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信的孩子?背后站着会捧场的父母是关键
自信的孩子背后有支持他们的父母。多给孩子鼓励,少一些打击,不要吝啬欣赏。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的未来更有信心。
——鹿妈妈
◆◆◆
♬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顽皮派主持人林静朗读的音频
作者 |夏天
来源 |男孩派(ID:)
看到了这个短视频:
一位母亲从儿子凌乱的书包里翻出了各种“纸质书”,几乎每本书都卷得变形了。
妈妈厌恶地打开其中一本书的封底,发现上面清楚地写着“目标是清华北大”。
母亲转头看着儿子盘腿坐在桌边,悠闲地嚼着笔筒。她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她讽刺地说:
“你平时这么不听话,目标又这么远大,我简直不敢相信。
如果你能考上清华北大,我和你妈妈就在城里裸奔。 ”
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这位母亲对儿子的调侃,竟然勾起了很多网友的痛苦回忆:
“你们果然有同一个父母,在他们眼里,你的梦想就是个笑话。”
“他们不相信你能把事情做好。
即使你真的做得很好,质疑也会嘲笑你:
“你真的是自己参加考试的吗?你不是抄别人的吗?
以你的小身材,在长跑中依然可以名列第一。你一定是在愚弄我。 ’”
“我的父母也是这样,他们不相信我,还经常攻击、嘲笑我,好像我不配拥有梦想,成不了优秀的人……”
记得《小王子》中有一句话:“只要你肯定我,我就足够勇敢”。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
父母的肯定和赞扬就像命运的一双神奇之手,可以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也可以为孩子关上一扇门。
所以,好父母一定要懂得“养”孩子。
你打得越多,孩子就越惨。
《小巨人游戏》里有一个小男孩,名叫葫芦。
每次比赛他总是第一名,但他的父母从来没有表扬过他,更不用说在众人面前表扬他了。
他在节目中沮丧地说:
“如果我变得强大一点,我妈妈就会告诉我远离别人。”
当歌手汪苏泷问他:
“你是否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表扬而感到委屈?”
他立即用双臂捂住眼睛,哭了起来。
《父母成熟了,孩子就会成才》中写道:
“孩子的心还不成熟,他们可能会因为父母的鼓励而努力,也可能因为父母百无聊赖的样子而感到悲伤、失去信心。”
孩子最关心的人就是父母。
父母的每一句话都是孩子寻找自我、认同自我的力量和基础。
很多时候,父母的贬低、攻击、泼冷水,不但不能让孩子“知耻而后勇”,反而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心,斩断孩子的潜力。
《心理访谈》曾讲述过“啃老手”范成金的故事。
范成金小时候,父母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子”。
为了让范成金更有动力、更有出息,父母经常批评她、打压她、挑剔她。
当她刚学会写字时,父亲会指着作业本说:
“你写的什么?这么难看?删掉重新写吧。”
上小学时,她思维活跃,喜欢在作业本上画一些自己的发明创造。她妈妈批评她:
“没有做好他的工作,只是欺骗和欺骗。”
后来,她爱上了时装设计。她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妈妈看,希望得到她的支持和表扬,但妈妈不同意,并说:
“这有什么用?去看书吧!”
她终于考了80分,但父亲不但没有表扬她,反而嘲笑她:
“你们班考90分以上的人那么多,考100分的还有人,为什么考不出更高的成绩呢?”
她刚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她妈妈指着她的鼻子骂道:
“每个人高中毕业后都可以找到工作,所以我们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如果你以后成功了,我就给你下跪。
如果你成功了,狗也能成功。 ”
就这样,在父母多年的批评下,范成金的自尊心越来越低,越来越抗拒“满足父母”。
她选择彻底放弃自己,不找工作,不打工,一干就是10年。
面对父母的失望和不满,她在镜头前愤怒地指责他们:
“你折断了我的翅膀还想让我飞吗?
我之所以变成这样,都是因为你。 ”
正如心理学中的“吸引力法则”所说:
无论你想到什么、关注什么、担心什么,都会发生在你身上。
父母总是看不到孩子的优点,总是提醒孩子自己的缺点。这样只会让孩子鄙视自己、否定自己、自暴自弃,变得越来越糟糕。
孩子的自信和自我价值来自于父母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父母越能“支持”孩子,孩子就会越自信、越优秀。
你越攻击,孩子就会离你越远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孩子和父母不亲近吗?
两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忽视和打击。
因《爱情神话》走红的倪虹洁,与父母的关系十分紧张。
她在采访中说道:
她从小就很漂亮,但她的父母却从来没有夸过她漂亮。
她出演婷美广告,成为“中国第一美乳模特”,让她的父母感到尴尬。
当她出演《武林外传》中的“朱无双”时,她的父母表现得若无其事,没有说什么。
有一次,她看到父亲在看电视,就试探性地对他说,那个台好像在播我的表演《双刺》,父亲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
父母的冷漠让倪虹洁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也让倪虹洁与父母之间产生了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前段时间,倪虹洁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一件小事。
那天下班后,她顺便过来弹钢琴。当她回到家时,父亲正忙着吃饭,却从来没有问倪虹洁:“你饿吗?”
倪虹洁感到深深的尴尬。几分钟后,她就放下钢琴,借口“楼下有工作人员等候”就离开了。
上了电梯后,倪虹洁再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心理学上有一个“慢性共情失败”的概念,指的是父母长期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绪漠不关心。
无论孩子想要什么,家长都“反应迟钝”,给孩子“泼冷水”。这会让孩子感受到深深的被抛弃,感觉“父母不爱自己”。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们就会在一次次的失望和挫折中离父母越来越远。
捷尔任斯基说道:
“孩子爱最爱他的人……只有爱才能培养他。当孩子看到、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时,他就会努力听话,不让父母生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