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与网络习惯的差异分析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但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遇到或使用了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例如发送很多句号“......“表示无语,或使用波浪线 '~' 来表达欢快的语气,但有时聊天时不会打断......这些标点符号的使用与它们的书面用法有很大不同。(图片来源 , 侵入和删除).
根据国家于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点符号使用国家标准(GB/T 15834-2011)》(以下简称“使用”)的规定,当今互联网上许多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例如,《使用法》规定:“当多个问号连用或问题表达的语气加重时,可以叠加问号。一般来说,它应该单独使用,然后堆叠使用,最多三个问号。“然而,在网上交流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系列问号一起漂浮。
(带有重叠符号的聊天记录的屏幕截图 1)。
网上也有一些标点符号是不重叠和重叠的,比如逗号和句点。
(重叠符号使用的聊天记录的屏幕截图 2)。
这可以说是标点符号的异化。标点符号的异化是指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同于规范用法,从而衍生出新的形式和新的含义。
社交媒体 – 标点符号疏离的催化剂
在交流中,符号通常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是一种有组织的、传统结构的符号系统,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使用人工创造的自然语言作为符号,而是使用其他视觉、听觉和其他符号作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在《用法》中标点符号的定义是:“标点符号是辅助书面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用于表示句子的停顿和语气,以及表示某些组成部分(主要是单词)的具体性质和功能。”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可以辅助文本表达,但不能像汉字一样独立使用,含义非常明确。标点符号是附在文本符号上的,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自从社交媒体兴起以来,标点符号异化就出现了。因为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文字来交流的,所以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表达。比如十几年前流行的《咆哮的身体》,每句话后面都跟着一连串的“!来表达强烈的语气。
奇怪的标点符号用法
根据前人的文献资料和网上相关实例的收集,小阳总结了标点异化的四种形式:标点的省略、标点的过度重叠、标点的组合使用、标点的变体使用。
(1) 省略标点符号
(省略符号的聊天记录截图)。
在线交流时,我们通常不使用标点符号或使用空格和表情符号。这种遗漏实际上是由社交媒体的实时性和设计决定的,在线聊天中消息是逐句发送的,每次传输之间的间隔构成语气的暂停,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标点符号不会影响交流。如果我们把它添加到每个句子中”。过于严格会产生距离感。请看下面的例子,你是不是觉得左边的朋友会有些疏离感,瞬间凑上淡漠的语气。
https://img1.baidu.com/it/u=1618492022,1104738510&fm=253&fmt=JPEG&app=138&f=JPG?w=500&h=708
(元件使用的聊天记录屏幕截图)。
使用空格和表情符号可以在句子中表达停顿,因为电脑和手机键盘上的空格总是在底部,也是最容易获得的键,使用方便快捷。所以空格取代了标点符号,表情符号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停顿,还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2) 标点符号过度重叠
《使用法》规定,问号和感叹号最多可以叠加使用三个。标点符号过度使用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超出标准,三种是 “?或者“!“仅仅表达网友澎湃的感情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在聊天时经常会看到一长串的标点符号。
(图片来源 , 侵入和删除).
第二个是无法堆叠的标点符号也会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句点、逗号和波浪线占大多数。句号与“...它通常表示无言而舒缓的语气。与 “,,,” 的逗号重叠通常表示更强烈的停顿,给人一种时间长度的感觉。而波浪线与“~~~”的重叠则表示一种亲切可爱的音调,让人联想到音调。你学会卖萌的技巧了吗?
(带有符号叠加的聊天记录屏幕截图)。
(3) 标点符号的组合
这
标点符号组合使用是指不同标点符号的组合,用法指出:“当句子既包含疑句又包含感叹号且比较强时,可以在问号后加上感叹号(一个为问号,一个为感叹号)。例如,经过努力和认可,你了解到了考试前的开卷:“这个学期末其实是开卷考试?!开卷考试的惊讶和难以置信一下子就出来了。
聊天时,类似“!?””?!!!“、”???!!!“和其他非标准标点符号组合,如”,,,。。。“等等。”"???!!!"这种形式可以表示强烈的怀疑和惊讶的语气,而“,,,。。。它可能表示语气长时间停顿,表示说话者正在思考或无言以对。
(图片来源 , 侵入和删除).
(4) 标点符号的变体用法
标点符号的变体是指标准之外的新用法,例如连接 。互联网上波浪线的意义不再是简单地连接某些组件,而是表达欢快悠长的音调和起伏的上升音调。还有像半括号这样的用法也很有趣。
很多朋友经常会用“(”作为自己的无关意思,或者是发挥舒缓的语气。半括号的弯曲也让人想起悲伤的面部表情:( ,代表轻微的沮丧语气。在下面的示例中,前半括号是朋友之间的玩笑,括号内的描述并不真正意味着对方是猪。而后半场则表达了在复习周熬夜的挫败感。第三个以更委婉的语气表达句子的结尾。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异化的类型很多,含义随上下文而变化。作为一个辅助符号,它的含义模糊往往令人费解。
(符号变体用法的聊天历史记录屏幕截图)。
异化的原因 – 语言环境中的选择
https://img1.baidu.com/it/u=665260984,78912556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07&h=500
那么,这种疏离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它是由有趣的在线环境和社交媒体的性质决定的。互联网是许多人的圣地,人们在网上交流时可以使用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例如,为了提高键入效率,省略了标点符号。因为在手机或电脑上输入标点符号不方便,所以需要切换页面或使用键盘上的组合键。结果,很多网友用空格代替,或者干脆懒得换标点符号。在线环境中的交流限制了人们使用非语言符号来表达自己。如果只是用文字来交流,很有可能屏幕另一端的人不知道信息传播者想要传达的情感,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冷漠的感觉。
标点符号已经可以表达语气,异化标点符号可以表达更丰富、更多样的情感,弥补了在线交流中非语言符号的不足。此外,当今的互联网环境呈现出娱乐的特点,现代人在互联网上不必如此拘束,年轻人正在追求轻松愉快的互联网体验。仿佛是为了表达他的困惑之情,屏幕上的一连串问号显得生动有趣。
其次,标点符号的异化是由于它能够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被解释。维索伦提出的语言适应理论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最终选择表达的方式是适应当时的语境、交流主体、个性和情感。标点符号是一种视觉符号,从异化中衍生出的意义与其形式密切相关。例如,波浪线“~”因其弯曲的形状,让人想起一个人说话时声音起伏和连续的语气;使用多个 “?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强烈的质疑语气。每个异化的标点符号都是我们选择的,以符合当时的背景。当我们需要表达友好时,我们选择“~”而不是“—”来表达我们语气的活泼;当我们非常震惊时,我们会播放一系列的 “!”,而不是一个“!”。
最后,这些异化标点符号的使用满足了当代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的交流需求,并在塑造自身形象和获得群体认同感方面发挥作用。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个人通过在群体中积极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而积极的社会认同又是由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的原则建立的。标点符号的异化在今天很普遍,它的异化语义也逐渐变得定性化,年轻人为了自己的人际需要而使用异化标点符号。当我们在一个群体中使用相同的话语系统时,我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对我们的群体越来越认同,并加强了我们的群体认同感。
疏离的标点符号可以满足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情绪的需求,让双方更好地理解屏幕背后的情绪。同时,标点符号的异化也是标点符号的发展,在社交媒体上使用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并传达情感。
虽然标点符号的异化可以满足人们的表达需求,但如果信息接收者不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可能会造成沟通的误解和不便。不同群体之间思维习惯的差异会导致对异化标点符号的不同解释。因此,在沟通时还是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避免歧义。
引用:
To- 向上滑动以预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GB/-2011.北京:标准出版社,2011
张英伟.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05):154-160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2004(06):35-40
方岩.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6):1-6
吴静.新媒体时代emoji发展的传播分析.广角出版,2016(15):83-85
褚泽祥.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01):85-88
罗鲁欣.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472-476
杰夫·维索伦。语用学解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主编:曾润溪
执行主编:郭思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