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云栖大会:阿里云2.0时代开启,飞天云升级数字原生操作系统,发布无影云电脑和小蛮驴物流机器人
杭州日报报道称,昨天,2020云栖大会开幕。今年是云栖大会举办的第12个年头,也是首次以线上方式举行。在今年这个重要节点,阿里云也迎来了最重要的全面升级。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峰宣布阿里云进入2.0时代:“超级计算机”飞天云将搭载数字原生操作系统,就像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一样。升级后的云将让人类和云计算的交互变得更加容易,让云传播到更多的公司和更多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阿里巴巴发布了首款云电脑“无影”和首款物流机器人“小满驴”,将云革命带到了终端。张剑锋认为,云集成、云钉集成是数字原生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策略将改变人们使用云的方式,改变应用程序的开发方式,创造云计算的新形式。
云计算机“无影”:生长在云端的“超级计算机”
会上,张建锋展示了第一台云计算机“无影”,这是一台生长在云端的“超级计算机”。它本地没有主机,看不到计算机的CPU和硬盘的影子,因为这些硬件设备比较集中。在云中的数据中心。
张剑锋在发布会现场演示,在名片夹大小的C-Key上,通过指纹登录即可访问云电脑服务。只需连接一个屏幕,即可进入专用云电脑桌面,访问各种应用程序和文件,进行设计建模、动画渲染等操作。这就是《无影》带来的工作未来。
“算力从线下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这不仅发生在数据中心,也发生在终端上。”张剑锋说,现在,无论是在公司、组织还是家庭中,PC电脑的使用率很低。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在云端拥有一台超级计算机,想用就用,不用的时候暂时放回云端。如果云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算力浪费可减少50%以上。
无影负责人刘国华表示,无影可以随时在云端扩展算力。它不仅具备传统计算机的所有能力,还可以完成传统计算机不能或不能很好完成的任务,例如动画渲染、图形设计、软件研发等对计算性能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场景。无影支持无限扩展,单个应用资源可灵活扩展至104核CPU和1.5T内存,轻松满足高性能计算需求。
同时,无影支持性能的按需配置。价格是同等性能传统PC的一半。它还支持无限升级,不需要每三到五年更换一次。无影所有数据均存储在云端,不用担心电脑丢失或病毒。享有与阿里云数据中心同等级别的安全防护能力。
据悉,无影目前仅面向企业办公市场销售,未来可能会向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物流机器人“小蛮驴”:正式进入机器人赛道
会上,除了“无影”之外,阿里巴巴还发布了旗下首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同时还发布了机器人平台,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
据介绍,“小人驴”机器人集成了达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它具有人类认知智能,大脑应急反应速度是人类的7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阿里巴巴已注册成立小曼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动机器人研发和量产。
据了解,“小人驴”是阿里巴巴首款轮式机器人。它具有酷炫的外观和灵活的敏捷性。能够轻松应对复杂路况,智能选择最优路径。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的“大脑”反应速度与人类一样快。大脑7次。这款机器人也非常耐用,充电 4 千瓦时即可行驶 100 公里以上。每天最多可送达500件快递。雷暴、闪电、高温、雨雪以及车库、隧道等极端环境均不影响其性能。张建峰表示,这款机器人很快就会在社区、学校、办公园区大规模使用。
事实上,“小蛮驴”的超强性能来自于阿里巴巴达摩院的前沿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达摩院自主研发的感知算法,让机器人能够识别厘米级障碍物。高精度定位算法使得机器人在无GPS环境下也能实现厘米级定位。意图预测算法赋予机器人超强的意图识别能力,仅用0.01秒就能判断出100多个行人和车辆的动作意图。该机器人还具备大脑决策、小脑冗余、异常检测制动等五层安全设计,确保最高的安全性能。
“物流配送的需求正在迅速爆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每天将产生10亿个配送订单。”张剑锋在发布现场表示,码头物流是整个物流体系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环节。物流机器人是阿里巴巴提供的解决方案。未来,小曼路机器人将在菜鸟站大规模使用。
人机共生时代,社会对机器人的需求面临巨大爆发。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称,即将到来的机器人革命将创造一个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同日,阿里巴巴达摩院还同步推出智能机器人平台,对外开放机器人共性技术和能力模块。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快速开发针对不同场景的各类机器人。除轮式机器人外,机器人平台还将开发双足、履带机器人等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产品,可应用于消防救灾、防疫消毒、机场服务、景区游览、治安巡逻等领域。场景。
记者手记
12年的不断进化,让今天的云栖大会不再只是开发者的行业交流会,也不再只是技术爱好者的沙龙。展示了从硬科技到软人文的全面创新,预示了未来的生产生活。颠覆性场景成为各行各业了解科技、探索未来的集散地。通过观看这次会议,人们可以领略科技界经历了怎样的创新;通过尝试了解参数复杂的“黑科技”,人们可以一睹未来社会和生活的面貌。
正如张勇在云栖大会上所说,新技术不仅是“免疫力”,更是“生产力”。在不确定性急剧增加的时代,新技术的含义也越来越不同。数字化、智能化产生的动力,不仅是经济的韧性,也是社会的信心。
就在大会开幕前一天,阿里巴巴“五新”战略“新制造”一号项目“犀牛智造”正式揭牌。通过小额起订、快速响应的柔性制造模式,实现“按需生产、按需生产”,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创业的供应链门槛。这是新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产生新生产力的又一有力例证。
或许,人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了解“新技术”如何点石成金。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为各行各业的迭代升级提供基础设施,引领我们将梦想变成现实。
页:
[1]