 YOGA Pad Pro(13 英寸,搭载骁龙 870)能在视界上与 S8 Ultra 抗衡。小新 12.6 英寸版(搭载骁龙 870)也能在视界上与 S8 Ultra 抗衡。华为 Pro 12.6 英寸版(搭载麒麟 9000E)同样能在视界上与 S8 Ultra 抗衡。它们搭配专用键盘保护套以及鼠标时,可以提供不逊于 TabS8 Ultra 的视野。它们搭配专用键盘保护套以及鼠标时,可以提供不逊于 TabS8 Ultra 的生产力表现。而且 YOGA Pad Pro 额外搭配有 HDMI 输入接口,可以作为手机、掌机、笔记本的外接显示器,相当于买平板电脑送显示器,实用性更高。

    平板本质上就是去掉了键盘,只保留屏幕和主机部分的笔记本。它在系统和软件适配方面几乎没有进行任何优化。然而,平板是不同的。它们的硬件虽然和智能手机类似,但在系统层面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和定制。

    笔者没在平板部分推荐三四线品牌,原因在于这类品牌缺乏对系统进行深入优化的能力。一线平板,尤其是搭载骁龙 870 起步的新品,几乎都能在系统层面实现打通。它们能打通与各自品牌旗下笔记本、手机、电视、耳机、手写笔之间的联动,也就是跨屏互联,从而实现智能生态和多设备间的无缝切换,这不仅为日常应用和办公提供了高效便利。

    平板、手机、手表之间能像 iPad 的苹果生态那样无缝融合,能够随心所欲地流畅使用。

    不同价位平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屏幕材质,比如 OLED 材质或者更高分辨率的会更贵一些;扬声器的数量以及品质;是否内置 X 轴线性马达以及数量等。当预算一定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舍弃一些方面。

    因为版面有限,所以本文就讲到这里。如果你想知道现在平板搭配键鼠后能否取代设备进行轻办公,以及能达到什么水平,那就请关注《电脑爱好者》的后续报道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平板电脑生态系统大比拼:Windows、Android、iOS三大阵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