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1-11 10:44:38

北京大学陈钟教授探讨信息技术新工科建设与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 大数据文摘乌镇研讨会

    由大数据文摘制作

    上周六,大数据文摘在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并揭晓。

    本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来自中国顶尖大学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一线参与者。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创院院长陈忠教授与大家探讨了“信息技术新工科建设与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

    以下为简写:

    信息社会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不完全统计,当今我国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有4200万人接受过工程教育,而且全部毕业于高等院校。今天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方面讲信息社会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二是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工程发展;第三,结合我们信息技术,讲一下信息技术这个新的工科学科以及数字经济的技术支撑。

    第一个方面是信息技术开启了信息社会新时代。从时代角度看,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时代是从1968年半导体出现之后开始的,为什么是今年呢?因为今年有关半导体和硅的论文比有关钢铁的论文还要多。我们看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它们所依赖的能源、电力,对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真正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才能推动转型我们社会的。 ,我们还是要从信息社会开始。可见,我们的国家信息化发展纲要并没有使用那么多的热词,而只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那么怎样才能用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使我国成为强国呢? ?在我们IT领域,信息化包括三个层次。数字化是指世界上当前的信息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行处理;网络化意味着世界的信息处理可以互联;而智能让世界能够更智能地处理这些信息。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它都是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说,如果讲“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就会产生今天的智能制造。我们理解的核心是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早期主要是数值计算,但是我们看到后来可以用来处理信息,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从智慧到向上,也有顿悟。今天的情报状况如何?我们看到人工智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了很多事情。它继续发展。直到今天,机器学习突然兴起。本质上,“数据驱动”让数据资源跳过信息和知识,直接跳转到智慧,体现在机器学习算法和应用中,比如人脸识别等应用中。但是我们看到整个世界信息化最重要的就是计算思维,所以美国在整体推广它,包括高校几千人的编程课,CS for All,让各行各业生活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计算。这就是“根”。

    我们还看到网络的演变。它不仅仅连接我们的计算机,它从主机的互联到信息的互联,就像今天的Web;人人互联,就像我们现在用的微信;物联网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联网(IoT)。今天区块链的出现被称为价值互联网。因此,网络技术的演进空间相当大,而不仅仅是网络。我们看到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这意味着又有30亿的网民和数百亿的设备正在走向上网。我们所熟悉的消费互联网正在不断发展。以前看新闻排在第一位,现在新闻已经排在第一位。由于我们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已达到第七位。

    https://img0.baidu.com/it/u=1417540467,117580229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997&h=500

    但更重要的是工业互联网。我们的工业设计、生产、管理和运维也是在线的,所以我们会看到整个世界,从Web1.0到Web2.0到现在进入网络空间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计算并连接到互联网,任何时候,他们都可以进行我们的信息处理。所以我们看到马克总结了计算。他从人与计算机的关系角度讨论了计算的演变。从最初的大型机,很多人使用一台电脑,到个人电脑的出现。此时,我们大多数人都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媒体。从过去快速、准确的数值计算,到现在丰富、实时的信息处理,未来是什么?未来其实就是一个人使用很多很多电脑,所以是物+云的时代,是一个无形的、无处不在的时代。它涉及内容和大数据,也从丰富、实时发展到感知、自动化。

    因此,计算机的使用从被动到交互再到主动服务,催生了一种新的科学,称为“网络时代”(“Cyber​​”或“Cyber​​”)。网络时代与过去的认知完全不同。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社会、心灵在过去早已存在,但有了计算机,我们用计算机网络将社会、自然、心灵连接起来。我们现在常讲的世界状态是指我们人类社会,我们讲的心态是指人类心理,我们讲的生态是指我们自然物理世界;而网络化进一步使这三个方面有机化。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人、机器和事物”的融合,进一步影响着社会学、法律和经济学。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合约、人造器官、陪伴机器人、数字克隆等的出现,迅速转变为社会服务,但也带来了新的法律和社会关系挑战,那么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也是未来的挑战,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仍然是一个核心。

    新时代呼唤新工科学科建设与发展

    新时代呼唤新工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这是教育部近期的工作重点。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强则国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我们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看到,整个工业革命的进展与背后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从1947年巴黎路桥学校,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新大学运动”、伦敦大学的诞生等,我们看到了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今天,美国在这方面IT人才的高等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表明工业革命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否呼唤新的工程建设?因此,新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呼唤,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呼唤,也是我们的主动行动。响应未来战略竞争的召唤,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召唤。

    我们看到,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讲到,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未来将引发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调整。它可能重塑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地位,颠覆许多现有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实现多个领域的融合,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模式,甚至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世界。因此,我们看到,第四次工业革命除了新兴的突破性技术外,还包括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现有商业模式的颠覆、生产、消费、运输和配送体系的重塑以及跨界合作。边境一体化。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

    世界已进入平台经济时代。过去十几二十年,我们见证了平台的发展。从1996年到2006年到现在,我们看到IT相关平台的比例逐渐增加。 2016年十大平台IT企业占据6席。那么现代经济体系呼唤新工程,包括我们现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还提出了经济如何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如何由人才驱动的问题。紧急需求。我们看到今天我们讲数字经济的时候,甚至有很多诸如知识经济、共享经济等等的称谓,这些都是新经济的代表,体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包括我们今天看到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的兴起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型企业的异军突起、新技术驱动的产业的出现和壮大、智能制造的发展,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新经济的跨界发展。 ,是一些新的要求。

    因此,工程教育面向未来新的工科专业以及创业创新的跨界融合,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显得非常重要。积极应对未来战略竞争呼唤新工程。我们看到中国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此外,我们看到高等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知识的创新,特别是在鼓励人们在未来冒险进入无人区。我们也有相应的安排,比如未来科技学院。我国工科新学科的发展其实是可以看到的。就高等教育学生人数而言,我们现在位居世界第一。我们的工程教育规模也达到世界第一。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我们看到有 150 万在校学生。每年毕业生人数约占工科专业的30%。因此,新工科学科在“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包括教育本身,这不仅是教育部和高校的事,也是教育部的事。产教融合。如何将产教结合起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这一新兴工科学科的建设。

    新工程内容不再重复。包括新工科专业、对工科的新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思想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寻求产业需求导向、跨界跨越和引领。

    信息技术新工科支撑数字经济人才需求

    https://img1.baidu.com/it/u=3111110256,280115679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2010年以后,我国工科本科专业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我们看到了微电子科学工程、物联网工程、光电信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等。截至2017年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数量约为995个,整个计算机科学门类已拓展至14个专业,其中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专业包括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专业。 2018年新增专业后,计算机科学专业点数已达3781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18年新增专业196个,排名第二的是人工智能35个专业,加上智能科学新增96个专业并添加了技术。不仅在工程技术上,在管理方面,大数据管理和应用也相应增加。高职院校现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210多个。

    因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都在“+X”上做出了相应的拓展。有些学校是“X+”,这意味着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定的特色。 2017年启动的信息技术新工程产学研联盟也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企业介入、产教融合的平台。

    其中一项成果是制定并推荐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今年3月,新工科联盟向社会发布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拟稿)》,并开展了师资培训、教材和课程建设。例如,华为与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组织的大数据教材编写采用“1+1+1模式”,即由一名大学教师、一名企业大数据专家和一名出版社编辑出版一系列教科书。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9本实用教材的出版,体现了行业实践的特点。全国高校还联合举办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有力促进了高校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

    最后我想说,信息社会、信息化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包括区块链。当然,区块链才刚刚出现,所以它也会进一步改变社会经济结构,催生新的模式,特别是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发挥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作用,如何改变激励控制机制和媒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引领发展。以上是我与大家分享的我对新工科建设的宏观思考和情况。谢谢大家。

    经陈忠教授授权,本次演讲予以公开。请后台回复“新工程”获取下载链接。

    招聘实习/全职编辑、记者

    加入我们,体验专业科技媒体报道的每一个细节,在最有前途的行业与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一起成长。位于北京清华大学东门,在大数据文摘首页对话页面回复“招聘”即可了解详情。请将简历直接发送至

    每个点击“看”的人都会变得更漂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大学陈钟教授探讨信息技术新工科建设与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 大数据文摘乌镇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