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京张高铁: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智能黑科技应用
BIM模拟应用时速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
……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
时速350公里智能高铁
京张高铁从建设到运营
时刻展现自己的核心力量
按照编辑的步骤操作
让我们一起探索智能运营中的黑科技
https://img0.baidu.com/it/u=2038250459,347485210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85
随着城市逐渐陷入梦乡,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动车段北京北动车组运营站灯火通明。动车组维修人员正忙着对复兴号动车组进行检查和维修。与他一起工作的是一位特殊的“员工”。
6月22日21时43分,智能复兴号缓缓驶入北京北站D21-2轨道。动车组维修工张可欣手持手持终端,走向复兴号动车组。黄色弯臂、白色车身的智能检修机器人在动车组二站侧沟渠内待命。
张可欣是北京站的一级维修员。除了日常维护作业外,他还负责智能维护机器人的调试。目前,北京北站配备动车组20列,D21-2线可进行智能维护作业。
智能复兴号缓缓停下后,张可欣开始通过手持终端查看智能维护机器人的技术状态,确认运行轨迹环境。随后,他按照手持终端的操作提示,仔细查看动车组车次和轨道信息。确认无误后,智能维护机器人进入自检模式。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操作人员在手持终端上发出开始操作命令。智能维护机器人缓慢前行,靠近动车组,对动车组底部及关键部件进行快速扫描、识别和定位。定位完成后,机械臂开始工作。 ,从库存路重接端行驶至D21-2位置,对各转向架维修部位进行精准拍照、采集和3D处理,启动后续机检工作。自由机械手可以以任意姿态无盲区检查车下关键部件。
该机器人可全自动检测动车组车底和转向架的可见部位,实现动车组相关部位外观故障的识别和报警。检测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时传输到图像识别服务器,图像识别服务器进行分析和诊断。三维图像采集模块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方法进行测试,检测精度非常高。
https://img1.baidu.com/it/u=1540406613,182127275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58&h=500
巡检过程中,巡检结果和故障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时推送至一级操作员手持终端。操作人员根据故障提示进行现场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回填至手持终端,完成结果回传。作业完成后,一级班组成员通过动车组站在线智能维修系统打印检验工作单,由一级领班、质检员签字确认后归档。
机器人巡检从动车组的前部到后部需要40至50分钟。可以完全模拟手工作业,达到人眼的分辨率。特别是可以深度监控手工作业的不便之处。该设备的引进不仅分担了部分维修工作,而且在保证维修质量的同时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维修工作。代表了当前轨道交通领域智能维护的最高水平。
在调试阶段,北京站反复对比机器巡检和人机巡检的巡检结果,不断提高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巡检精度,逐步实现了动车组一级巡检的运行模式。 “人工检查”向“机器检查”转变。
从自动驾驶到智能维护机器人,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我们相信智慧京张将再次为中国高铁树立新标杆。
京张高铁新合作伙伴
你怎么认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