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大学如何推动企业文化传播与变革:企业大学的重要作用解析
从建行大学看企业大学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传达变革意义
自1956年全球第一所企业大学GE克罗顿管理学院成立以来,以及自20世纪90年代摩托罗拉将企业大学概念引入中国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认识到企业大学的重要性,并开始创建企业大学。您自己的企业大学。近年来,企业大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一种战略工具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与传统的企业培训中心不同,企业大学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和价值。其中,企业文化的融合、传播和转化是企业大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它为企业文化实施面临的问题和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困难、解决办法都有提供。
建行大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去年12月17日,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宣布建行大学正式成立。以“专业化、共享化、科技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通过产学研一体化、银政校企联盟、总分行协同,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线下,打造新时代、新金融、新生态的企业大学。这不仅为国内企业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也为建行文化的传承和实践搭建了绝佳的平台。
企业大学是基于企业文化的战略提升平台
企业大学的建立本身就意味着企业的成熟和卓越。企业大学通常与创新、变革、卓越和战略等词联系在一起。建立真正的企业大学意味着企业至少应该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要有想法。企业愿意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希望树立追求卓越的企业形象。二是能力。企业的管理能力、盈利能力、技术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能够支撑企业大学有效、平稳运行。三是要有方向。当一个公司有明确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战略方向时,就需要通过企业大学来实现其目标。第四,有学习文化。公司已经拥有组织和个人的学习文化,并正在继续培育和发展。这些正是建设银行已经具备的要素。建行大学的成立也彰显了建行文化和品牌形象。
https://img2.baidu.com/it/u=2168978792,183091676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74&h=500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大学的发展方向。企业大学与培训中心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企业大学是以企业文化为起点、以企业战略为目标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组织理念和组织形式。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决定了企业大学的战略发展方向。从建行企业文化来看,建行文化以“诚信、公平、稳健、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人文文化、服务文化、合规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文化”为支撑。 ”。立志成为一家充满家国情怀、致力于用金融力量解决社会痛点、对社会负责的银行。这就决定了建行大学的使命是“服务社会,贡献金融解决方案;服务战略,推动稳健创新发展;服务员工,提升专业能力和素质”。不仅开创了职工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也成为我国金融人才培养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索创新的新平台。
企业大学是内部员工的企业文化交流平台
通过感受氛围实现员工文化融合。企业大学为员工营造学校氛围,本身就是在向员工传递进取的组织学习文化。经过企业大学培养的人,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融合。从建行大学的角度来看,由于职能不同,建行各部门、各条线之间会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建行大学可以打破部门之间这种固有的壁垒,让不同部门、上下级之间能够充分沟通,在公司内部营造团结协作、包容互利、情感和谐的氛围,实现文化聚合。同时,建行大学还探索开设文化课,以书法、音乐、国学、绘画等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员工更好地感知美学、感受文化。
通过课程设计实现企业文化传承。许多企业大学在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企业文化的传播中心,并将企业文化的推广作为培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对于新员工来说,如何将公司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一起来,需要企业大学发挥其职能作用。建行大学把新员工入职培训作为传承人文精神和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结合新时代年轻人的特点,专门设计了全新的员工培训课程体系。在通用素质课程和岗位技能课程的基础上,我们有意识地围绕人文精神和建行文化开发特色企业文化课程,加强培训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将企业文化有机融入培训的各个环节。让新员工学、肯学、学好,让员工快速、高效地认同建行文化。员工入职后,我们将继续通过导师制等培训安排,传承建行文化以及建行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增强员工归属感,确保每一位建行员工都拥有独特的建行气质。
通过国内外多元化培训实现跨文化管理。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企业大学是跨国经营过程中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建行大学倡导国际化教育。成立初期,除在国内设有7个地区校区和数个专业校区外,还在海外设立了3个地区校区。发挥海外区域优势,与世界顶尖大学合作,融合国际教育。资源也整合了。这不仅让境内外员工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也让海外员工更快地了解和认同建行作为中国企业的文化,使跨文化交流和沟通更加顺畅。
企业大学是面向公众的企业文化展示平台
开放办学体现情怀和责任。从服务对象来看,企业大学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类型。内向型企业大学只对内部员工开放,而外向型企业大学不仅服务于企业内部员工,还服务于外部客户或社会。大众汽车,实现企业文化对外输出。建行大学源于中国建设银行的初心和使命,定位为外向型企业大学,打造“金智惠民”公益培训平台,以普惠金融客户群为重点目标受众,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热点和公众关注的痛点。针对疑难问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普及和实用知识培训,为公众和社会赋能。这种外部培训,一方面是面向建设银行的客户群体。培训过程中,传递建行理念、文化和经验,听取合理建议,增进双方文化理解。沟通成本降低,互信增强,客户粘性增强。 ,提高合作默契。另一方面,面向全社会,坚持开放办学,实现优秀培训资源的辐射和影响,营造普惠金融文化和氛围,营造服务社会的文化和氛围,体现了建行作为大银行的责任和家国情怀。 。
通过共享教育延伸文化生态链。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企业大学除了整合内部教育资源外,还可以考虑整合外部资源提供服务,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连接起来。建行大学的诞生,就是充分利用金融的力量,多渠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与政府、企业、大学等外部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共同育人、共同创新、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建行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成立“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利用开放平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与落地,打通产学研应用最后一公里。 ,延伸文化生态链,实现外部价值理念的融合。
https://img2.baidu.com/it/u=863609848,2093587154&fm=253&fmt=JPEG&app=138&f=PNG?w=500&h=667
企业大学是帮助企业文化培育和变革的创新平台
企业大学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优先传播企业文化。同时,企业大学是培育企业文化的土壤,可以反过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变革。打破上级与下级沟通中的文化障碍。企业大学多采取辅导或领导授课的形式,由领导亲自培训学生并进行密切交流。同时,领导者还可以对思想进行重新梳理和总结,实现新文化理念自下而上的传播。 ,而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的拉和推。沉淀教师的知识和文化。师资队伍是企业大学宝贵的人才资源。一批批讲师在教学和教学中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和经验。通过文化的融合和提炼,最终形成文化转型和变革的源泉。在共享学习平台中构建新文化。企业大学是文化知识服务、文化知识共享、文化知识创造的平台。通过反复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员工能够实现学习型组织的自我成长,让文化得到更新和进化。
“志同道合,好建设行远”,建行大学以此为校训,把重塑建行文化作为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建行30万多名员工一起,与知名大学和各界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一起,建行大学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作为文化大礼堂、思想学院、赋能工坊,建行大学也将成为建行文化升级的推动者,在服务社会、服务战略、服务员工的同时构建新文化、催化新生态!
杨瀚,建行大学
《文化与产业》是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丛书,旨在加强对中国产业转型和文化发展的研究。本刊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曙光教授主编。欢迎各界专家投稿。邮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