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基建:国家新基建战略下的教育信息化新篇章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国家新基建战略部署。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新教育基建是对国家新基建的回应,也是新基建在教育体系落地的体现。本世纪初以来,我们已经习惯用教育信息化来表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的理念。新型教育基础设施也表达了同样的内涵,但重点是教育系统内部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信息化遵循教育本位叙事,新型教育基建遵循科技为本位叙事。总体方向和宗旨是一致的。
教育新基建:教育信息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指导意见》中有两句话非常重要。摘录于此,作为本文的基础:“新型教育基础设施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拉动力,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教育新基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信息网络、平台系统、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和可持续发展。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一、新型教育基础设施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了教育领域的计算服务。其基础设施深深植根于国家信息网络和技术体系。它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现有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智能计算。该中心运作。在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工程的推进中,原有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了技术迭代、升级改造,得到了全面加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教育基金会与国家新型基础设施体系紧密结合。落实设施体系。过去,谈教育,主要谈的是学校、教学、教育改革。在谈到教育信息化时,我们还从推动教育改革、提高质量的角度阐述了教育的功能。支撑教育系统的信息技术系统只是一个背景、一个舞台。它一般被描述在相对次要的位置。
《指导意见》首次将教育基础设施作为讨论主体,并从国民经济发展和大基础设施的角度进行表述。新的概念、术语不断涌现。其实,这只是从技术角度来看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方面。一种表达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育基础设施完全融入国家基础设施。这是我国经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在新基建蓝图下,教育领域与国家网络信息、发展改革、金融、通信、工业和信息化、金融等领域协同推进,必将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教育融合发展。更快的速度。简单地将教育基础设施视为教育一部分的叙事时代已经结束,因此“新”教育基础设施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新型教育基础设施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https://img2.baidu.com/it/u=3871905849,1167075707&fm=253&fmt=JPEG&app=138&f=PNG?w=1000&h=393
推动实现高质量教育是构建新型教育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的重大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此,高质量理念超越了经济发展的范畴,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总体价值取向和各领域发展的思想指南。重视教育质量的思想在教育领域早已存在,所以高质量的理念自然就成为了教育的目标,这自然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了新型教育基础设施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一部分从追求量的发展转向追求质的进步的要求,也体现了新型教育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的作用和价值。为教育系统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基础。营造新的教育环境。高质量发展理念下,教育发展理念与国民经济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三、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延续教育信息化历史进程
《指导意见》深刻认识当前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准确把握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内涵。新型教育基础设施的延伸泛滥,信息技术设备与教学应用的融合程度比较高。更多解释。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个技术性文件来研究,而应该把它当作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来理解。 《指导意见》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六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新型教育基础设施的重点方向,延续了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内容,主攻方向、新技术支撑、实施方式更加明确。强度增加。具体的政策表述也具有连续性。例如,教育部多年来多次发文,不支持单独设立县级数据中心。 《指导意见》重申了这一点,这就避免了形成小而全的体系和低效的机制。减少重复建设的投资和电耗。 《指导意见》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思路一脉相承。
4、新型教育基础设施是新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实践工程。
新型教育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量数字新技术的应用,将高水平创建和拓展教育系统现有网络系统和终端应用。云接入、信息孤岛的消除、数据统计评估技术的应用最终将成为现实。尽管学术界不断质疑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性,但新技术持续介入教育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只能拥抱信息技术并不断进步。新基建将直接带动经济发展和教育进步。例如,上海在2020年测算,未来三年新基建领域将带动总投资2700亿元。 2022年,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将启动新基建。特定学科的教室、教学实验室及其评估标准。该标准正在海南等地广泛引用。
企业家眼中的新型教育基建
企业家的视角是市场视角和商业视角。谁最关心新的教育基建?答:企业家。他们最关心什么?一是正确理解《指导意见》的宗旨;二是明确自己能做什么,即审时度势、寻找商机、定位自己。
1、紧跟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发展
教育事业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新的教育基建不仅延续了以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和目标,而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呼应全国其他行业的发展,并持续影响新高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育基础设施纳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历史性的进步。随着新型教育基建浪潮不断推进,教育信息装备设施制造企业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和“十五五”规划。规划期内将有更长、更大的发展机会。随着项目的推进,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将会加大,多种形式的财政投入将会出现。这也是教育信息化企业所期待的。
2、抓住发展机遇
https://img2.baidu.com/it/u=3235435870,315530640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79&h=500
新型教育基础设施是创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基础广泛、覆盖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共享良好。教育装备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投资巨大、公益效应深远,将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新型教育基础设施覆盖各类企业。教育硬件、软件、服务企业都将受益于大局的发展以及社会和学校信息环境的升级。我国教育软件行业的特点是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大型教育设备设施硬件企业主要以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主。中小企业在某一品类上拥有专业的技术和服务能力,而大型企业的服务品类更多,也更稳定。 “双减”实施后,一些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出现一定困难。新基建的到来是良好的发展机遇。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要从服务社会化学习对象转向主要为学校服务,为教学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技术支持,角色从台前直接面对学习者转变为台后场景。提供资源服务。
三、历史经验值得注意
在信息环境建设中,建设与应用的关系是:从应用角度提出建设需求,在建设中推动应用。一定要把握好这个辩证关系,新建教育基础设施项目不能过于激进,教育信息化初期存在的建设和应用问题不能重蹈覆辙。当前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再只是学校和区县单位寻求市场合作,地市、省级地区逐渐成为新的需求主体。需求主体变大,业务增多。这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技术集约化、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现。大型国有企业很好地适应了这种需求。中小企业要学会做大事。为了增加发展的稳定性,中小企业努力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实现不对称优势互补,形成共同体,承接大项目。
教师对新教育基建的看法
教师的视角是教育教学的视角和用户的视角。 《指导意见》从网络、平台、资源、校园、应用、安全六个方面论述了新技术的应用,为教育改革、新教新学、未来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新型教育基建推动新教育教学体系
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系统各要素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最终达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新基建构建了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在线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和教研体系、家校一体的新学习法网络、社会化大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大环境下的教育评价体系。数据条件,以及基于网络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建立新的学校生态的全面保障体系,利用这个体系,特别是新一代智能技术的支持,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群体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寻找合适载体的方法,帮助教师从纯粹的转变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解放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