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CAU-China代表队荣获2023年iGEM全球总决赛金牌及最佳基本元件提名
北京时间11月5日晚,被誉为合成生物学领域世界冠军的国际赛事2023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全球总决赛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404支参赛队伍的激烈角逐中,中国农业大学代表队荣获金牌,并获得最佳基础成分个人奖提名。今年,中国农大团队踏上了激动人心的生物制造之旅。该团队首创了一种基于大肠杆菌构建微米级规则微观结构材料的方法。参赛项目“My Si-lium”从菌丝体和硅藻中汲取灵感,采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并参考磁力棒玩具的组装方法来构造材料。该项目设计了两种类型的大肠杆菌,分别充当“球”和“杆”。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大肠杆菌生长形成“杆”;与此同时,“棒”上展示了一对可以像尼龙搭扣一样粘在一起的蛋白质。 “球”的两端和表面让“球”和“杆”按规则自组装;然后,通过表达形成硅藻硅壳的关键基因对结构进行硅化,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材料的机械强度。电路设计包括丝化模块、交联模块、硅化模块和群体感应模块。兼顾创新性和科学性,推动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得到了评委的高度认可。
项目维基: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代表队主要由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本科生组成,与动物科学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水利学院各学院、各学科的本科生合作土木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在促进学生跨学科理解、培养学生跨学科合作能力、扩大参与竞赛、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改善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https://img0.baidu.com/it/u=1901540844,3963818776&fm=253&fmt=JPEG&app=120&f=PNG?w=500&h=960
该项目由生物学院田长富、杨金水、王娜、余书阳四位老师指导,并得到了校内外多个研究团队的支持。本次大赛得到了本科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院、生物学院、生物学院教学中心、国家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从2019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代表队连续五年获得大赛金牌。
在2019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中,中国农业大学代表队展示了团队在植物纤维素转化虾青素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在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获得了我校在该领域的奖项。本次比赛的第一枚金牌。
在2020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中,中国农业大学代表队展示了团队在针对蝗虫的RNAi农药研究成果以及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荣获金奖。
https://img0.baidu.com/it/u=1537731910,424311918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25
在2021年国际基因工程机械大赛上,中国农业大学代表队展示了团队利用谷氨酸棒杆菌生产聚谷氨酸治理盐碱地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获得金牌。
在2022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中,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展示,团队在荧光假单胞菌2P24中产生草酸,与石器本身的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一水草酸钙晶体膜(COM)进行保护因其在石质文物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推动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努力,获得金奖,在最佳生物制造项目赛道中排名第一,并排名跻身世界前10名。
iGEM,全称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是合成生物学领域国际顶级大学生科技竞赛。它也是一项跨学科竞赛,涉及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等领域的交叉协作。它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3年创办,2005年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性竞赛,参赛者逐渐从本科生扩大到高中生和研究生。
大赛举办20年来,共吸引了来自全球66个国家的4300支队伍参赛,涵盖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一系列世界知名大学,参会人数高达75000人。竞赛成果及研究成果每年均受到《科学》()、《自然》()、《科学美国人》( )、《经济学人》(The )等顶级学术杂志以及BBC等传统媒体的关注并进行专题报道,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更多精彩详情请查看公众号【中农iGE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