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yzw 发表于 2025-1-8 05:41:30

冬春季节小龙虾养殖技术详解:整田、种草、放苗、青苔防治与日常管理

    文字|图片 荆州海达 陈玉龙

    冬春季节,小龙虾养殖技术

    每周二更新可以吗?

    由于近年来劳动力价格上涨,冬季种植业遭受严重损失。以冬小麦、油菜籽的种植为例,一季农作物的收获无法弥补旋耕机的劳动力、种子、肥料、农药等,更不用说租用旋耕机的费用了。他们付出的劳动力成本直接影响了农民种植冬季作物的积极性,导致大量田地在冬季闲置。小龙虾产业的兴起,正好弥补了冬春季节农田闲置期,为农民带来了新的增收渠道。

    下面,我们分批介绍冬春季各阶段小龙虾养殖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整地、植草、放苗、防青苔、日常管理等,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从事并且正在从事小龙虾养殖的农民。

    第一章 现场准备

    小龙虾养殖用地需要进行一些基础改造,主要包括挖沟、筑堤、架设防逃网、消毒等。

    1.挖战壕

    小龙虾养殖中沟渠的主要作用一是蓄水,二是夏后物种保存。传统观念认为挖沟是为了沟里养虾,这是错误的,因为春养虾的主要目的是在稻田平台区进行,包括投饵、放苗、抓龙虾、施肥、换底等。等等,都在稻田里,不在沟渠里。

    https://img1.baidu.com/it/u=2775758536,395680180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88&h=500

    沟渠的蓄水作用非常重要。由于稻田蓄水能力有限,水浅会导致稻田内水体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较差。一旦水温变化超过2℃,龙虾就会受到水温的影响。如果温度超过5℃并引起不适,龙虾的应激反应就会相当严重,死虾的情况会很严重。通过挖沟蓄水,增加虾田整体需水量,可以有效缓冲气温突变引起的水温变化,使水温变化相对缓慢,使小龙虾能够相对适应并减少水温变化。频繁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死虾的损失。

    沟渠的第二个功能是在夏季过后保护龙虾物种。这个阶段,很多农民会选择排掉平台里的水来种植水稻。这时,小龙虾就会冲进沟里,进入夏秋季节的繁殖期。

    沟渠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沟渠怎么挖呢?建议如下:

    (1)沟渠宽度:建议沟渠开口面挖至5米以上。 (如果想全年进行集约化养殖,不种水稻,可以挖到8-10米宽。)沟越宽,对虾养殖越有利;沟越宽,对虾养殖越有利;

    (2)沟深:建议1.3-1.5米。太浅不利于大量蓄水,太浅又会造成筑坝土方不足;沟渠太深不利于夏季密集捕捞龙虾,而夏季密集养虾为了避暑,平台水深会超过一米。如果沟内水位太深,龙虾进入深水区避暑,就很难捕捉到。顾建议集约化养虾,保持沟深0.8-1.2米,沟尽可能宽。

    (3)建议挖一条四边沟,并在靠近道路的一侧留出3-4米宽的道路,以方便旋耕机、收割机等进入。

    (4)安装进、排水管。

    2、筑堤

    路堤分为内路堤和外路堤。外堤用于蓄水、防洪、防逃、挖龙虾;内堤主要用于水稻种植时将稻田与沟渠分隔开来。此外,内堤还有帮助龙虾挖洞的地方。堤坝有以下要求:

    https://img2.baidu.com/it/u=1236703677,180603980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6

    (1)外路堤坡比:需挖坡,坡比为1:2.5。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龙虾挖洞,塌堤,坡管时间会更长;

    (2)外堤坡高:要求比中间平台高1米左右,主要是为了便于蓄水,因为4月以后,平台内水位将增至0.5-0.8米左右;

    (3)内路堤高度:建议0.3米左右。

    3、设置防逃网

    顾名思义,防逃网的作用就是防止龙虾逃跑。小龙虾逃逸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中缺氧,会导致小龙虾逃逸;二是水中缺氧,导致小龙虾逃逸。二是食物缺乏,也会导致小龙虾逃跑。目前大多数农民使用的防逃网如上图所示。它由一层密网和一层塑料薄膜组成,可以有效防止小龙虾逃逸。

    4、消毒

    对于新挖的稻田,建议对沟渠进行消毒,主要是减少病原微生物。建议选择生石灰(俗称:块灰、灰梗),建议用量150-200斤/亩。建议只对沟渠进行消毒,因为生石灰浆容易撒播不均匀,如果在田间进行,很容易造成局部碱度过高,导致局部水草难以生存。

    如果是第二年养小龙虾,建议排干平台水并在阳光下暴晒一个月左右,直至田间出现3-4厘米宽的裂缝;沟内建议用茶量20-30斤/亩*米。餐粉用量,杀死水体(注意如果之前已经放过鲢鱼,建议先钓上鲢鱼再使用茶餐)。这时需要注意茶粕或清塘剂的用量,因为茶粕或清塘剂过量。最后会对幼虾苗产生毒害作用。

    冬春季节稻田小龙虾养殖技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春季节小龙虾养殖技术详解:整田、种草、放苗、青苔防治与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