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1-21 18:52:16

南京医科大学2022NJMU-China团队连续三年斩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

    \ | /

    ★

    北京时间10月28日晚上9点,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以下简称iGEM)落下帷幕。中国南京医科大学代表队凭借参赛项目“星光引擎”从来自全球45个国家的356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再次夺得金牌。

    这也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三次参加iGEM比赛,并连续三年获得比赛金牌。参赛队伍延续了南京医科大学在本次比赛中的出色表现,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南京医科生的风采。

    -中国队

    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简称iGEM,是合成生物学领域国际顶级大学生科技竞赛。它也是由美国理工学院主办的一项涉及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领域交叉合作的跨学科竞赛。省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4年,大赛旨在培养大学生合成生物学方面的科研兴趣、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英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由于疫情影响,今年iGEM仍将在网上举行。

    iGEM大会盛况

    中国团队由南京医科大学校长、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志斌教授和基础医学院院长苏川教授组成。团队成员由来自基础医学院创新班、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应用统计学(生物统计方向)、口腔医学等专业的29名本科生组成。 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王怡然、杨千月担任队长。指导老师为基础医学院、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星印教授、袁跃教授、霍然教授、林明艳副教授。

    -中国团队参加iGEM社区交流活动

    在前两支参赛团队的基础上,团队继续专注于“星星之子”——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诊治。经过前期的深入讨论,我们从自闭症的潜在原因之一——线粒体功能障碍入手,旨在改善自闭症患者的线粒体功能,改善机体代谢状态,从而缓解自闭症相关症状。行为缺陷。团队希望这个项目能够成为帮助《星星之子》发光发热的强大引擎,这也是项目名称“of”的由来。

    -中国队召开小组会议

    https://img0.baidu.com/it/u=1567619843,410399047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50&h=500

    团队设计了涵盖预防、诊断、治疗和给药的四大系统。通过改造传统益生菌植物乳杆菌L168,合成了改善线粒体功能的关键物质NAD+,持续缓解自闭症患者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通过设计重组工程菌来吸收肠道内的有毒物质,团队还设计了微胶囊系统来提高工程菌在胃肠道中的存活率,并创新设计了乳酸检测系统。该试纸以工程菌为基础,通过检测尿液乳酸浓度,实现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在近一年的筹备过程中,团队成员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密切配合,不懈努力,初步验证了各系统组件的体外功能,确认了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最后被凝练成充实而详细的入门材料,包括网络wiki、视频介绍、数学模型、实验日志、活动记录、安全表格、商业计划等诸多内容。最后的英语答辩环节,队员们表现出色,高质量呈现了自己的成绩,赢得了比赛评委的一致好评。

    -中国团队成员进行实验

    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团队制作的测试盒说明书

    -中国团队制作的商业计划书

    团队成员还将项目理念带出实验室,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我们与海智星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深度合作,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志愿服务活动,并前往西北山区支教,将自闭症和合成生物学知识带给更多的孩子。此外,团队还通过展览、讲座、推文、绘本、周边等方式开展肠道微生物科普活动,积极采访各领域专家协助项目实施,同时加深了解与国内外参赛队伍的合作与交流。总结 竞赛经验和开放获取合成生物学稿件的编写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严谨、创新、开放、共享的科学精神。

    -中国队在海智星康复中心与自闭症儿童玩耍

    -中国团队成员开展教学活动

    https://img2.baidu.com/it/u=403527874,143969565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064&h=500

    -中国主办的肠道科普插画展

    -中国团队绘制的自闭症绘本

    -中国团队成员采访苏志暖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团队成员采访柯晓燕教授

    -中国团队绘制的合成生物学入门手册

    文/马宇轩、王怡然、杨千月

    图片来源/基础医学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医科大学2022NJMU-China团队连续三年斩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