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政务服务创新:75项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协调推出“一件事”综合包裹服务75项,总办理量超过80万件。这是2023年数字重庆建设背景下我市行政服务的精彩答卷。数字重庆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重庆现代化。重庆大力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将“一件事”一体化一揽子服务打造成为数字重庆建设辨识度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3年以来,重庆加快推进数字融合改革,将涉及多个部门的“单件事”整合为“一件事”,用数字智能引领党政机关整体智慧治理效率和服务发展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服务超大城市现代治理能力。
人们发现,过去的“一揽子事情”已经逐渐简化为“一件事情”,政务服务体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75个“一件事”改善人们的服务体验
“难、慢、多任务、来回是各地的通病,也是很多企业和群众的现实问题。”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有些事项听起来像是“通病”,但由于涉及多个部门、数据不互联,审批事项和权限各不相同,这导致企业人员往往要奔赴多个部门处理此事,费时费力。
例如,“出生一件事”包括医学出生证明、疫苗接种证明、户口登记、生育服务登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缴费、社保申领等“一揽子事情”卡片。过去,人们必须在卫生、社保、医疗保险等各个部门工作。 “一次做一件事”意味着一次完成这“一揽子事情”。
政务服务与当地营商环境和群众办事体验感、获得感有关。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将“一次一件事”提升为国家机构措施; 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落实“一事一办”的《关于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坚持优化业务流程,开放业务系统,加强数据共享,推动更多跨部门、跨层级、关联性强、服务需求量大的政务服务“一事一办”。 时间”。
2023年4月,我市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召开,正式拉开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服务美好生活的进程。此后,每季度的推进会议都强力发布明确指示,推动“一件事”的落实——
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一件事”场景核心,用好“V模式”,聚焦发展、服务、治理典型任务,形成“一件事”一体化改革和重大应用;
紧扣工作目标,创造一批“一件事”实效,更好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治理;
深化细化“一件事”计划,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分散事项联合整合,在重点领域推出一批“一件事”典型应用;
……
每一次的具体目标要求,都让全市各级部门对“一次一件事”的实现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行动。
2023年,重庆将聚焦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出75项“一次办好”综合一揽子服务,其中个人服务35项、企业服务40项。处理的物品总数将超过80万件,平均环节减少78.2%,时间减少76.4%,材料减少60%,运行减少92.8%。
为“一件事”建立标准化流程
如何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多审合一、一站式服务”?
“根本是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共享,让百姓、企业的关键底层数据在任意窗口、任意端口实现互联互通、通用,提供基础支撑“一次性处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数字重庆建设大会暨推进会多次强调,要加快构建数字重庆建设“1361”总体框架,提升数字思维、理念和方法,让各级部门认识、理解重视“数字政务”,推动力迈上新台阶。
按照系统部署最快、投资成本最小、实际效果最好、数据共享最大化的要求,坚持边做边学、边建边用的原则,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选择了“三步走” “ 模型。
一是围绕改革发展急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梳理总结出一本“台账”,准确识别出办理频繁、数量大的195个“单项”。由企业人员;
第二步,制定一套做好“一件事”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包括出台“一件事包数据分发标准”、“一件事包数据返回标准”等,指导自建“一次一件事”“办公”业务应用、业务处理系统各部门已完成与“御快班”平台的数据对接;
第三步,对“一件事”相关事项进行深入拆解梳理,分解确定数据需求,协同推进“并联审批”“联合审批”“跨层级跨部门”。区域联合处理”打造“一件事一次”的典型事例,利用其示范效应,谋划推动更多“一件事”的顺利开展。
同时,通过细化工作“颗粒度”,重新整理制定更加简洁实用的服务指南和操作指南等,让各部门一线工作人员遵循更多规则,接待和接待的准确性提高。案件处理也得到改进。显着改善。
从数据来看,我市整合高频政务服务项目195个,对接业务系统101个,汇总数据7900项,应用电子证照53类,共享数据超过1300万次。每天“一件事做一次”。活跃用户数突破10万。
从具体内容来看,“一件事”套餐已覆盖出生、入学、就业、婚育、购房、社会救助、医疗、养老等个人全生命周期9大应用场景、35个应用场景和“死后死亡”。事项,以及企业设立、企业运营、生产经营、企业注销等企业全生命周期8个应用场景、40个事项。
从《任务图》来看,我市已超额完成2023年实现50个“一件事”综合套餐服务的目标。
不断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和堵塞
今年1月初,在巴南区妇幼保健院,产妇张敏刚刚生产。医院护士引导爱人在“育快班”App上提交新生儿“一胎活动”联合申请,当天就顺利完成申请。办完新生儿户口登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社保卡申领等事宜后,两天后就收到了新生儿的户口页和社保卡。
与以前的来回不同,申请专利现在变得非常高效和便捷。 “申请专利、缴纳专利相关费用、办理相关事宜都可以在一个网站页面上提交和完成。”市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件事”正在推动重庆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
在沙坪坝区,办理退休手续时,重庆渝探机械有限公司社保员莫芙蓉,只在“渝快办”平台上提交了一份文件,几天之内就收到并办好了所有程序。通知称,“以前听说办理退休手续很费时间,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
无论对于公司还是个人,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
“国际贸易一件事”集成了智能单证申报、报关回单查询、海关转单核销查询、在线预约查验、船流查询、铁路节点追踪等6大“单项”,缩短货物通关时间30%。综上所述,公司综合成本下降超过20%。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一件事”,实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不动产登记等多个部门“非面对面审批”。可提供在线“资格评审”、“在线办理”、“结果查询”服务。审核时限由过去的27天缩短为8个工作日,我市已有3000余人申请并享受了这项服务。
“人们去政府部门的感受和经历被称为‘行政负担’,包括询问过程、准备材料、通勤、请假等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谭志雄表示,大力推进“一次办一件事”改革,不仅减轻了工商界人士的“行政负担”,也减轻了政府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大量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在谭志雄看来,“一件事”倒逼重庆提高政务服务规范化、规范化水平,消除办理环节多、材料重复提交、办理时间长、材料重复录入、填写等问题,解放了办事效率。让基层员工更多地投入工作,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服务本身。
“我们将继续梳理总结企业公共服务中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推动‘一次做一件事’提速增效。”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还将加快数据采集进度,实现数据归集。高效共享,提高“一次做一件事”的普及度和使用率,不断提升企业人员的服务体验。 (新渝-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