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1-18 02:51:07

工程优化、日常优化与专项优化:网络建设与维护的三大关键步骤详解

    简单地说:

    项目优化:主要涉及新站点的开通、测试、优化和调整(包括室内和宏站点,以及现有的5G基站)。单点验证完成后,对整个区域进行优化,并出具项目优化报告;

    日常优化:是局自身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全网指标优化、TOP社区处理、网络测试分析、投诉工单处理等),现承包给第三方公司各种制造商;

    专项优化:就是专门优化某个指标或者某块(比如高铁专门优化、室分专门优化、高铁专门优化、更换后专门优化、2/3专门优化) /4G互通等),最后出具专题优化报告。

    综上所述,从新网络建设开始(工程优化)到网络顺利运行(日常优化),各种问题日积月累(专项优化)。

    其实打个比方,类似于人与机器。刚出生的婴儿需要大量的营养和知识来促进各种身体功能和技能的成长直至成年(成长过程类似于工程优化,需要大量的工作来支持网络运行);到了老年,活力旺盛,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比较稳定,类似于日常优化,只需要日常学习和检查即可);当人到了老年,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某一器官指标或多个身体器官可能出现问题(这类似于特殊优化,需要优化长期运行的网络积累问题)。

    1、工程优化

    1、进场前获取网络基础信息(包括现有网络工程参数、本地地图、规划站点数据(地理位置、下倾角、方位角、PCI等基础规划数据)、后台网管数据(账号密码和地址)等)、局方及各厂家联系方式、当地局方注意事项(机房进出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则、参数修改规则等);

    2、测试设备(当地合同中规定的测试所需设备)、人员信息(后台主管、塔台工作人员)、测试车辆;

    3、测试路线规划(单站验证需要测试连接、交换、覆盖、数据业务、CQT测试等);

    4、新站数据规划(包括PCI、PRACH、邻区、TAC、电源等数据规划)

    5、新站点的确认信息(后台是否有报警、参数配置是否正常、是否添加邻居关系等);

    6、确认现场正常后,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如出现问题,请及时联系后台人员进行调整,直至满足单项验证要求(包括采集现场经纬度等站点信息、拍摄站点图片、邻近区域不完整、切换失败) 、覆盖差、上传下载速度不达标等);

    7、单站优化报告(可能会产生多个版本,如果项目周期较长,可能会修改多次,需要提交调整前后的对比报告,请注意不要犯诸如此类的简单错误)如单站报告中的错别字、基本信息、图形等);

    8、当新增单体站点达到一定区域规模时,必须进行区域优化。测试前必须确认区域站点的告警信息(尤其是影响业务的告警信息)和参数信息,无误后进行测试;测试时主要关注覆盖范围、SINR、上传下载、切换、连接、断开等指标。出现问题及时分析、调整;

    9、需要提交区域优化报告(调整前后对比报告等);

    10.对ATU测试数据及权威机构提供的其他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

    11、处理新建工地区域内出现的投诉和安全问题;

    12、后台参数验证及工作参数制作;

    13、优化新站点KPI指标;

    14.新站TOP社区处理;

    15、新建站点基础数据库;

    16、案例分析及报告材料制作;

    17、项目进展日报、周报、月报(包括前期工作量、问题现场处理、问题查找、近期工作计划等);

    18、培训(公司项目人员、局人员培训);

    https://img2.baidu.com/it/u=1715918636,297842618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496&h=345

    19、日会、周会及其他会议(主要是接受批评、听取别人的意见);

    20、主席团要求的其他事项;

    21、工程优化报告-最终版本(包括所有工作总结);

    22、终检(验收完成后工作结束)。

    2. 日常优化

    1、入学考试合格后录用;

    2、获取进入时的基本信息(包括工作参考、地图、联系人等基本信息);

    3、每周进行一次参数验证(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对一些错误的参数(如功率、定时器、最小访问权限等)及时进行修正;

    4、每天及时更新工作参数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数据;

    5、用户投诉、工单处理、重点区域保障测试、调整等监控;

    6、每天收集全网的告警信息,上报给维护人员及时处理;

    7、每天进行繁忙时段话务统计,并对话务统计中反映的各项指标进行处理(掉话率高、拥塞率高、话务量大、切换失败率高、接通率低等),并关注后续并观察直至问题闭环;

    8、处理网优平台TOP社区,并跟进观察直至问题关闭;

    9、根据话务统计,可以对长期拥塞或者话务量大的小区进行扩容,也可以对一些话务量长期闲置的小区进行载波删除和调整,实现整个小区的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10、每周根据网络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区域性的天线调整。调整后,应进行验证测试,检查调整效果是否达到,是否影响网络覆盖;

    11、根据每月例行DT测试反映的干扰严重、切换异常等情况,进行针对性优化;

    12、检查基站时(有的地方可能没有),注意基站连接、天馈连接、天线是否有向下倾斜角度或天线被遮挡等情况,并收集和整理整理基站数据,包括天线高度、天线类型、天线方位角、天线下倾角等;

    13.加强与周边城市运营商的沟通,收集和保留边境地区外部小区基站的地理信息和小区数据。每月至少检查并更新一次外部社区数据;

    14、ATU保障测试与监控(此前包括高速、铁路等测试与分析);

    15、各种会议(包括问题处理进展、人事问题、近期工作重点等,一般会议时间很长,每周举行一次);

    16、培训(管理人员及其他现场人员的培训);

    17、每月对特差指标(干扰、质量差、覆盖范围等)进行分析调整,打造经典案例;

    18、日报、周报、月报材料的制作;

    19、春节等节假日重点担保工作(担保前后报告);

    20、主席团要求的其他工作;

    21、合同期满,工程竣工移交。

    3、专项优化

    https://img2.baidu.com/it/u=1980052224,1790358003&fm=253&fmt=JPEG?w=500&h=671

    1、参加入学考试,合格后上岗;

    2、进场前后台人员、客户人员等项目人员信息、塔台工作人员信息等;

    3、获取进入时的基本信息(包括工作参考、地图、联系人等基本信息);

    4、专项项目类型较多(更换后专项优化、KPI分类指标专项优化(可能是CSFB、接通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等)、用户感知、某些参数优化(CQI)等)、4G住户比例优化、速率优化、高铁优化、高速优化、房间隔优化等),下面以高铁优化为例;

    5、测试设备收集及车辆准备;

    6、合同中各项指标的优化目标值(局方提供);

    7、进场时收集现网指标(高铁专项)数据并制作报告(包括高铁线路、沿线基站数据库、调整前的路测数据报告、高铁KPI指标)沿线社区、沿线社区参数配置信息、沿线社区报警信息、沿线社区投诉等信息);

    8、采集原始数据后,核对高铁站点的基本信息,包括经纬度、下倾角、方向角、车站高度、天线系统、覆盖面积、站点设备类型等,并进行修正考虑设备和天线老化。更换问题;

    9、现场报警信息排查、干扰排查(外部干扰和同频干扰)、双层网络结构调整等;

    10、高铁沿线基站参数验证(包括功率、最小接入、邻近区域以及高铁专网与大网的切换参数等)(高铁速度快、速度快)频偏较大,重新设置频偏参数);

    11、常用小区设置——小区合并(高铁速度快,切换频繁,需要将多个小区合并为一个);

    12、优化高铁沿线交通平衡(交通共享、扩能等);

    13.高铁站点KP|指标优化(连接率、断开率、切换成功率等);

    14、对高铁进行网络测试,分析测试日志并做出调整解决问题(测试每一个参数调整,定期测试,基本每天);

    15、出具测试报告和KPI指标调整报告;

    16、发布日报、周边、月报(包括进度、遇到的问题,如站点无法进入天线、无法调整等)

    等,接下来的工作安排等);

    17、参加各种汇报会议(每周至少一次);

    18、培训(管理人员及其他现场人员的培训);

    十九、主席团要求的其他事项;

    20、总结专项优化报告(包括前后指标对比、问题解决、经典案例等,满足当局一开始设定的各项指标目标值); 。

    21、验收合格后,工作完毕,离开工程;

    22、其他专项优化流程类似,但设计指标没有高铁、高速设计那么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工程优化、日常优化与专项优化:网络建设与维护的三大关键步骤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