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字三明建设加速:赋能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2023年数字三明建设加速
赋能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三明正处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社会治理,建设数字政府都是追赶跨越的必由之路。
2023年,市数字政务中心将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一网通所有服务”和“一网协同”为重点,积极推动全面协调高效的数字政府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大胆创新引领,力争2023年专项债券资金3700万元,填补“打基础、补短板”的发展需求” 在施工中数字三明,安全保障、数据赋能、平台支撑等数字政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建立值得信赖和可靠的基础
按照企业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推动政府政务云整合改造,形成集约化运维、可控管理的综合云计算中心。整合后的云计算中心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拥有150个机柜、115个应用系统、900多台云主机。通过规范服务目录、确定最高限价,部门云资源采购成本总体下降不低于15%。为我市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基础。
建立平台、人员、流程一体化的安全运维体系,增强安全态势分析能力,定期对平台进行风险评估和攻防演练。 2023年,处理故障隐患约50起,协助部门运维300余次,抵御网络攻击17亿次,安全事件零发生,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隐患。
积极推动数据聚合和共享
https://img1.baidu.com/it/u=279823317,92777695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82
政务数据聚合共享平台已成功对接102个自建信息系统,聚合数据总量达37.6亿条,较2022年底增加7.6亿条,增长25%,实现了政务数据聚合共享。政府数据采集和公共企业数据零采集。突破。推动政务数据应用场景创新成效显着,为43个部门提供数据应用支撑服务,同比增加14个部门,增长48%;累计调用4081万次,共享数据35.7亿条,累计调用4081万次。 ,同比净增2627万次,增幅181%。
“社保智慧认证”、“应急防洪应用”两个应用创新案例入选2023年全省(含省级单位)24个优秀公共数据应用案例。市政府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在数博论坛“2023数字政府”入选“2023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数字政府管理创新类)”。
探索数据元素应用创新
为充分挖掘三明数据元市场,在收集整理金融机构数据需求的基础上,2023年9月,建设银行三明分行成功启动了三明市首个地市级数据开发利用场景。我省——普惠金融“智慧”“快贷”业务上线首日就为某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4.9万元。
首次举办我市公共数据开发与应用设计大赛、三明数据元素与产业数字化论坛及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专题培训。参赛人数近200人,46支参赛队伍中有11支队伍获得决赛冠军。我市已被省数字化办列入五个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将获得省数据和资金支持。
网站平台服务升级
提升可视化服务能力,直观展示政策解读数据,全面升级智能搜索功能,注重信息聚合,提升精准服务水平。上线便民服务地图,展示16类36张政务地图,实现政务服务“掌上查、就近办理”,上线53条政务指南,打造政务服务“掌上查、就近办理”。一站式政务百科。
创新打造民生服务地图平台,围绕“七大民生”“两大保障”,整合展示网站政策、服务互动等民生信息,提供22类61项服务,实现全覆盖-民生服务及用户信息流程查询;推出智能推荐系统,依靠用户行为和大数据分析,为人们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内容。
2023年,三明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全国地级市政府网站中排名明显提升,位列第23位,比上年上升32位。
e三明9.0开启新体验
2024年元旦,e三明将升级至9.0版本,推出全新的公民、企业、政务、城市代码“明码”。市民终端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维度细化城市服务分类,新增健身场地预约、水电费查询缴费等42项城市服务。累计接入城市服务384项,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企业侧新增普惠金融、法人服务等特色服务,构建企业综合服务场景;政府服务端优化完善电子监管,定期在网上发布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同时,逐步推出公务员移动办公服务,推动政府办公数字化转型。打造一人一“明码”应用,整合身份证、医疗、社保等信息,通过明码服务获取号码、检索电子证照,提高服务便利性。
提高电子证书的便捷应用
https://img0.baidu.com/it/u=2564825121,154453423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944&h=500
不断完善电子证书共享服务体系,打造个人和企业“一码一码”使用证书新模式。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难以篡改的技术特点,为电子证照申请提供防篡改的证照数据,提高电子证照精准授权、安全防护、可追溯等能力,全面普及电子证照在政府领域的应用服务和社交应用。提供服务支持。
目前,该平台已有市县两级单位544家,登记牌照目录3667个。全年生成电子许可证54万张,有效许可证存量687万张。应转国家标准的96万个许可证已全部转换。牌照合规率由年初的60.87%提升至83.64%;为市互联网办公厅、工改系统、房地产系统、电力系统等应用提供电子证照呼叫服务,年平均呼叫率达98.5%。
网上服务大厅高效贴心
全面提升全市“一站式”服务水平,实现即时审批、跨域办理,打造“便捷、高效、透明”的一流政务服务品牌。政务服务大厅全面升级,全面推行“一窗办事”,推出“明一办”移动服务区并入驻e三明App。围绕政务服务“9+1+N”模式,打造社会医疗保险、房产登记、公积金等“9”服务领域,推动线上线下同质化服务。专门设立“无差别综合受理”“1”专区,提高教育、体育、金融等领域服务便利性。升级“N”个专区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性办完”、“批量秒办完”等,优化线上服务体验。 “视频办公”、“政务门牌”等创新专区提供更加高效、贴心的服务,致力于提供便捷、先进的政务服务。
协同办公提高行政效率
围绕“做好内部工作”,构建横向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全面对接、纵向五级全覆盖的公文交换体系覆盖省、市、县、村,为各市级单位提供协同办公应用、移动办公应用、领导力。决策应用服务逐步实现政务电子化、移动化,有效提高行政效率。统一协同办公平台于2023年1月1日上线试运行,已覆盖三明市级单位167个、县(市、区)单位1885个。平台注册单位(用户)已达6299家,其中手机用户3328家。 ;针对规划部署的54个市级单位,完成了各单位的系统配置工作,收集了功能需求,完成了30余次版本更新迭代,初步实现了政府部门协同化、智能化、移动化的政务办公。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升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探索个人信用评分建设,科学构建信用评分评价模型,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加快建设“诚信三明”步伐。落实国家“信用+”创新应用建设要求,开展一系列创新型“信用+”守信激励活动,增强社会公众信用建设的获得感,引导形成“信用有价值、守信”的良好氛围。很强大”。
“信用中国(福建三明)”网站累计发布各类信用政策、法规、新闻等735篇,披露各类信用信息96万余条。公共信用共享平台累计收集各类信用信息数据4553万条。截至2023年底,三明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的排名从平台升级初期的第141位稳步提升至第80位以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